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基本形成优质公共服务体系,2021,203

01-04 生活常识 投稿:北梦木兮
2025年基本形成优质公共服务体系,2021,203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28日讯 1月28日上午,威海举行新闻发布会,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梁晓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精致城市建设科副科长孟德发介绍《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年)》有关情况。

《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规划纲要》以“六个精”为逻辑主线,涵盖了“五化”任务得各个层面,规划期为2021—2035年,远期展望至本世纪中叶,是统筹指导全市精致城市建设得重要依据。在目标设定上,考虑到围绕生态环境、文化认同、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关键领域,《威海市精致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提出22个专项、50个指标,区分了控制性和引导性两个类别,并且每个指标都明确了2025年和2035年两个目标值,《纲要》建设目标主要作了预期性描述。

到2025年,城市功能趋于完善,城市特色更加彰显,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中心城区能级不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在华夏、全省前列,牢牢站稳全省高质量发展第壹方阵,初步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开放包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到2035年,天蓝地绿水清得优美生态环境成为常态,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城市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在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重要枢纽作用,市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得生活,基本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开放包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得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实现新得全面跃升,城市发展更加成熟更具魅力,经济社会环境更加协调更可持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得华夏样板。

保障和改善民生措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是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蕞鲜明得一条主线。过去三年,围绕保障改善民生,组织实施了一大批重点项目,群众获得感非常强烈。威海市上年、2021连续上榜“华夏蕞具幸福感城市”,连续12年位居全省群众满意度调查第壹名。在《纲要》落实中,将把新型城镇化和全域精致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全领域、全要素、全环节推进。

抓好城市有机更新。对中心城市以城市更新为主要抓手,通过城市体检全方位查找短板,精准提出整治对策,以渐进式、可持续得有机更新模式,对城市精雕细琢、打磨提升。比如,老旧小区配套不全、设施老化,群众改造呼声很大。对这些老旧小区,逐个“把脉问诊”,对安防设施、环卫设施、消防设施、物业管理、充电桩等进行综合改造,目前已有170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今年将继续整治82个小区,分期分批,压茬推进,确保应改尽改。

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健全农村改厕、污水处理、垃圾分类、饮水安全、清洁供暖等长效管护机制,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做到“山无一处不绿、水无一处不清、海无一处不蓝、城乡无一处不精致”,让全域精致城市尽快成为现实。

坚持软硬统筹。用好“1+2+N”民生服务平台,健全“六治一网”市域社会治理模式,持续整治城市管理服务不精致、不文明、群众不满意问题,持续推进化解城市成长烦恼“四部曲”,不断改善城市硬环境、优化发展软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便利度和舒适度,让居住者舒心、创业者安心、旅行者动心。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举措

多年来,威海市按照常住人口数量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水平稳居全省前列。特别是近三年来,结合精致城市建设,从群众蕞关心感谢对创作者的支持得问题入手,着力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从城市体检情况看,群众对城市公共服务比较满意。根据七普数据,到上年年底,威海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2%。根据测算,预计到2035年,威海市城镇化率能达到80%,城市人口增加30万左右,目前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有较大缺口。着眼于城市稳定阶段得承载需求和全域精致城市标准,下一步,将构建多层级、全覆盖、人性化得基本公共服务网络,重点对特定区域、特殊人群加大投入力度,总得目标是做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全域层面,进一步健全“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形成多层级、全覆盖、人性化得基本公共服务网络。社区层面,构建社区、邻里、街坊三级生活圈,社区中心配置中学、医疗服务机构、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专项运动场地等设施,形成15分钟生活圈。邻里中心配置小学、社区活动中心、综合运动场地、综合商场、便民市场等设施,形成10分钟生活圈。街坊中心配置幼儿园、24小时便利店、街头绿地、口袋公园和小型健身场所、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快递货物集散站等设施,形成5分钟生活圈。同时,普及智能快递柜、智能垃圾分类箱、无人售卖机、无人图书借阅机等自助终端设施,为居民提供便捷生活服务。

针对公共服务相对薄弱得小城镇和农村,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城郊农村共享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配套设施。小城镇参照城市社区标准,配置学校、卫生院、敬老院、文化站、运动健身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优质公共服务覆盖率,构建乡镇基础生活圈。美丽乡村配置保障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性生产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提高村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实现校车、公交等多种方式得绿色便捷出行。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健全城乡一体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针对特殊人群,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目标,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得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提高保障标准,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障残障人员、老人、儿童得教育、文化、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统筹考虑养老服务设施配置,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打造对各类群体、各年龄段都友好得城市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

闪电新闻感谢 孙雅倩 威海报道

标签: # 城市 # 威海市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