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发展循环经济(二)

01-08 生活常识 投稿:森与雨露心
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发展循环经济(二)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表层原因

我们前边概述三年来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精神,现在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倾注如此大的热情,要重视到如此高的高度,强调自主创新是“灵魂”、“动力”、“筋骨”,是“国家尊严”、“重大战略决策”、“重大战略任务”、“中心环节”、“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强调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这是为什么?

我有一个哲学观点,就是每类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一个或几个缘起圈,缘起圈上的每个节点都是原因,也是结果;从原因的角度看,事物缘起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表层原因,一是深层原因。那么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是什么?表层原因就是我们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依然落后,必须大力、加快和全面发展科技。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同创新型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弱,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比例和自给率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是奉行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目前我国关键技术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0%,美国、日本是3%。我国高科技含量的关键部件主要依靠进口,60%以上的装备靠进口,汽车、机床、纺织行业的先进设备70%需要进口,集成电路设备90%靠进口,高端医疗设备95%以上靠进口,光纤设备和电视机、手机、DVD的“心脏”全部是进口。

我们在当今现代化国家、创新型国家的所有支柱产业里边,都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当今世界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是信息产业,十年前我国就把信息产业列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但只是按住了信息革命的尾巴,至今依然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没有抢占到信息技术革命的制高点,没有成为这次革命浪潮的弄潮儿,反倒成了“被潮弄者”——成为创新科技产品的最大消费者,因此在诸多技术领域受制于人。

美国是信息科技的肇始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意识到以信息化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集中力量研发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1996年以前,美国、欧盟就开始建立知识型的低碳经济增长框架,把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与低端技术、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通过海外投资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倾销以后,它的本土干什么?它专搞能够控制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以美国为例,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传统产业逐步衰退,增长方式已由资源消耗型转为知识技术型,实现了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早在1993-1995年,美国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获得的收益就达到企业全部利润的75%,1996年,美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就达到了33%,信息产业在这一年开始成为排在汽车、建筑、钢铁工业之前的第一大产业。正是由于美国对信息产业发展的超前重视,它在信息产业发展方面占尽先机,并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新型国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概念——就是信息产业它是所有产业的支撑,所有产业都必须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和武装,否则只有死路一条。我们官方文件不是经常讲到一句话吗——“要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人说未来的所有产业都是信息产业,都是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武装起来的。很多专家认为,在21世纪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信息技术水平。所以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讲,要把掌握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有专家预测,信息技术革命的高峰可延续到2020年前后,因此我们必须抢抓这个战略机遇期,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否则失去这个战略机遇期,可能又要延误几代人。

我们邻居韩国是一个创新型国家,它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汽车这个支柱产业,中国已经成为汽车消费大国,但是中国人设计不了新车型,在这方面我们比韩国落后许多。韩国原来比我们落后,当中国红旗轿车开动的时候,韩国还不会制造汽车。韩国人造汽车比我们晚,他开始引进美国福特汽车,白天跟美国人学做生产线,晚上就学会自己掌握、同时创新。生产线建成之后,发现是落后技术,就要求换掉,美国人不干,于是就打官司。美国威胁要撤走投资,韩国人不理睬,并且还高兴,于是美国人把几亿资金撤走。当时美国人找日本咨询公司咨询,日本咨询公司说,你们一走,那些生产线就是废铜烂铁,跟当年苏联专家从中国撤走一样,有些技术搞得上去、有些搞不上去,搞不上去就是烂尾工程,韩国人没有能力造汽车,你们一走那些设备就是废铜烂铁。可是美国人前脚一走,韩国汽车就开了出来。韩国人学会了自己设计,而且比原来引进的美国技术还要先进,虽然引进美国的,也卖到了美国。现在韩国汽车开到全世界,我们也买韩国汽车,我就非常看中韩国现代“劳恩斯”这款车,遗憾我购买力不足,不能形成有效需求。韩国引进其他技术也是如此,如引进核电出口核电、引进钢铁出口钢铁、引进彩电出口彩电、引进电脑出口电脑、引进手机出口手机,全是创新的技术产品。我这台笔记本电脑也是韩国的,韩国三星。这个韩国人,他总是力争把引进的每一项关键技术变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再卖出去,所以韩国成了世界排名前三强的创新型国家。

同志们,我们现在跟当年的韩国人相反,我们的捷达也是二三十年前的技术,韩国人要换,我们不换,我们甘愿落后、不求上进。我们喜欢把自己死死绑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上,把外国资本家奉若神明,生怕资本家撤走资金、撤走技术。我们患有这个恐惧症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科技创新。韩国人买1元钱技术,花5到10元来消化吸收,而我们只花不到1毛钱,我们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严重脱节。我们总是创新不了新技术,总在学习,总在“跟”,我们引进技术后不去消化、不去创造,而是拿牺牲资源、环境、劳动赚的辛苦钱来继续引进。我们就当组装工人,一代一代引下去,总是没有创新。今年两会期间,国家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委员说,看到满大街跑着外国汽车,天上飞着别人的飞机,浑身都感觉不舒服。

去年底我写了一篇文章,叫《中国人的“气”“跟”精神》,说我们中国人委屈时间太长,因此有“气”;有“气”怎么办?如何出“气”?那就是“跟”——别人造什么,我们也跟着造什么。真正伟大的是希腊人,他创造了奥林匹克原则和精神,让全世界去遵守和传承。现代中国人害怕创造世界上没有的东西,害怕那个世上没有的东西得不到承认,因此唯有“跟”上已经存在而备受赞扬的东西,才会感觉出了一口“气”,成了真英雄。有人说中国人的设计思想,决定了中国的产品技术必须是成熟的,也就是已经落后的;工艺和科技水平决定了产品的性能必然是中庸的,在先进性和可靠性之间取平衡点,够用就行,因此缺乏大胆创新。说到卫星,让我想起“四人帮”的一句名言,“四人帮”说前苏联“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结果应验了,军备竞赛果然能让一个政党失权、国家分崩。中国在造了两弹一星之后,计划体制的国民经济几乎走到崩溃边缘,幸好伟大设计师力挽狂澜,使国家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由于有这种“跟”的思想,我们总是把自己定位在别人屁股后面,就像小孩赌“气”似的,一定要做个样子给外国人看,什么事情别人做了,我们也要做、也能做,然后就热泪盈眶欢呼。可是我们缺乏一种创新精神,越“跟”越被动,越“跟”越受制于人,于是就更加使“气”,更加高呼“口号”,更加紧地“跟”,“跟”上了就很爽、很过瘾。

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缺乏美国人那种实干精神。有人在做研究,想在国内找50只绩优蓝筹股推荐给普通股民。美国流传一个故事,老人在生孩子的时候,经常要送一个红包,说是孩子将来的学费,红包里边是花两三千美元买的比如麦当劳的股票。18年后孩子长大上大学,就把箱子底下的股票翻出来卖掉,两三千美元的投资就变成了几万甚至十几万美元,这叫绩优蓝筹股。可是这些研究人员在国内找不到这样的股票,原因就是我们的很多企业,它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要素的支撑,它今天干得很红火,但是明天、后天它就可能从人间蒸发了。今年买一只股票,18年后再卖掉赚钱,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值得人们这样信赖,所以中国出不了巴菲特,因为巴菲特是做长线投资的。

军事科技往往是一个国家最核心的技术,军备竞赛毕竟强过于市场竞争,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创新型国家美国相比也显得很落后。例如中国最先进的战斗机歼10,售价约4200万美元,按我国标准是第四代,按美国标准还是第三代,而美国战斗机已经发展到第五代。歼10的终身遗憾是缺少“中国芯”,里边装的是俄罗斯发动机。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是美国猛禽F-22,每架造价3.5亿美元。美国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能执行常规和核轰炸双重任务,单价高达22.2亿美元。去年底我看到价值中国网转载日本一家杂志发表的社论,这篇社论说中国除了导弹,没有什么能国产,中国的战机需要进口发动机,国产发动机需要进口零部件,航天设备要么整套进口,要么进口零部件。中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中,除了导弹可以百分之百国产外,其他的都需要进口零部件。中国可以国产的武器装备大多是过时的,像第二代战斗机、70年代的坦克和舰艇等。中国可以国产的大多已经停产,需要国产的大多需要进口。中国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歼10以及歼14等都是跟随性科技成果。从1949年到2008年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原创只有十几项,与美国的近千项相比,中国科技原创几乎为零。另外我看到这个月刚出版的《中国不高兴》这本书里边说,2007年5月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来中国访问,去国防大学时,中国军官给他介绍中国军事的基本情况,只有当介绍到中国的战时兵员动员能力是1.3亿人时,他的表情才微微变化了一下,而说到其他东西时,他一点反应都没有。这个情况说明我们的主要长处还是人口,在军事科技创新方面依然缺乏优势。这篇文章说这是由中国教育质量所决定的,中国人很聪明很勤奋,但是经过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就非常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了,只是锻炼出很强的考试能力。中国大学的“宽进宽出”使得中国大学流行“60分万岁”,这样中国人经过大学教育之后,连考试能力也丧失了。文章说不可否认,中国与美国的科技差距在不断缩小,中国人的聪明和勤奋是中国与美国科技差距不断缩小的根本原因,而中国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是做“负功”的。我们现在的教育的确问题太多,温总理今年的工作报告提出,为配合创新型国家建设,“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希望这个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能够解决我们现在低素质教育的顽症。

文章表扬中国人的考试能力,其实就是学习别人的能力,就是我前边所讲那个“跟”的能力。这篇社论中的信息,我没有一一去核实,但是本着兼听则明的理性心态,我们应该引起注意和反思。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我认为要正视两点。第一,它是世界第二大创新型国家,从创新型国家这个角度,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这个矿藏资源贫乏,工业原料、燃料严重依赖进口,粮食及多种农副产品不能自给,资源总量没有我们贵州省多的一个小国、一个岛国,在二战惨败之后,经济却高速发展,迅速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我最近准备买车,花很长时间进行考虑和选择,最后没有办法还是选了日本车,家里的日货还有地板、相机、打印机等,这个没有办法,它的创新技术总是决定你的最优选择。第二点,由于日本无法克服资源贫乏这个天然缺陷,如果将来它的军事实力有机会超过中国,就会对中国构成威胁,就可能会重复60年前的那段历史,和再次印证毛泽东主席说的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例如东海油田问题依然存在,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资源紧张。

这个“跟”的问题很恼火。十五年前,我在北京大学听过王选教授一次演讲,他说全世界每天出版的英文计算机资料有一米多高,一般科学专家一看就是黑灯瞎火、摸不着北。他说我们应该采取的战术是“紧跟”,就像在北京街上骑自行车一样,紧跟在别人后面,跟着、跟着就超一下,但是永远超不完。看来虽然我们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但这个“跟”的过程可能还会长期伴随。

说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薄弱,我们要认识一个问题,就是科技竞争是一个典型的赢者通吃的领域。在科技创新上面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要你“跟”,你就永远成不了赢家。关键技术创新最要命、最厉害的地方,是它创新了一种技术标准,以后相关产业都得学习和执行这个标准。比如波音公司,它不只是生产飞机那个厉害玩艺,它还制定了一套生产飞机的技术标准;比如英特尔公司,它不只是研制计算机芯片,关键是它探索出了微机芯片的一整套技术指标;又如微软公司,它不只是编制计算机软件,关键是它编制了一套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指标体系。这些技术标准的要害之处,就是它会形成垄断,让整个行业的科研、生产都跟着它的标准走,如果它修改或淘汰那个标准,就会给那些只会“跟”的企业和国家造成致命打击。例如微软公司,它用WINDOWS淘汰MSDOS,全世界基于MSDOS的应用软件就全部淘汰,造成一大批软件公司破产。微软公司的例子,就是技术标准的改变带来一场信息行业的革命。赢者通吃的规则,就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是第二就是输家。打一个比方,比如有五个人、十个人在一条小路上赛跑,前边有一个陷阱,跑在最前头的人挡住了后边人的视线,这就是给后边的人划定了标准、范围。跑在第一的人他不减速,因为他看得见陷阱,临到陷阱他就一步绕开或飞跃过去,而后边的人,就可能通通掉到陷阱里。2002年8月,我在青岛参加国家人事部的一个会议,大家都在探讨中国入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好处,听龙永图先生演讲,他说中国入世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参与制定规则。如果你不制定规则,你就不知道规则的陷阱。所以关键技术创新最要害的地方,是它创造了规则、创造了标准。技术竞争就是这样一个规律,只有跑第一的人才会挡住其他人的视线,优先形成标准、范围、规则,轻而易举地使他人成为输家。

(二)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缺乏

中国科技人才有近4000万,数量居世界第一,但是发明专利仅占世界总量的1-2%。我们科学研究的质量不高,论文很多,但是被引用的很少,美国科技论文每天的被引用量是12.2%,我们只有2.8%。我们好多论文只是发表出来评职称,或者完成计划任务,很少有人阅读。中国科技界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尖子人才,更缺乏一流大师和学术领军人物,世界最高科学技术奖诺贝尔奖颁奖已有100年历史,获奖科学家近900人,但是至今大陆科学家获这个奖的一个都没有。大陆办得最好的大学,在世界上的排名也在两百名之后,原因就是缺乏大批创新人才,教育质量一直上不去。长期以来我们存在一个很尴尬的状况,就是一方面优秀拔尖人才缺乏,另一方面人才流失严重。整个世界人才流动的趋势,是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向发达国家,而中国恰好是人才流动最大的源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流向发达国家的科技人才就有几十万。

我们现在科研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缺乏有一个表现,就是学术腐败十分严重,抄袭、侵权、盗版现象长期无法禁止,这对创新是个严重的阻碍。我们在座各位都是领导,不知道大家是否厌恶现在很严重的官僚文风。前几年学习“三个代表”,要求人人过关写一篇体会文章,有三个老熟人托我帮写,我花两天时间写了三篇共近万字的文章,我以为他们会感谢我,不料他们一听是我亲自动手写的,连看都不看就说要不成,还说我太“书呆子气”了,哪有这样写文章的。他们要我从网上下载党报党刊的文章或领导讲话,再删掉一些句子、段落,重新组合一下,打印出来就行了。于是我就用这个办法,在2002年帮朋友、老乡、熟人“写”了几十篇“三个代表”体会文章。2005年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也如法炮制,帮十多个熟人、朋友“写”了十多篇体会文章。同志们,现在假大空的东西很流行,如果现在学习科学发展观,再搞形式主义,再来假大空那一套,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完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完了。

我以前爱和夫人一起看电视新闻,我希望她能看懂,所以看到领导讲话,我就脚指头都给他抓紧了,心里边希望他放松点,讲通俗点,讲点新东西,不要像背书似的,结果他还是讲了一篇假大空和老百姓听不懂的东西。我最近研读《毛泽东文集》、重读《邓小平文选》,真是万分感慨,为什么毛泽东和邓小平讲话写文章,会那样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幽默风趣,为什么不提倡我们的干部好好学一学呢?如果毛泽东、邓小平重返人间,看到今天泛滥成灾的陈词滥调和假大空官僚文风,可能很多人要挨“打屁股”啊。我想如果把科学发展观看作一种世界观,那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诚实,就是邓小平讲的“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科学的问题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来不得半点虚假,一个人没有诚实的科学态度,他就不可能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家走进党校,看到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实事求是”——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治理官僚文风和学术腐败,否则创新的社会风气、创新的学术精神难以形成,我们应该借助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最高国策力量,来努力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

(三)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与国外的创新型国家相比,我们的第三个差距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第四个是创新的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此外还有诸如科技成果转化滞后、农业科技水平低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老生常谈,我们在座各位身在体制中,并且可能是当事人,比我知道得多,我反倒要向大家学习,才能了解有关情况,因此我就不啰嗦了。

大家要注意,我们通过建设创新型国家来发展科技,不是只在某个领域谋求发展、谋求创新,而是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所讲的,必须把自主创新“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里边,也强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所以我们要大力、加快和全面发展科技,如果只是出几个一流人才、出一小批创新人才,在有限的几个领域创新突破,那就不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了。

标签: # 美国 # 中国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