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姓的历史起源,曹姓名人有哪些

12-07 探索解密 投稿:醉歌离人
"曹"姓的历史起源,曹姓名人有哪些

  曹姓,中文姓氏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国姓,源自西周王族支系,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二十六,2016年排名第三十二。

    曹姓在中国的来源主要有:一支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三子曹叔振铎,受封于曹,建立曹国,后为宋国所灭,子孙便以国为氏。一支出自中亚昭武九姓的曹国(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东北一带)。一般认为,公元前十一世纪,出自姬姓的曹氏是最重要的来源,曹叔振铎亦被认为是曹姓始祖。

    曹姓在川甘地区和中原比较兴盛,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四川三省,占全国人口0.59%,总人口约730余万。

    曹(汉语汉字),古又作"曺"。本义为“救济粮”、“粮草”、“饲料”;转义为“吃粮之人”、“庶人”;再转义为“庶务”。根据给定字形解释。会意。参见说文解字【卷五】【曰部】狱之两曹也。在廷东。从东,治事者;从曰。徐锴曰:“以言词治狱也。故从曰。

    金文的曹字还有一种字形为女部加枣,分明表示与枣有关系。最古老的曹地一定是盛产野枣的地方,以采枣为重要食物来源的原始群体,自然很重视枣的收成,把枣当作氏族的图腾。原始的曹字是由上部长满果实的树枝状形,下加口字,正表示人们等待枣树上的枣成熟后可以食用。也有下加日字,表示把枣打下树后需要日晒,待枣变成暗红色后,方变成甜,滋味甘美。曹人所居住过的地方称曹地,建立城堡称曹邑,最终发展为国和姓。


曹姓来源说法


    1、赐受曹官以官为氏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与自然的斗争最艰巨的是和水患的斗争。相传在远古时代,我们祖国大地是“水浩洋而不息”,因此曾出现过“积芦灰以止淫水”的着名女神女娲。居住于共(今河南省辉县)的共工氏族是世代相传的治水世家。据说在颛顼时,共工曾与颛顼争“帝位”,发生了战斗,共工企图放水来淹颛顼,结果被颛顼杀掉。但是共工的后世子孙仍作水官,在部落联盟中担任治水的职务。到了“华夏部落联盟”时期,又出现了治水英雄鲧和禹。鲧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治水却未取得成功。其后,禹总结了鲧用筑堤堵流的方法而致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通河川、开导阻滞(疏川导滞)使洪水畅流无阻地由小归大、流人大河的方法,终于治住了洪水,变水害为水利。

    在大禹治水时,陆终第五子(另说为第六子)安正逢其时,他因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赐曹官。曹官也就是“圜土”为牢,看押奴隶的官,这在当时以镇压奴隶为主要职能的奴隶主政权中并非小官。安后来以官为氏。这是曹姓得姓之始。

    曹安始居于今河南灵宝县曹水,此地是曹安受姓之地。曹安曾为夏代国君,附近有曹阳坑、曹阳墟。

    曹安后来曾被禹所攻。禹为什么攻曹呢?原因是炎黄部落联盟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将东夷族大部分融合了,禹是三族联盟的最后一位首领,相传他在晚年曾举荐东夷族首领伯益做继承人,但暗中却为传子着想,竭力为其子启培植羽翼势力。三年后伯益把政权让给了禹的儿子启。大概由于从尧到舜、从舜到禹,都是实行禅让制,惟独从禹到启是传子,因此引起曹、有扈、魏、屈骜等氏的不满和反对,于是禹攻曹。曹因被攻,被迫迁于河南滑县之曹,即《诗序》所谓“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

    到商灭夏后,曹姓又常与商朝对抗,成为方国,称做曹方。因被商讨伐,而东迁于山东定陶县。河南滑县曹故地于西周初年成为卫国的曹邑。公元前660年,卫国被翟击败,漕(同曹)邑也就被翟占领,原来卫国被封在漕邑的后代就用祖先的封邑名“漕’’作为自己的姓氏。在汉代有游侠漕中叔、漕少游。《千家姓》云:西河族(今河南省浚县、滑县及其迪南、迪北一带)。漕氏又演化为糟氏,《续通志·氏族略六》载:明嘉靖主事糟土奇。

    2、受封曹国以国为氏

    出自颛顼帝的后裔。相传颛顼帝有曾孙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五子名安,曹姓,封在曹国。周时,武王改封曹安的后裔曹挟于邾国(今山东省曲阜东南)。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之后,邾人有的以国为氏,改为朱氏;有的仍以曹为氏,是为曹氏。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