水肿三个多月了,四剂经方竟然就消肿了

01-08 生活常识 投稿:用情深至到无情
水肿三个多月了,四剂经方竟然就消肿了

2015-01-20邢斌
小编导读
水肿,估计都碰见过吧!现在很多人将“水肿”和“浮肿”混为一谈,其实还是有区分的。比如,晚上睡觉前,水喝多了,次日起床肿起的“熊猫眼”,那是浮肿还是水肿呢?真正的水肿又是哪样的呢?又该怎么治疗呢?且看下文分解。

耿某,女,45 岁。

病史:面肿、腿肿三个月。

刻诊:面肿、腿肿三个月,生化检查除白球比略低外基本无异常,迭经中西医疗法治疗未效,近日在家自服六味地黄丸反致症状加重。腰痛,腿沉,无汗,心慌心烦,眠差,半年前因龋齿拔牙,拔牙处还一直有热感,夜间更甚,颇为苦恼。冷天时手足冷,近日不冷,夜卧四肢麻木,无头晕头痛,无口干口苦,饮水不多,纳一般,无腹痛腹胀,大便偏干燥,二三日一行,夜尿一二行,色可,带可,月经色暗量少,无块,先期一周,经期三四日,轻微腹痛。

脉寸浮紧数,整体弦略紧数,舌淡白嫩、尖红点,苔白厚腻。

五证:滞、饮。

六纲: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处方:越婢汤(半量)合当归芍药散。

麻黄30g,生姜30g,大枣30g,炙甘草20g,石膏50g,水煎服,4 剂。

当归芍药散每天8g 冲服。

首夜药后,嘱其覆被取微微汗,不可太过,第二剂后即不必发汗。

二诊:半个月后复诊,自诉药后水肿全消,伴随症状亦已消失,沉痛麻木已愈,食纳大增,大便已正常,此次乃领着儿子来诊病云云。

按语


1辨证思路

经言:“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此案面浮肢肿无汗,腰痛腿沉,是组典型的溢饮病表现。在北京汉传经方首期培训班上我讲过,淡饮是一切饮病的基础,并且四饮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兼杂的,这个溢饮当然也不例外。综合患者的病史来分析如下:

患者素来冬季肢冷,属虚寒性的体质,“虚寒易生痰饮,实热易生结实”(这在培训班我也讲过,这都是从理论到临床再升华到理论的大义微言)。虚寒体质是淡饮的基础,一有饮食劳倦、房室情志戕伤,则水饮很容易产生,包括病者自服凉腻的六味地黄丸(现在医患们把六味地黄丸当成中药维生素去使用,忽视了其诸多弊端)反而加重病情,都是因为有了这个虚寒水饮(太阴饮)的内因(症状如心慌、心烦、眠差)。加之半年前拔牙后感受风寒等外邪,纠缠不愈,而兼夹了一些太阳阳明的症状(身痛,拔牙处热,便燥),在这组外邪内饮的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溢饮成矣。水盛则血虚,故而患者经血失调、腹痛隐隐(不荣则痛)、肢体麻木(不荣则不用)、眠差(除了水饮的存在影响到了三焦的通利,阴阳不相交互而不眠外,这个不眠还有因为营血失调的关系,不荣则不眠,卫气不共荣气协和故尔,因为卫气昼行于阳而夜行于阴,始能寐寤如常的)。寸脉浮紧数是表邪束饮和阳明热实导致的,弦紧数是水饮充实在表的反应;舌淡白嫩、尖红点,苔白厚腻符合水饮热实的病性病态。


2施治法则

《金匮》:“病溢饮者,当发其汗。”

《金匮》:“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金匮》:“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

因为此案有阳明热实证和太阴血分证的夹杂,而且表寒没有那么重,所以没有选择发汗峻剂大青龙汤(汗即血也),而是变通了一个相对缓和的方法,用半量越婢汤来发散表上的水饮,并且稍微汗出窍开后即不再持续发汗。

越婢汤是治疗风水的,而风水也是溢饮的一种变化。《金匮》“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合乎此案之病机。或曰越婢汤条文是有汗的,今无汗可用乎?答曰:一者,此案不适合发汗峻剂,前已言明,而能牵制麻黄发汗太过的药物就是石膏;二者,麻黄剂的发汗量可以用覆被来调节,在60g 以下的剂量,不覆被麻黄剂,鲜有自行汗出者,此笔者自身验证过后,又在临床中观察确认者;三者,越婢汤治的是风水,是水饮的表证,而不是自汗的表证,总以水饮病机为眼目,风水恶风、脉浮、骨节疼痛,水饮困束为主时,可以无汗,表风邪气开泄时,可以有汗,视其机要,而不要流于症状表面。加上当归芍药散,是为了治疗水血失和的证候群。

附相关条文

(1)《金匮》: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2)《金匮》: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川芎(半斤,一作三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标签: # 麻黄 # 芍药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