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得道,乃至虚无

01-07 生活常识 投稿:若隐若现
观心得道,乃至虚无
观心得道,乃至虚无


内丹

2016-12-12阅读原文


太上云:“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乃至虚无。”尹真人曰:“夫观心者,非观肉团之血心,若观此心,则有血热火旺之思,不可不慎也。”九转还丹,亦是九鼎炼心。此“心”非指我血淋淋一颗肉心,而是心性,实指天地之心、道心。丹道修炼,由后天返先天,主旨在于先天,即将人身内作为一个小天地,与身外这个大天地结合起来。这是每一个修炼者必须首先要清楚明白的一点,否则总会在后天色身做文章而终身不能自拔。

这个“心”的位置,就体内小天地来说,就是插图所示的“心源性海”,就是人们常说的“心性、心情、心神、心意、心中、心肾”等等形容心的种种称谓。闭眼体会一下这个“心”的位置,就是在我们的身体之中心,即心下肾上(或心下脐上)这一个虚无空间,后面即是夹脊双关。此处上有离宫心源,中有丹鼎黄庭,下有坎宫性海,此处感到温暖舒适,就属正常。如果此处过热、闷胀、发冷、发酸、疼痛、脊背畏寒、气短、烦躁等不适,就表明你定有心病无疑。当然心病,不仅仅只是心脏有病,也关联了其他脏器或思想上的疾病。

所谓“心源性海”,实指心肾之阴阳二气。心象征离火,外阳内阴,其实属阴,丹经喻为姹女汞龙;肾象征坎水,内阴外阳,其实属阳,丹经喻为金公白虎。这说明心肾二脏为体内阴阳的代表,亦是性命二字的概括。万物造化不离阴阳,人之生存,在于性命。故阴阳不可分离,性命亦不可分离,二者既矛盾又统一。就五脏来说,心为统领,心不病则神不病,主生气常存;肾为将帅,肾健康则身健康,主精气旺盛。心肾二脏与阴阳二气,属于性命的本源。

可见这个“心”的含义非常深远。丹经有称为“天心”者,其意是指“玄关”,就是道经所说的“玄牝之门”,是丹道修炼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不理解这一点,就没有得道的可能。

“有欲观窍”,观身内这个心的位置,即是心下肾上这个虚无窟子中心,其中心,即黄庭中宫,后为夹脊,正是心意所在之处。起初用工,黑乎乎什么也没有,为混沌状态,日久功深,心平气和,无思无虑,入静致虚,无我无相,则会感到心如明镜,光透明堂,且虚室生白(眼前见到光亮),就是证验。入静致虚,虚即无的意思,什么也没有了,无我无相,就会进入“无为”先天状态。“无欲观妙”,这个妙,就是先天境界。

所谓观心之“观”,是指不能用眼睛去“看”,而是用二目合一之光,即天目观照,如果仅靠意守而不用观,是不能凑效的。丹经定义丹道修炼,不过二字而已,即“静”与“观”。观的前提是静。唯有入静、心无杂念,静下心来,一心观照,则慢慢就会出现光明,就会明心,明心就会见性,发现真我。但观不是紧紧守住此窍不放,而是似观非观、似有似无、自然而然为诀窍。

何谓“回光返照”?就是实做心法的开始。因人的全身除了左日右月(女性相反)两眼为阳之外,其他各处都是布满阴气。阴即黑暗阻滞的意思。先要两眼平视前方,由远而近(注意如在室内不要因有物阻隔而影响平视远方,加一个意念,视眼前为无物,如身在室外广野即可),慢慢收回垂帘一线观照鼻尖,而鼻尖对正脐眼,即是正确身形。所谓垂帘一线,是指眼皮不要全闭,留个缝隙,使一线之自然光线进入山根、印堂部位)。熟练后,眼皮可以轻闭,以能见到光明为度。因人本有第三只眼,俗称天目。起初观照,取决于光源程度,对着亮光,则会看到隐隐约约的一片白光;若在黑暗中观照,只能是一片黑暗而已,但不要对光有分别心。初期可以“借假修真”,即发挥思维意识,眼前如有一轮红黄之月一般,或体内空穴出现光明,或心如明镜等。

所谓借假修真,属有为有作之法,不可经常使用,只用在初功入手阶段。丹道的精髓是无为自然,故应当经过练习,逐步过渡到自然真实的境界,这就是“性光”。性光只有功深入静至虚无时才会出现,所以要很好的认识与体验“虚无”的真正含义。

请反复自然地演练几遍,注意放松、自然,不要用两眼去照,要忘掉眼睛,接着忘掉整个头部,甚至忘掉整个身形,即无我无相,什么也没有了,这时就会见光。这是秘法,关键在于“无我无相”之虚无,与虚空合一,与光合一。反复实验练习,这全在于悟性,掌握了要领,立马就可见光,你全身就会融合于光的境界。

此观光秘法,初期观照山根,时间不可过长(只需数分钟,而血压偏高者更须注意,最好不要观照,直接守中即可),随着日久功深及以后各转的修炼,则可适当延长观光时间。要领全在于一个“自然、虚无”意识。不可有意追求,否则会因有血压高及阳亢暗疾而致头昏脑胀,或因要领不佳而致死守死观明堂一点,反而久久不见性光,致使气结出偏。这全在于一个自然,无我无相,以空虚灵明为得法。

接着就是回光返照,即引眼前光团,进入脑中泥丸,照亮整个头部;再将此光团分作两股顺两耳后侧分别引下经喉管(十二重楼)而到“心下肾上”这个窨冥空间的中心,静静观照涵养。这是后天有欲观窍的入手方法,还不是我们“观心”的真正目的。真正的观心目的,是由此入静进入先天,“无欲观妙”。这个“妙”,就是即将开启的玄关“天心祖窍”,位在“坤宫”。经曰:“人有三心,曰人心、道心、天心。人心者,妄心也;道心者、照心也;天心者,玄关祖窍炁穴是也。太上观心者,以道心而普照天心也。”在此提前指出“炁穴”一词,因天心就是玄关开启后的玄窍,属虚无丹田,是真炁发生之处,属窍中之窍,故称炁穴,这是指先天而言,是真正的丹田。

注意,话虽这样说,但还是不可想到什么大脑、整个头部、喉管、腹部等,是说顺着这个路线下来,但要忘掉这个路线的一切,什么也没有,则光明就自然扩大下来,自然照亮身中。但也没有什么身中,好像在虚空,与虚空合一,与光合一,无我无相,只有光明。如此反复练习、熟练,久久涵养观照,体会其中即将发生的造化。这个造化,就是玄关开窍,就是动气热量,就是真正的“气穴”。此即一转回光返照涵养本原继而过渡到二转歙聚先天的基本方法。

注意静观要领:全身心放松,似观非观、似有似无、自然而然,心中有这个意识即可,就是知而不守的功夫。要有个本体如天地虚空、窨窨冥冥,静观这个窨冥虚空的无极中心,兼顾周围。不要死盯着一点不放,任何时候都要有个重点之外的全局整体意识。随着功深,会有无极演变为太极。这个要领,实际就是阴与阳、黑与白、有与无之间的临界状态。观看太极图,即可明了其义,其中的S曲线,就是阴阳鱼之间的临界线。

太极图是道家对宇宙学说的全息缩影。其外圆,表示虚空无极,为一;黑白鱼形表示虚空无极中含有阴阳二仪,由一生二;其中的黑白两点,表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交后产生造化,为二生三。世间万物,都是有此原理而来,即一生二,二生三,生生不息,形成无穷无尽个第三者来。阴阳鱼相交的S曲线,正是阴阳相交的临界状态。这个临界状态,却是似有非有,似无非无;似白非白,似黑非黑;似交非交,非交似交。

我们静观某处,既不能观有,也不能观无;既不能观白,亦不能观黑;既不能观,又不能不去观。有为而观,就是执着;无为而观,就是顽空。唯有以中立的态度,观其临界状态,自然而然,等候其阴阳相交而产生造化。这就是我们静观的目的。所谓兼顾全局的整体意识,犹如观太极全图,并非只紧盯其临界线不放。凡以后遇到类似静观问题,都应遵从这个要领,兹不再述。

这还是静观的要领而已,直至功深,什么太极图,什么临界状态,什么S曲线,统统都似废话,实际什么也没有,无我无相,只有光明。我与虚空合一,我就是光,光就是我;我是虚空,虚空是我。总之,是在虚无之中,与虚空合一。唯有这样,你必在虚无、光明之中!

初期静坐观心,由于过去七情六慾的影响,必然杂念纷纭,静不下心来。而此转的重点之一就是“止念”,念头不息,就谈不到入静,不能入静,就不能致虚,也谈不到修炼。故止念是重中之重。但只要眼神观照,不使分心,就会杜绝杂念侵袭。只要进入虚空、光明,什么也没有了,可以说,连呼吸都没有了,还有个什么杂念?

如果忽然杂念袭来,这是你分心了,也不要强行止念,也不可任其发展,而是“觉知”即可,因“觉之既无”。要注意训练这个觉之既无的功夫,就会自然了。方法是,立刻恢复观照,则杂念自无。因此杂念袭来,是由于分心失照的原因造成,故只要收心恢复观照,其杂念自然就没有了。

全功自始至终都是自然呼吸,以深长匀细为得法,而且自然吸气深入坤腹,并形成腹部呼吸(一呼一吸意念都在腹部),亦即丹田呼吸,这就是“息息归根”。初功为了激活气机,可在意于呼气而不在意吸气,而且自然吸气到小腹后,由小腹有意呼气到心窝处即可。只需几口有意呼气即可,感到腹部乃至心窝内有了热感,即可恢复自然呼吸。然后息息归根,行丹田呼吸法,或叫气穴呼吸法。直至神息相依、无我无相时,就自然忘掉呼吸了。

由于是初入手静坐练习,必然会不习惯,不熟练,杂念也很多,不容易马上就静下心来,故只能以意静观温养心源性海这个虚无空间,不要勉强追求虚无与光明,只要有个与虚空合一、与光合一的意识就行了。诀窍:“似观非观,似守非守,知而不守”,自自然然,不可追求。随着日久功深,自然会慢慢达到入静致虚而见光的境界,则静坐时间自然会有所延长,几个小时也感到只是很短的时间,甚至可以以坐带睡。

如果你以前具有一定的内功基础,那么根据这个方法,就会立即得到验证。但如果你是初涉内功领域,此前毫无内功基础,那么你千万不可急躁追求,只当播种待收,“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根据万物生长定律,循序渐进,百日之期,定有收获。而收获的多少,取决于你用功的程度和质量。

丹道以精(坎水)、神(离火)、意(中土)三者为无上至宝,又称“身(坎水)、心(离火)、意(中土)”为三家。精水即元精,先天真一之水;神火即元神,以光来体现;意土即中宫。精水为基,意土为体,神火为用。人身有三魂七魄,而元神藏于魂;识神则依魄而生,亦依附于识神而用,故魄为识神之体,阴性。丹道修炼就是要保魂制魄,要断绝识神。而回光返照,就是保全三魂消解七魄,即消阴制魄之唯一方法。魂在天心,为轻清阳气,自太虚得之,与原始同形;魄乃沉浊阴气,附于有形之凡体。魂好生,魄望死。一切好色动气,皆魄(即识神)所为。修炼者只要回光返照,自然精水充足,神火发生,意土凝定,则圣胎可结;炼去阴魄识神,就是纯阳之乾体。

此转所谓“观心得道”,亦即“观、止”两个要点。观即回光返照,止即制止杂念。此转由于是入手修炼,静观心意仅在体内这个小虚空,相当于“守中”,还谈不到“抱一”的概念,其实质是在训练性光与命炁的涵养方法。唯有功深入静乃至入定,进入虚空无极(如二转境界),才能真正体现其“抱一”真髓与“观心得道”的奥妙。不过这个方法要求修炼者具有上根器者,专接引资质极佳且有悟性者,故适合上根器者。一般人恐达不到这个标准,故有了适合中下根器者的方法,即“洗心退藏于密”,作为常人添油续命而观心得道的渐进入手秘法。

如何知道你属于那种根器?这个你可经过试炼即知。首先按此步观心入手方法试炼几次乃至一周时间,感到能够静下心来,静坐时间较长,甚至能够入静,杂念很少,体内微微发热而舒适,那就可以证明你属于上根器者或具有上根器的基本素质,你就可以按此步方法修炼,当有了气感反应,就可顺势进入二转“安神祖窍,歙聚先天”的修炼。

一般丹法的入手,教人直接意守下丹田,这在原理上来说是正确的。因心神离火与命气坎水相交,即阴阳相交,才可产生造化,这是丹道修炼筑基阶段的必经步骤。但这个方法并不适合于绝大多数世人,仅属于上根器者或具有相当内功基础者。绝大多数人,由于后天识神的干扰,不可能使心神与命气一下子实现阴阳相交,这有一个涵养过程,就如谈恋爱一样,由最初的相识到熟识以致如胶似漆、两情相恋,才可实现最终的阴阳相交。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一点也来不得强迫。唯有这样,以后的结合,才会牢不可破。否则,事与愿违,不是留下日后祸患或者发生矛盾而产生不良后果。

丹道的筑基过程,说到底就是要实现心肾“先天”二炁的相交,即阴阳交媾,才能出现造化,即结“丹”。这个“丹”,不是单纯的气功之气团,而是行满三百周天数足后生成一团真息,即是“丹元”。丹元初成,大如黄豆,再经过炼炁化神的十月胎养,成就状如朱橘的“还丹”,亦即金丹。

这就是丹道修炼的基本原理,这在不承认传统道德者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丹经曰:“上药三品,神与炁精”,即人们都认可的“精气神”三宝,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也是片面的思维,即都从“后天”这个角度去认识事物,而完全忽略了“先天”这个根本的思维概念。什么是“先天”?先天就是“虚无”就是“空”,属于无为状态;什么是“后天”?后天就是“实有”,属于有为状态。而这个后天的“实有”,却来自于先天的“虚无”空间。故“空”,并非“顽空”,是无中生有;而后天的“实有”,却最终要消亡,即“有而实无”。这就是事物的辨证原理,是实实在在的科学现象。如果不承认这个辨证原理,那就无法开展丹道修炼;不承认先天虚无而只认后天实有,那就永远也体验不到丹香之果。

“上药三品,神与炁精”,相当于三种药物而促进生命的延续,它具有先后天性质。后天性质,即心神与精、气的同时存在,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三者不可分离,这就是我们作为“人”的概念,但具有时效性,即正常情况下,百年左右,就会自然逝世。如果三者偏废,则疾病丛生,在痛苦中异常死亡,只不过短短数十年而已。而先天性质,即是儒释道三家圣人指出的由后天返先天之先天大道,告知世人可将性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即“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逆天而行理论,其奥妙就在于“先天”二字。而进入先天的奥秘,就是将精气神三宝逐级转化合三为一。如“炼形化精”,即由后天返先天,寻着玄关,将后天精水或经血,化为元精;接着“炼精化炁”,将元精化为元炁;再接着“炼炁化神”,将元炁化为元神...。

这个“元神”,就是胎元金丹。由此可见,先后天之虚无与实有,实际就是一个“神”字!神与炁精的关系。丹道修炼,说到底就是“神炁”而已。神与炁,它不是两个概念,而是一回事,神即炁,炁即神。对于三家来说,道家将神称作炁,炁就是道;佛家将炁称作神,神就是道;而早期儒家解释的最明确,将炁称作精神,即“浩然正气”、精神不死。其修炼目的,实际都离不开“神”字。之所以“神”,正因为其虚无而实有,散则成气,聚则成形,千变万化,在无形中普渡众生。这就是“神”的真正含义。神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仙”,即大觉金仙,就像三圣老子、释迦、孔子一样,成为万世师表,后世楷模。

标签: # 先天 # 虚无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