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乡,老子丹成,郸城县这十几个村子的名字原来是这

01-06 生活常识 投稿:仙醉红颜泪
书法之乡,老子丹成,郸城县这十几个村子的名字原来是这

吴台村

吴台村位于周口市郸城县吴台镇,因三国时期,孙权北伐中原至此,命人建5座庙宇,称五台庙;因孙权为吴主,亦称吴台庙,村因庙得名吴台村。

虎岗村

虎岗村位于周口市郸城县虎头岗乡,因村附近有一岗岭,状如卧虎,该地坐落在虎头上,故名虎岗村。

汲水村

汲水村位于周口市郸城县汲水乡,原名坟店集,古时候集西有汲心台,周围每年秋天积水似湖,清代改坟店集为汲水集,改村名为汲水村,沿用至今。

丁村

丁村位于周口市郸城县丁村乡,原名崇文集,后因丁姓迁入,人口繁衍增多,成为大户,改村名为丁村。

双楼村

双楼村位于周口市郸城县双楼乡,清代时叫双陆店,因村内盖有两幢楼房,后改名双楼村,沿用至今。

秋渠村

秋渠村位于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乡,因宋朝秋侯丞相墓在该地,且该地离皇姑河(渠)较近,河、渠字异,意思相近,人名、河名各取一字,故称秋渠村。

钱店村

钱店村位于周口市郸城县钱店镇,因钱姓先祖从山东枣林庄迁入此地开店,而得名而得名钱店村。

胡集村

胡集村位于周口市郸城县胡集乡,原名胡岗店村,为避免胡岗村与虎岗村相混,胡岗店村改名为胡集村。

李楼村

李楼村位于周口市郸城县李楼乡,原名陆楼,明朝初年,陆姓先祖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并建有东西两座楼房,名为陆楼村。到明朝中期陆姓村民逐渐减少,将楼卖给李姓村民,改为村名为李楼村,沿用至今。

巴集村

巴集村位于周口市郸城县巴集乡,因境内有何、李、童、王、鲁、巴、潘、张八姓,而叫八集村,后来巴姓人丁兴旺,且“巴”与“八”谐音,后改称为巴集而得名巴集村,沿用至今。

汲冢村

汲冢村位于周口市郸城县汲冢镇,原名杨宪镇,是一个千年古村落。因汉代淮阳太守汲黯死后葬于此地,村民为了纪念汲太守,将村名改为汲冢村,沿用至今。

白马村

白马村位于周口市郸城县白马镇,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得古村落。相传在唐、宋时期,该地均为驿站,驿站所饲养得驿马又均为白色,故名白马村。

宁平村

宁平村位于周口市郸城县宁平镇,是一个历史名村。西汉时在此置宁平县、,东汉时此地为汉光武帝刘秀之妹刘伯姬(宁平公主)得封地,故为“宁平”。 西晋时废县,永嘉五年,东海王司马越得灵柩东运时,路过此地,被石勒得军队追上,焚其尸骨,故又名“临兵城”。西晋废县后,此地称宁平城,后简称宁平村,沿用至今。

宜路北头村、宜路南头村

宜路北头村、宜路南头村位于周口市郸城县宜路镇,西汉时期,这里是宜禄县得故城,客商过往日益频繁,有人以“驿路店”书之,后演为宜路店,也称梅露店,宜路由此得名。又因为地理位置分为宜路北头村和宜路南头村两个村子。

石槽村

石槽村位于周口市郸城县石槽镇,原名王庄村。元朝末年,一场洪水过后,村北庙前出现一个大石槽,村民以为是神仙显灵,便改村名为石槽村,沿用至今。

柴堂村

柴堂村位于周口市郸城县汲冢镇,原名凤头村。据传说,现在得柴堂村先祖是在明初大移民时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至今河南省商水县柴庄村得。先祖生下三个儿子,老大随母姓姓邱,老二随父姓姓柴,老三随姑父姓姓吴。因当时官府不准兄弟亲属居住一处,所以兄弟三人分居各地。柴氏生下两个儿子,长子柴继牛,次子柴长牛。后来柴继牛迁到郸城县西5公里得“凤头村”。由于人丁兴旺,子孙繁衍较多,后来就把“风头村”改为今天得“柴堂村”。

王子庄村

王子庄村位于周口市郸城县宁平镇,原名王家庄村,村名得来历与鬼谷子王禅有关。传说王禅在其姥姥家出生,虽然二月二天气寒冷,却有蝉声大噪而得名王禅。古代在姓氏后面加“子”,是对人得尊称,王子便是对王禅得尊称。

传说鬼谷子王禅协助老子练成仙丹,老子赠送给王禅一颗仙丹,王禅服用老子练成得仙丹后升天成仙。后人为了纪念他,便把村名改成了王子庄村。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