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拿武则天的败仗抹黑唐朝好吗,周朝的锅咱唐朝不背|文史宴

01-08 生活常识 投稿:白色衬衫
不要拿武则天的败仗抹黑唐朝好吗,周朝的锅咱唐朝不背|文史宴

关于武则天,很多不明内情的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认为她虽然残忍,但是当皇帝当得如何如何之好,所以残忍就没关系了。姑且不论残忍对政治生态的破坏与具体的政绩要分开来看,即便是具体的政绩,武则天也相当差劲,尤其是在对外战争方面。


武则天当政期间,惨绝人寰的酷吏政治只是其弊政之一端而已,其他很多说法也是因为她是女性而有意贴金,是很有问题的,唐史泰斗岑仲勉先生辨析甚详。


如武则天所谓减税是唐朝诸帝的例行公事,实际意义不大,相反其大兴土木、佞佛无度,使民间负担大大加重;又如武则天提拔贤才不看家世,这事是有,但目的是为了对付关陇集团,并不是她真心爱才,所以很多寒门士人提拔不久又被她随意杀着玩。


其他还有很多正面说法都是贴金,其中尤其荒谬的一条是说武则天国防政策妥当,四方无事,今天大司马撰文专门谈谈这一条。总的来说,武朝军事简直是笑话,唐前期的败仗集中于武则天执政时期,拉低了唐朝的平均水平,哪来的太平无事。


武则天对政治权力的掌握应分为四期。


第一期是从660年开始,唐高宗李治风疾发作,让武则天参决政治,664年后更是与唐高宗一起上朝;第二期从674年开始,李治病情进一步恶化,自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权柄更重;第三期从683年开始,唐高宗病逝,武则天图谋篡唐为帝;第四期从690年武则天称帝开始,到705年神龙政变,武则天下台结束。


越往后武则天权力越大,对军事的责任越大。


在武则天参与政治之前,唐高宗在西线已经完成了消灭西突厥的伟业,天山北路羁縻西突厥各部,天山南路则重置安西四镇,西域形势一片大好;在东线则苏定方已经消灭高句丽的盟国百济国,唐军从朝鲜半岛南部开辟第二战场,取得对高句丽战争的绝对优势。


唐高宗最盛时版图


这是长孙无忌和唐高宗共同缔造永徽之治,延续唐太宗政策的功劳。随后唐高宗借废立皇后一事清除长孙无忌一党,659年逼死长孙无忌,宣示了其最后胜利。次年,唐高宗即因风疾发作,让颇有政治才能的武则天参决政治。


第一期、干政阶段——西守东攻,吐蕃崛起

(660~673年)

1


此时唐朝扩张过快,军事形势上存在若干隐患,不久就集中爆发,这一时期的颓势,执政者的责任较小。


唐朝灭西突厥后,此期在西突厥故地以巩固为主,薛仁贵讨平了铁勒九姓的叛乱;在东线则集中力量平息百济复国运动,并进而消灭高句丽。但是唐朝忽视了吐蕃国的力量,吞下此后一两百年的苦果。


吐蕃自松赞干布死后,大相禄东赞改变对唐友好战略,准备侵唐。663年,吐蕃大破唐朝在青海的属国吐谷浑,唐高宗因集中用兵于朝鲜半岛,不予救援,当年唐朝即平定百济复国运动,刘仁轨还在白江口大破救援百济的倭国海军。


666年,吐蕃消灭吐谷浑,唐朝因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死,三子争立陷入内乱,正集中兵力消灭高句丽,对吐谷浑依然不救,只是安置了内迁人员。


667年,吐蕃攻入羌地,唐朝在高句丽战场取得重大进展,继续穷追猛打,于次年灭亡高句丽,置安东都护府,对西线暂取守势,放弃羌地十二个羁縻州。


应该说到此为止,唐朝的战略没什么大问题,对吐蕃退让的同时坚决灭掉高句丽,西线丢分东线得分,没怎么吃亏。


670年,吐蕃攻陷唐朝在西域的十八个羁縻州,又攻克安西都护府的治所龟兹,唐朝撤销安西四镇。


此时吐蕃统治了青海的吐谷浑、川北的羌人以及西域全部,实力大增,唐朝决定与吐蕃决战,令名将薛仁贵率大军反击吐蕃,保护吐谷浑复国,不料大非川之战唐军因将帅不和及众寡不敌,惨败于吐蕃名将论钦陵之手,薛仁贵全军覆没。


薛仁贵大非川惨败


同年,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国挑拨高句丽残余势力反唐,自己也进攻百济故地。唐将薛仁贵防守百济故地,另一唐将靺鞨人李谨行镇压高句丽叛乱。经三年战斗,薛仁贵失败,百济故地被新罗夺取,李谨行却成功平定了高句丽叛乱,腾出手来与新罗大战。


673年,唐将萧嗣业收复疏勒,暂时稳住了西域的颓势。


综合评述:此期唐朝集中力量消灭东北的强敌高句丽,无暇顾及西南吐蕃国的崛起,是时势与力量所限,不为大失。但平定高句丽是在此前唐朝与新罗结盟,并且消灭高句丽盟国百济的大好形势下完成的,而且此时唐高宗参与政治尚多,武则天的功劳相当有限。


第二期、主政阶段——首鼠两端,西线大坏

(674年~683年)

2


674年,唐高宗风疾加剧,自称天皇,提升武则天为天后,两人以二圣并称,武则天的政治权力明显扩大,但关键大事中仍有唐高宗的影响。


此时,吐蕃在西域的苛政使得龟兹、于阗等国动摇,西线压力大减。唐将李谨行、刘仁轨在朝鲜半岛连破新罗军,新罗国主金法敏求和。武则天为收声誉,以休养生息为名,劝唐高宗罢兵,结果唐军在胜局之下撤回,承认新罗对百济故地和部分高句丽故地的占领。


接下来如果唐朝能够有力遏制吐蕃,这也不失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但可惜唐朝在对吐蕃战争上惨败,结果诱发连锁反应,西突厥、东突厥接连叛乱,唐朝边防局势大坏。


676年吐蕃即卷土重来,攻打青海、甘肃诸州,次年又进攻四川。


678年,唐朝决定反击吐蕃,唐将刘仁轨陷害政敌李敬玄,推荐其镇守西线,唐高宗听信刘仁轨之言,令不娴军事的李敬玄为帅反击吐蕃,结果青海之战,唐军以十八万之众大败于吐蕃名将论钦陵,若非百济人黑齿常之奋战,差点全军覆没,唐朝廷议防御吐蕃之策。


因为吐蕃赞普弃宗弄赞去世,吐蕃未能乘胜追击,经娄师德、黑齿常之奋战, 唐军终于稳住阵脚,但在西域的威望已经动摇。679年,统帅西突厥十箭部落中五咄陆部落的阿史那都支也因此造反,与吐蕃联手攻打安西。


唐朝名将裴行俭在唐军大败之余,以护送萨珊波斯王子卑路斯回国为名,率寡兵经过西域,计擒阿史那都支,平定了西突厥叛乱,唐朝忌惮西突厥与吐蕃联手,重置安西四镇。


但接着,因唐朝频繁征发东突厥兵马作战,东突厥不堪其扰,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等又发动叛乱,大破唐将萧嗣业等。


唐朝对东突厥叛乱高度重视,以名将裴行俭、程务挺等率军三十万镇压,裴行俭于681年彻底平定东突厥叛乱,招抚阿史那伏念等,许以不死,宰相裴炎因嫉妒裴行俭功劳,违背其诺言,将东突厥降者悉数处死,致使东突厥再度叛乱时独立建国,决不与唐廷妥协。


裴行俭

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预言家


果然,682年东突厥复叛,阿史那骨咄禄建立后突厥汗国,武则天对其无可奈何,只好给其改名“不卒禄”以泄愤,不过这只能是搞笑。东突厥的独立还刺激了西突厥,西突厥阿史那车薄等也跟着反叛。唐遣薛仁贵击败东突厥,遣武则天死敌王皇后的远亲王方翼平定西突厥叛乱。


在东突厥连续进攻河北的战争中,李世民的十四弟霍王李元轨表现出色,多次击败突厥。


唐朝败于吐蕃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并不因唐朝对吐蕃逐渐扳回局势而消失。在唐与东西突厥大战的几年中,黑齿常之于680年抵挡住了吐蕃对河源的进攻,681年击败吐蕃于良非川;682年吐蕃进攻进攻四川,娄师德在白水涧八战八胜,扼制了吐蕃的嚣张气焰,但回到青海之战前的局势已经不可能了。


综合评述:此阶段唐朝在战略上有失策,陷入四面起火的困局。另一个特点就是人事对战争影响较大。


造成青海大败的李敬玄系被刘仁轨坑害,这个锅得唐高宗背。但起用平定东西突厥叛乱的裴行俭也是唐高宗的功劳,因为裴行俭早年反对立武则天为后,睚眦必报的武则天不可能起用裴行俭,反而破坏裴行俭战略的裴炎帮武则天料理章怀太子李贤和唐中宗,是武则天的亲信。


可以说,唐朝政治开始腐败,影响了边防军事,武则天作为主政者难辞其咎,尤其是其党羽裴炎斩杀东突厥降者,造成东突厥与唐朝势不两立,危害巨大。然而靠着一干贤将黑齿常之、程务挺、王方翼、娄师德的奋战,边疆尚能稳住阵脚。


第三期、篡位阶段——倒行逆施、痛失好局

(684年~690年)

3


此期,吐蕃国内重臣之间矛盾激化,互相杀戮,对唐的压力有所减轻,这本应是唐朝扳回局势的好机会,但武则天身为太后,完全掌握政权,却为了篡位称帝,屠戮名将,结果痛失好局,被东、西突厥轮暴,束手无策。


684年,武则天为篡权,借劝其归政的宰相裴炎兴起大狱,无罪杀名将程务挺,名将王方翼也因是王皇后远亲被流放,不久病死。程务挺、王方翼都是对抗突厥的名将,突厥闻程务挺之死,纷纷置酒庆贺,接着,突厥就发起了如潮水般的攻势。


686年,东突厥进攻山西,原属突厥系的同罗、仆固等部落复叛,武则天内迁安北都护府,放弃了对漠北的经营。接下来几年,东突厥连番进攻,因名将黑齿常之守御有方,未为大害。


但到689年,周兴等酷吏诬告黑齿常之谋反,来俊臣甚至把黑齿常之的牙齿一颗一颗敲下来看黑不黑,黑齿常之一代英雄,不堪屈辱,自缢而死。两年后,东突厥阿史那骨咄禄之弟阿史那默啜即位,武则天再无良将可以抵挡,武朝的噩梦即将到来。


令人闻风色变的酷吏政治


西突厥方面,武则天不顾西突厥传统汗室衰微的现状,采取扶持汗室贵族阿史那元庆、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统治西突厥的政策,结果引起西突厥十箭部落的反对,不但没能和缓西突厥局势,反而加剧了西域的危机。


最后武则天只好废弃安西四镇,阿史那斛瑟罗被迫率本部人马退回中原,十箭部落中的突骑施崛起,统治天山北路,臣服唐朝,但武则天未能予以充分利用。


689年,吐蕃国内局势已定,继续侵夺西域,其时名将基本被武则天杀尽,于是只好起用不懂军事的韦待价、阎温古抵御,结果寅识迦河之战,唐军再度大败。


同时,687年,岭南俚族(今黎族)因暴政造反,杀死安南都护刘延佑,名将冯元常奋战之后乃得平定,武则天却因冯元常曾劝唐高宗削夺后宫权力,不但不赏,反而将其召回都城杀死。


武则天为了篡唐,还大杀唐室子孙,突厥的劲敌霍王李元轨也难逃毒手。终于,到690年,武则天成功称帝,改国号为周。


周朝跟唐朝不是一朝,不能把周朝的败绩算到唐朝头上。有的朋友可能会认为武则天跟李家是亲戚关系,周、唐梁朝仍应算一朝,但南朝齐和南朝梁的帝室都出于南兰陵萧氏,也是亲戚关系,大家仍将齐、梁视为两朝,所以对周、唐两朝也应如此观照。


第四期、称帝阶段——丧心病狂、祸国殃民

(691年~705年)

4


686年,武则天为篡位称帝,鼓励酷吏政治,以极残酷的手段残杀异己,大大恶化了政治生态,称帝之后依然不止,到697年才杀掉酷吏之首来俊臣,告一段落。故而武则天称帝后,武周的政治军事形势继续恶化。


691年,东突厥阿史那骨咄禄死,其弟阿史那默啜即位,兄狡远胜于乃兄,成为武周的噩梦。但此时权力刚刚交接,突厥尚处于沉寂,武则天把用兵方向转向吐蕃。


692年,唐休璟上表请求恢复安西四镇,武则天命王孝杰为统帅,大破吐蕃,这是武朝外战打着灯笼也难找的难得的亮点。但王孝杰能如此惊艳是因为他曾经在青海之战中被吐蕃俘虏,因为长得像吐蕃赞普的爸爸,得以在吐蕃境内随意行动,所以了解吐蕃内情。


692年,来俊臣诬杀唐朝立的西突厥可汗阿史那元庆,吐蕃趁机立其子阿史那俀子为西突厥可汗,与西突厥各部联手侵唐,但被周将王孝杰、韩思忠击退。


不过到了次年,吐蕃第一名将论钦陵出山,王孝杰的运气就用完了。693年,素罗汗山之战,王孝杰、娄师德与论钦陵大战于素罗汗山,惨败而归,周军损失据藏文史料记载可能上十万。


吐蕃乘胜要求唐朝割让安西四镇,并且把西突厥十箭部落交给吐蕃看管,因此时吐蕃赞普器弩悉弄与论钦陵的矛盾一触即发,其中关窍被周将郭元振发现,故而这个危局被武则天采取拖延政策混了过去。


此后几年吐蕃内斗,699年,器弩悉弄杀论钦陵,其族多降唐,吐蕃军力受到很大损失;703年,器弩悉弄在平叛战争中病死,诸子争立,吐蕃对周朝的威胁大减。只在700年进攻洪源谷,702年进攻四川,但都被唐休璟击败。


武则天似可利用此时大有作为,但是我们想多了。


696年,东北的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因暴政造反,武则天遣张玄遇、麻仁节等二十八将讨契丹,全军覆没;派亲戚武攸宜继讨,因武攸宜不懂军事,也毫无战果。次年,武则天派出自己的王牌王孝杰率十八万大军征契丹,后军苏宏晖畏敌退走,结果王孝杰所部全军覆没于东硖石谷,王孝杰阵亡。


注水名将王孝杰


武则天心胆俱丧,毫无办法,只好给李尽忠改名李尽灭,孙万荣改名孙万斩,如果这只能是精神上的自慰,在国际政治中不但毫无作用而且沦为笑柄。


东突厥此前数年一直在权力整合中,所以对武则天发动的几次讨伐都暂时退避。此时阿史那默啜权力稳固,697年,突厥攻打凉州,俘虏凉州都督许钦明。


武则天见突厥强大,寄希望于靠突厥灭掉让她大失面子的契丹,以大量物资买通突厥。698年,武则天发二十万大军,与阿史那默啜联手灭契丹,但主要战果被突厥拿走。而且契丹虽亡,其余党与靺鞨人一起在东北建立渤海国,东北也脱出了周朝的控制。


东突厥得到周朝的物资和契丹的战利品,实力暴涨,这种花钱买的同盟哪里靠得住,698年,阿史那默啜将武则天派来和亲的武延秀扣押并加以侮辱,又大举攻入侵河北,退走时周军只敢尾行,不敢交战,于是默啜把俘虏的百姓数万人全部杀死示威。


此时东突厥拥兵四十万,纵横万里,武则天毫无办法,只好给默啜改名斩啜,继续自慰的同时也继续搞笑。东突厥此后连年进犯,掠夺陇右牧马,攻打陕北、山西,击败武则天扶持的西突厥可汗,周朝都毫无办法。


对于西突厥各部,武则天听酷吏来俊臣之言杀掉曾经的可汗阿史那元庆已经够丢份了,还妄想扶植阿史那斛瑟罗控制各部。最终阿史那斛瑟罗被东突厥打得七零八落,余部则被已经崛起的突骑施兼并。


突骑施对唐朝和周朝一直都比较恭顺,但武则天不知利用,反而一再与其作对,也是见识不行的表现。


综合起来看,武则天在丢失朝鲜半岛(新罗吞并)、东北北部(渤海建国),后突厥汗国复起,西突厥失去控制等事件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武则天当政及称帝期间,唐军和周军被吐蕃、突厥、契丹轮番打脸,轮暴出翔,丧师数十万,晚年因为各敌国内乱形势才稍微和缓,说是国防妥当,四方无事,简直是笑话。


要到唐玄宗即位以后,才消灭后突厥,重新控制西突厥,并进一步向西扩张到阿富汗、中亚五国、巴基斯坦,把吐蕃压回青海,唐朝的边防败局才逐渐挽回。


可能有人会说,武则天第三、第四期的颓势是因为要当皇帝,不得已而造成的。但是问题是,凭什么你要当皇帝,唐朝军民就要给你买单?


女恶棍照样是恶棍


中国古代胜过武则天的女政治家所在多有,不能仅因为武则天是女性,就给她粉饰贴金。女流氓照样是流氓,女恶棍照样是恶棍,应该跟男流氓、男恶棍一体看待,没什么好照顾的。

标签: # 吐蕃 # 突厥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