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身体健康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怎样区分食品添加剂

12-03 健康养生 投稿:溺于你心海
危害身体健康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怎样区分食品添加剂

一、最危害健康的十种食品添加剂

比萨饼、外卖汤、番茄汁和熟肉等食物中含有大量钠,过量食用会导致脑中风和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钠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300毫克,也就是一茶匙的量。

反式脂肪

汉堡包、薯条和外卖爆米花中就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它会导致胆固醇增高以及冠心病。

高果糖玉米糖浆

在汽水、麦片和调味品中都能发现这种甜味剂和防腐剂。过量食用会导致肥胖症和糖尿病。

食用色素

红色40、黄色5和黄色6等食用色素常见于水果制品和运动饮料中,会导致儿童多动症。动物实验表明,它还与癌症有关。

安赛蜜

这种不含卡路里的人工甜味剂会用于糖块、口香糖和薄荷糖的加工。动物实验表明,它会致癌。

氢化植物油

作为一种保鲜剂和提味剂,氢化植物油常代替黄油和脂肪用于沙拉酱、人造黄油和焙烤食物的加工。它会导致肥胖症、高胆固醇和心脏病。

阿斯巴甜和糖精

这些不含卡路里的蔗糖替代物常用于制作餐桌甜味剂和节食饮料。有研究显示它们可能会致癌。

*

这种保鲜剂可见于午餐肉、腌肉和鱼肉中,会导致多种癌症。

面粉处理剂——溴酸钾

这种添加剂会用于面粉和面包制品加工,可致癌。在很多国家是禁止使用的,但在美国是合法的。

味精

可见于肉排、酱油和烧烤调料中。可能会导致头疼、恶心和胸痛,而且不能和一些处方药同食。

二、食品添加剂的反面典型

“反面典型”——“膨大”西瓜

真相:植物激素不会“赖”在人体内

江苏省许多西瓜未成熟就竞相炸裂的报道,使西瓜“膨大剂”这一植物激素迅速进入大家的视野。

植物激素分为两种:一种是植物体内本身就含有的激素,一种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延缓生长和促进生长两个作用。

果实由小变大,是由于植物本身能产生一种激素——细胞分裂素,它可促使植物细胞不断分裂并开花结果。为了使果实变得更大、更好看,人们根据细胞分裂素的原理,人工合成了激素——细胞膨大剂。“膨大剂”具有加速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增大、提高坐果率和促进果实增大的作用。

农业部网站近日发布专家访谈说,“膨大剂”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使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将其列为不需要进行毒性管理的豁免物质清单。我国将“膨大剂”纳入农药管理范围,目前有60个产品取得登记资格,被广泛应用于柿子、甜瓜、苦瓜、葡萄、番茄、西瓜、苹果、梨、猕猴桃等。

根据中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膨大剂”的主要成分氯吡脲为低毒,制剂为微毒。在通常条件下,氯吡脲降解较快,喷施到植物上24小时后就有60%发生降解。我国科技工作者对西瓜的代谢动态研究表明,氯吡脲在西瓜中代谢较快,半衰期为1.2~1.67天。使用规定剂量氯吡脲水溶液于雌花开放当天或前后1天内均匀喷洒瓜胎1次,施药后40天西瓜收获时,样品中未检出氯吡脲残留。

动物实验表明,用放射性标记的氯吡脲饲养老鼠,吸收率达100%,65%~85%存在于尿、体内组织和呼出气中,20%由胆汁分泌;氯吡脲被老鼠吸收后很快从体内排出,不存在蓄积性。

“反面典型”——催熟香蕉

真相:过量使用会破坏口感外观

判断一种化学物质是否有毒、是否对健康产生影响,得和剂量联系在一起。

“膨大剂”有其用药期、剂量和方法,使用不当或者擅自提高剂量,会导致瓜果因局部浓度过高变得形状奇怪、口感不好。比如西瓜肉中出现黄色或者白色的空心部分、草莓果肉空心、猕猴桃又硬又酸等。

很多的水果蔬菜有一个后熟的过程,如果让它自身成熟远远不能达到我们所需要的成熟状态。在果实当中有一种天然的植物激素乙烯,能使水果蔬菜成熟,乙烯利就是能产生乙烯的简单化合物。不少人误以为乙烯利催熟的香蕉有毒,会出现呕吐、恶心及烧灼感。其实乙烯利的毒性与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相当,用乙烯利催熟香蕉是国际通用的做法,一般是将40%的乙烯利溶液稀释400倍后催熟香蕉,不会对健康有影响。为加以验证,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锡炎博士在5月19日央视《真相调查》里公布了乙烯利催熟香蕉的实验——实验人员将刚采摘的香蕉分别喷洒不同浓度的40%乙烯利(分别稀释800倍、400倍、200倍、100倍、50倍、直接使用40%乙烯利原液)。

7天实验结果表明:市场上通用的稀释400倍的40%乙烯利,催熟效果最好,4天时间就能将香蕉催熟,香蕉保鲜期长。其他浓度的乙烯利稀释液虽然也能催熟香蕉,但是时间都较长,而且浓度过高不但不能使香蕉提早成熟,反而还会损伤香蕉。尤其是用乙烯利原液催熟的香蕉,表皮有灼伤并逐渐腐烂,市场上肯定不会有人买。

对香蕉上的乙烯利残留量的检测结果表明,只有用乙烯利原液催熟的香蕉残留物超过国家标准,市场通用的400倍液催熟的香蕉,乙烯利残留是每千克0.292毫克,果肉中的残留量只有每千克0.01毫克,大大低于国家限量标准(每千克不超过2毫克)。

“反面典型”——“避孕药黄瓜”

真相:植物激素、动物激素属两个“系统”

黄瓜顶花带刺是使用了避孕药的传闻一度沸沸扬扬,日前,国内著名的科学传播公益团体科学松鼠会通过微博辟谣,这种黄瓜使用的是植物激素而不是避孕药,不会影响人的正常发育。

激素分为动物用激素和植物用激素,让黄瓜用避孕药,如同火星人和地球人交流,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人用的避孕药是动物激素的一种,动物激素要起作用,是先把信号传递给动物体内的受体,受体接收到这个信号后,才会发出指令,而植物不可能有这种受体。人体发育所需要的性激素,是指由动物体的性腺、胎盘、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等组织合成的甾体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副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雌性动物主要分泌两种性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雄性动物主要分泌以睾酮为主的雄激素。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具有很强活性的微量有机物质,能“专一性”地影响植物生理过程,并对其生长、发育产生调节作用。“专一性”指每种物质在固定的生物体内有固定的作用。正常情况下,黄瓜成熟后,顶部的小黄花会自然枯萎、掉落。而使用了生长素类激素的黄瓜,成熟期会变短,成熟时顶部还留有鲜艳的黄花,虽然外观很好看,但口感大多不好。

植物激素致“性早熟”无明确说法

儿童“性早熟”有多种原因,到底和哪些因素有关?食物中哪些因素会引发“性早熟”?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教授说,现在唯一明确的可以导致“性早熟”的原因,就是孩子误食避孕药,至于植物中的激素是否会引起“性早熟”,现在还没有明确说法。植物激素的催熟机制和人体的发育,不是一个原理。

很多时候,大家对植物激素的担心,是源于对不可控风险的担心。医学上,用激素治疗也是一种方法,但医生对于可能有的风险有预测。“膨大剂”之类的植物或者动物激素,很多人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才会特别敏感。每当有传闻发生,大家不管真实与否,宁愿信其有。比如乙烯利催熟香蕉有毒的误传,让海南蕉农叫苦不迭,香蕉收购价格从最高每斤1.8元,跌到最低每斤不到0.5元。如果要让这些担心消失,必须让大家对于吃的东西到底包含了哪些成分心中有数,这也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如何看懂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

很多人认为食品中的防腐剂会威胁人体健康。可一些食品如果不用防腐剂的话,可能引起致病菌大量滋生,更威胁到健康。防腐剂常用于饮料、酱油、酱菜、糕点等食品中,按目前的资料显示,可以认为对人体无害。

目前的防腐剂主要包括苯甲酸、苯甲酸钠、丙酸、丙酸钙、丙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富马酸二甲酯、山梨酸、山梨酸钾、双乙酸钠、乳酸链球菌、脱氢乙酸、二氧化碳等。

抗氧化剂

多添加于植物油类(如花生油、菜籽油)及含有油脂的食品(如饼干、糕点)。如果不适当添加,此类食品中油脂容易酸败产生一种哈喇味,不但使油的品质下降,营养价值也会相应降低,特别是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的有效性会被破坏。常用的有BHA、BHT、TBHQ和维生素E等几种。其中天然维生素E是从食物中提取的,成本相对较高,一般在品质相对好点的产品中使用。

着色剂

即食用色素,能改善食品观感,但既没有营养价值、又无防腐作用,有人认为它纯粹只是为了好看,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人认为它改善了食品观感后有助于调动食欲,促进人的消化,但有研究指出它对儿童神经系统和消化功能有一定的危害,长期大量摄入甚至有致癌嫌疑,在国外儿童食品中已被禁用,国内婴幼儿食品也不允许使用。

甜味剂

按来源可分为天然和合成两类,天然的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等各种糖醇类(口香糖中常见),以及非糖类的甜菊糖甙、甘草、罗汉果素、索马甜等;人工合成的最常见是糖精、阿斯巴甜等,另外还有蔗糖的衍生物三氯蔗糖、新糖等。甜味剂在饮料、糖果、酱类及各种小食品中广泛使用,但大量摄入会扰乱人体本身的糖代谢,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的风险。阿斯巴甜中含有苯丙氨酸成分,不能用于苯丙酮尿症的患儿。

膨松剂

膨松剂(疏松剂)是一些不经过发酵就能让面团产生气体、变膨大松软的物质,主要用于蛋糕、饼干、面点、馒头、起酥面包、油条、膨化食品等的加工中。

疏松剂总体来说较安全,麻烦主要来自明矾中的铝。铝过多会导致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并促进早老性痴呆症的发生。

与其他更先进的配方相比,含铝膨松剂价格便宜,所以使用面广。据调查,70%以上的油条、油饼、薄脆等酥脆面食铝残留量超标,有的甚至超标十几倍。一个人每天吃50克膨化食品,加上一根油条,再加上少量饼干或面点,就会吃进100毫克以上的铝,危害不可忽视。所以别让孩子多吃“膨松”或“松脆”的糕点。

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阿斯巴甜(甜味剂)

又称甜味素、天苯糖等。这种低热量甜味剂比普通糖甜约200倍,1克的阿斯巴甜约有4千卡的热量常用于乳制品、糖果等。

蔗糖素(甜味剂)

在蔗糖加工的基础上提取而成,在很多用途上能取代蔗糖阿拉丁纳米汽油添加剂,适用于碳酸饮料到烘焙食品等十多类食品中。是目前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生产的功能性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600倍。

安赛蜜(甜味剂)

它是一种常见人工合成的新型甜味剂,是中老年人、肥胖病人、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甜味剂,具有对热和酸稳定性好等特点,是目前世界上第四代合成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主要在焙烤食品和酸性饮料中使用。

柠檬酸钠(酸味剂)

制备柠檬酸钠的原料基本来源于粮食,因而安全可靠,对人类健康不会产生危害。

柠檬酸普遍用于各种饮料、糖果、点心、乳制品等食品的制造。

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乳化剂)

加入后可使面包柔软,延缓老化,能明显提高焙烤制品质量。用于糕点,与其他乳化剂复配使用,可使糕点原料中的水分、奶油等分布均匀,形成细密的气孔结构,改善蛋糕的质量。

D-异抗坏血酸钠(抗氧化剂)

被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评为“绿色食品添加剂”,可保持食品的色泽,自然风味,延长保质期,主要用于肉制品、水果、蔬菜、罐头、果酱、啤酒、汽水、果茶、果汁、葡萄酒等。它能防止腌制品中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

副作用:基本无害,但是过量摄入会导致一系列的肠道与皮肤疾病。

红曲红(着色剂)

天然红色素,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目前并未发现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可以用在调制乳、冷冻饮品、果酱、腐乳、糖果、方便米面制品、饼干、腌腊肉制品、醋、酱油、饮料、果冻、膨化食品上,不允许用在生鲜肉或调理肉制品中。

糖精钠(甜味剂)

糖精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又称可溶性糖精,是糖精的钠盐。一般认为糖精钠在体内不被分解,不被利用,大部分从尿排出而不损害肾功能。(果脯大量含有)

副作用:致癌的可能性尚未完全排除。

甜蜜素(甜味剂)

甜蜜素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甜味剂,成分是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经英、法、德等国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卫生当局指定可使用之新合成甜味料。调配于清凉饮料,加味水及果汁汽水最适宜。罐头、酱菜、饼干、蜜饯凉果等均有使用。

二氧化硅(矽)(抗结剂)

能解决产品因吸潮受压形成的结块,同时具有吸附作用,是一种优良的流动促进剂。用于蛋粉、奶粉、可可粉、糖粉、植物性粉末、速溶咖啡、粉状汤料。

谷氨酸钠(增味剂)

往鸡汤中加一些盐,味道会更加鲜美。这是因为鸡肉当中富含谷氨酸这种氨基酸,又放了一些氯化钠盐进去,便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制造了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

比萨饼、外卖汤、番茄汁和熟肉等食物中含有大量钠,过量食用会导致脑中风和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钠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300毫克,也就是一茶匙的量。

反式脂肪

汉堡包、薯条和外卖爆米花中就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它会导致胆固醇增高以及冠心病。

高果糖玉米糖浆

在汽水、麦片和调味品中都能发现这种甜味剂和防腐剂。过量食用会导致肥胖症和糖尿病。

食用色素

红色40、黄色5和黄色6等食用色素常见于水果制品和运动饮料中,会导致儿童多动症。动物实验表明,它还与癌症有关。

安赛蜜

这种不含卡路里的人工甜味剂会用于糖块、口香糖和薄荷糖的加工。动物实验表明,它会致癌。

氢化植物油

作为一种保鲜剂和提味剂,氢化植物油常代替黄油和脂肪用于沙拉酱、人造黄油和焙烤食物的加工。它会导致肥胖症、高胆固醇和心脏病。

阿斯巴甜和糖精

这些不含卡路里的蔗糖替代物常用于制作餐桌甜味剂和节食饮料。有研究显示它们可能会致癌。

*

这种保鲜剂可见于午餐肉、腌肉和鱼肉中,会导致多种癌症。

面粉处理剂――溴酸钾

这种添加剂会用于面粉和面包制品加工,可致癌。在很多国家是禁止使用的,但在美国是合法的。

味精

可见于肉排、酱油和烧烤调料中。据说会导致头疼、恶心和胸痛,而且不能和一些处方药同食。

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性化工产品,婴幼儿大量摄入会引起泌尿系统疾患。目前患泌尿系统结石的婴幼儿主要是由于食用了含有大量三聚氰胺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引起的。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