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类药不能空腹吃~老犯9种错误,你的药可能就白吃了!

01-06 生活常识 投稿:用情深至到无情
7类药不能空腹吃~老犯9种错误,你的药可能就白吃了!

在饭后服用一些药物,一方面可降低潜在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胃部不适等;另一方面,能让药物更好地被吸收。美国MSN网站健康栏目请医生总结了一份不应空腹服用的药物清单。


7类药不能空腹吃


01

非甾体类抗炎药


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主要包括萘普生、阿司匹林等。其中萘普生可用于头痛、关节炎和月经所引起的疼痛。阿司匹林除止痛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还能预防潜在的心脏病和缺血性卒中的再次发作。但上述药物对胃肠存在一定刺激,因此饭后服用可降低胃肠出血等不良反应的风险。还需要注意的是,有胃病或肾不好的人,一定要请医生帮你选药。药物应从最小剂量开始使用,并且疼痛症状明显加重或出现新的疼痛症状,以及连续用药3天仍不能缓解症状,都要就医。


02

抗生素


一般来说,抗生素类药物饭后服有两个好处,一是抗生素口服药多需要一天吃3~4次,跟着饭点吃药患者能尽量避免漏服;二是多数抗生素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饭后服药可避免患者不适。常见饭后服用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头孢类的抗菌药等。


03

口服避孕药


避孕需要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服用,跟着三餐服用有助于提醒自己按时吃药。此外,饭后服药能减少恶心、呕吐等药物的不良反应。


04

降糖药


降糖药中的二甲双胍,容易诱发恶心、呕吐、腹胀等,因此最好餐后服用。


05

激素类药物


一般情况下,激素类药物通常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简称,常见的有地塞米松、强的松、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饭后服药可有助于减轻药物对胃部的刺激和诱发溃疡。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建议,患者在服药前多吃些果汁、苹果酱等,能降低药物对胃肠的刺激。


06

阿片类止痛药


与非甾体类药不同,麻醉性止痛药,如吗啡、杜冷丁等阿片类药的止痛作用很强,常用于外伤剧痛、内脏绞痛和癌症疼痛等。饭后服上述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药物引起的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同时还可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等,这有助缓解药物引起的便秘。


07

胃黏膜保护剂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铝碳酸镁等,在胃内能迅速崩解,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性薄膜,起到隔离、保护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与上述其他药物不同,黏膜保护剂应在饭后1~2小时或胃不适时服用,以免直接与食物混合后影响疗效。如果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应间隔半小时后再吃胃黏膜保护剂,以免相互影响。


犯了这9种错误,你的药可能白吃了


01

1天3次服药就是每8小时吃一次


不少人认为它们是相同的,其实不然。多数药物为1天3次服用,可随着早、午、晚餐一起服用。尤其是一些降糖药,更需要在每天三餐时,按时服用。


但服用某一类抗生素时,比如头孢类,为确保血液中药物浓度的持续覆盖时间,需严格按每8小时服药。因此,大家要针对具体药物咨询医生。


02

饭前服药就是空腹服药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都属空腹服药;“饭前服用”的药物,是指在饭前15~30分钟内服用。“饭后服用”多指在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


一般对肠胃刺激大的药物,建议饭后服用,但某些胃肠道不良反应小、进食后服用会影响其吸收的药物、保护胃黏膜或者促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等,建议饭前服。


03

忘服药,下一次吃双倍剂量


忘记服药,千万不要在下一次服用2倍剂量,不但药物的副作用会加倍,更会造成身体负担。


如果该药物属于1天服用1次,忘记服用后,当天补上即可。1天服用2~3次的药物,其中某一次忘记服后,若接近这次服药时间,可补服,下一次按正规时间服用;若已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则无需补服,下次服药时间服用当次剂量即可。


此外,饭前服用的药,如果忘记服用了,建议还是在餐后补充。尽管进食以后,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与分解,但相较于完全不服用药物,影响较小。


04

药片难下咽,能掰开吃


部分药片,有刻痕,可沿刻痕掰开服用,但不可嚼碎。而控释、缓释、肠溶片剂药物,一般不能掰开吃。这些药片掰开后,药效迅速释放,达不到长效的目的。


比如奥美拉唑肠溶片等药物,到肠道才会释放药效,若事先压碎或只吞下没有胶囊外壳的药粉,胃内酸性环境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分解药物,导致药效减弱。


05

重复吃同一类药


拥有同一种通用名的药品,由不同药厂生产时,又会有一个独特的“商品名”。很多时候,人们熟知其商品名,却忽视了通用名,从而可能出现重复用药的情况。


比如,百服宁、泰诺、必理通等,其实都是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而拜新同、欣乐平、圣通平等,其实都是降压药硝苯地平。服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看一下药物的通用名,在药盒上,通用名的字体要大于商品名。


06

搞混药名,看错包装


“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将近1/4错误用药因搞混药名所致。一种情况是“听似”,药品名往往一字之差,或者发音相似。比如,优降宁是降压药,而优降糖是降血糖药,消炎痛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炎、肌肉痛,而消心痛则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等等。


另一种情况是“看似”,药品包装相似。这在进口药物中最为常见,比如诺华制药,它多数药物包装风格一致,像是“孪生兄弟”,很易搞混肴。因此,拿到一张新处方时,最好与医生核对药名、用量、用法等内容。用药时还要仔细核对药名,尤其要关注药物通用名。


07

几种药一起吃


每一种药物都有特定的化学成分,不同化学成分相遇时可能“放大”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也可能产生有害健康的物质。


比如,在服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时,服用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会导致喹诺酮的吸收减少,药效损失;在服用抗抑郁药氟西汀的前后两周内,都不可以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比如司来吉兰),否则会导致五羟色胺综合征,表现为心动过速、高血压,甚至休克。所以,购药前必须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08

吃完药吐了都要补服


因为疾病等原因(如胃肠型感冒等),很多人服药后会发生呕吐。是否需要补服,一般依据用药后呕吐的量及呕吐发生的时间来定。


比如,一些免疫抑制剂对胃肠道刺激过大,刚吃完就吐出整片后,需要立即补服;如果呕吐物中看不到药物,也不确定药物的吸收量时,可根据时间来决定是否补服,若时间超过2小时后呕吐,此时认为大多数药物已经吸收,无需补服。


09

用保健品代替药


常有细心患者买药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某些保健品与药物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成分。所以,觉得用成分相似的保健品代替药物服用会更加安全。实际上,保健品只是对日常饮食的补充,本质上仍属于食品范畴,不能达到治病目的。


保健品中含有的有效成分,也可能会低于药品。譬如,非处方药物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每100毫升约含锌元素350毫克,而保健品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每100毫升含锌约为35.3毫克。保健品锌含量相对较低,仅为弥补某些缺锌人群膳食上的不足,不能治疗缺锌引起的厌食症、营养不良。


(来源:人民健康网综合自生命时报)

标签: # 药物 # 饭后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