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中国经济的是房地产还是金融业

01-05 生活常识 投稿:恰似旧人归
绑架中国经济的是房地产还是金融业


一、现代金融的基础模型:经济危机必然发生!


1、所有经济体终极问题:储蓄不足的危机

对市场而言,供求总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数学表达:需求=供给。

以消费为主导的市场,需求的主体是消费,数学表达:消费=企业营收。企业营收由2部分组成:企业利润与员工工资。另一方面,消费的主要来源是工资。这就产生了一个数学上的悖论,即,工资=消费=营收=利润+工资。为了修正这个悖论,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储蓄。储蓄引入后,原等式变为:储蓄+工资=消费=企业营收=利润+工资。这个新等式会带来经济上的新问题,即家庭储蓄单向向企业利润转化,导致消费无以为继。请注意以上是普遍适用的数学问题,并不存在争议(在这个环节拍砖没有任何意义)。

经济循环为什么会自我衰减示意图


2、随之而来的问题:储蓄源自哪里?

1)投资(工业化和城市化)

企业在投资建设工厂等生产资料的过程中(在修路、修建基础设施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银行向公众租借劳动(学术名词:贷款),因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公众储蓄快速增长的过程。简言之,建设工厂、道路、基础设施只向公众口袋放钱,而不需要公众花钱为工厂、道路和基建本身买单。这个过程中的基础记账原理:工厂等资产抵押=企业贷款=投资=企业的新增固定资产=工资收入=公众存款=公众储蓄。(注:储蓄是对新增固定资产的数字货币化,更简单的理解是公众把自己生产的固定资产卖给了企业与,与企业通过银行给公众打的欠条是储蓄)。

-M+M=0元,资产负债平衡表的资产部分是钱

2)出口。国外的居民储蓄,会转化为本地企业的利润与本地居民的储蓄,让本地经济更加健康。这是所有喜欢补贴出口,获得外汇储备的根源。因为出口形成的储蓄,不需要支付贷款利息成本。因此,出口的本质是将银行记账成本转移到境外的方法。

图解为什么喜欢出口

3)、社会福利。

以未来税收为抵押,向银行借贷,给公众发放福利,补贴消费的不足,促使经济循环发生。

既然有三个方向存在储蓄,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危机呢?

答案是三个方向都不可持续。

I、投资主体属于一次性需求,工业化与城市化需求形成的订单会呈现抛物线走势,一旦完成城市化。储蓄=消费=利润=还贷。钱是由【M2存款+(-)M2贷款=0元】方式产生的,也是通过这个方式又对冲掉的。现代金融记账的基础逻辑,Others的债是Self的钱。因此,一旦越过投资周期,市场中的钱会快速被收回。正是在这个逻辑作用下,更早完成城市化的美国人才会穷的跟狗一样(据CNNMoney报道,一项新调查显示,接近十分之三的欧洲人,以及六分之一的美国人没有存款。60%美国人存款低于3500美元)。

数据两组:

1、12月2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截止2017年11月末,国有企业负债总额首次突破百万亿关口,达到100.08万亿元。假设国企有能力赚取100万亿(来源:公众和其他企业储蓄),偿还银行贷款。那么,其他企业和公众储蓄是不是要减少100万亿?如果其他企业和公众储蓄减少100万亿,是不是M2要减少100万亿?如果M2减少100万亿,中国人会比美国人存款更多吗?

2、央行公布了最新的数据,截至2017年8月末,境内居民住户存款较上个月增加2590亿元,总量达63.22万亿元,较上个月增加2590亿元。不过,当月住户贷款增加更快,达到6635亿元,总量达38.37万亿元。两者相互抵消,从而得出8月末全国住户净存款24.85万亿,比去年末减少1.56万亿。而与2016年2月的历史峰值29.87万亿相比更是少了5.02万亿。

两组数据产生了一个数学悖论:即公众所有的净存款都被国企赚走,也依然难以清偿国企贷款(债务)。前者净值是24.85万亿,后者净值只100万亿。

利息差和时间让公众存款消失,企业和欠一屁股债

疑问:为什么数字差距如此之大?

答案是,第一,分配过程中不合理,公众并未拿走足额工资。

第二,贷款增速远远比存款更快。相当比重差额是利息。

第三,房地产巧取豪夺,把大部分公众存款通过放贷对冲掉了。

II、出口会把其他经济体“坑死”,最好的明证是美国。

III、借贷的成本指数增长,靠从银行借贷,还款压力越来越大。

综上,在银行金融框架(会计准则)下,金融危机根本不可避免。

更直接说:M2存款+[-M2]贷款=M2资产+【-M2】债务=0元系统内,由于利息差的存在,最终一定会出现所有市场参与单元(包括)欠银行一屁股钱的结果。也就是说房地产是否绑架经济只是表象,内核是金融框架的会计准则,根本矛盾是零和记账会计准则。直接说,按照银行的记账逻辑,银行系统资产与负债之和为零,没有一分钱。

资产负债平衡表


二、相关疑问

1、印钞哪去了?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base)、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它是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中,基础货币被称为Reserve Money,包括央行的货币发行(M)与央行担保的银行债务(存款准备金,R)。基础货币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看这个解释,根本搞不懂本质。要搞懂本质,看下图。

失钞票得存款,得钞票失存款

印钞的本质是一种借贷关系:假设印钞1万亿,对应:欠银行1万亿——叫贷款,银行欠1万亿——叫存款。钞票是银行的实物欠条,抵押物是的欠款凭证。存款是银行的数字欠条。实物欠条(钞票)和数字欠条(存款)只能2选1.多支付给银行的利息差是银行记账手续费。更通俗的说:欠条互换生货币。

注:个体的思考止步于“印钞”这个误区,并因此形成群体思维的盲区。直面现实,尊重数学,才能发现问题。

2、什么是欠条互换生货币?

假设中石油用加油卡和家乐福兑换1亿元购物卡,随后,双方可以用对方的购物卡给员工派发福利。

中石油加油卡内存储的是中石油的欠条,以油品偿还;

家乐福购物卡内存储的是家乐福的欠条,以货物偿还;

中石油的加油卡(欠条)在中石油手中不是货币——任意多。

家乐福购物卡(欠条)在家乐福手中也不是货币——任意多。

只有两者完成兑换,Others的欠条才产生货币属性。因此,所有钱都是(Others的)债。所有交易都是要记两笔账。收入+W,支付,-W。正负相加等于零。目的:保证系统可追溯和诚实。

互换购物卡与交易的原理

更进一步,以一个类似支付宝APP为企业提供记账服务,会产生下表情况。欠货金额=企业获得提货权金额。欠货不还,提货权就会像货币一样长期存在。新系统的特征:欠货等于贷款,没有利息。提货权的单位可以是美元,也可以是人民币,还可以起点是人民币,未来是美元,中间每年升值10%。

软件记账的存借货系统示意图

3、起点为什么要零和记账?

资产负债平衡表

数据:美国黄金储备总量大约3000亿美元,仅苹果一家企业的银行存款就超过2000亿美元。所以,在银行模式创立之初会一直面临一群黄金崇拜者的挤兑风险(参见守财奴葛朗台的描述)。简言之,如果实施金本位,少数人随时可以挤兑金融系统获得超级暴利。零和记账(不允许发行货币)和利息制度是降低松散的商业银行风险的手段。也可以说,黄金以一种商品承担千万种商品的中介,有心无力。因此,凯恩斯讲:黄金是野蛮的遗迹。

同理,如果没有债务约束,可以自由印刷纸币,倒霉的(被挤兑的)依然是私人商业银行。西方商业银行制度的起点是大量私人小银行。这个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中国人对银行的理解有着本质的差别。

从深层次讲:一笔交易正负零记账,可以使所有交易可追溯,可追溯是保证诚实的手段。诚实是信任的基础,信任是现代超级企业能够存在的基础。你公司的账,通过其他公司的账可以查询。你公司和其他公司交易的凭证是纳税发票(信任)。因此,看似简单的账本上记录着时间、交易金额、对象,发票上记录着事件。就像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一样。这个事件因为双份记账+参与而变得诚实,可追溯,可信赖。这个可信赖是全球贸易和跨国公司管理的信任纽带。因此,零和记账本身是工业化、全球化的重要底层保障机制。

但时移世易,当全球工业化与城市化初步完成,这种记账方式发行货币的阀门会很自然的被关闭。与此同步,债务却按照指数恒定增长,这必然导致全球经济深陷债务危机的泥潭。

4、钱多是通胀的根源吗?

公众、、企业的债务是银行的钱。这种钱是通过利息差产生的。

因此,债多(公众缺钱、缺钱、企业缺钱)才是通胀的根源。

直接说,银行放贷给投机者(少数人),会引发通胀。

而老百姓、企业获得充足的钱,则会提振需求,促进社会效率提升,使物价下降。

最典型的明证:所有科技公司(汽车、电器、数码、手机等)控制的商品价格始终处于下降通道之中。


三、摆脱金融机制绑架的方向

1)、机器记账,向机器征税

建设公共网络,公共网络的未来服务(数字量化)等于税收。

以税收支付各项成本,转化为企业利润和员工收入。

这个系统的特征:1、零成本的高能货币,不需要支付贷款利息。2、企业赚钱就是纳税。3、债务指向不违约的机器,而不是指向企业、个人和。4、所有交易可追溯,没有人任何作弊空间,能够为企业智能化打开一扇门。

债务软件与债权人关系

2)、机器不违约,可以按照需求提取高能货币,

I、清偿遗留贷款,取消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收费,降低运输成本;

II、提取特别基金,帮助国企清偿贷款,解除债务危机,帮助银行业务转型;

III、提出特别基金,给予所有劳动者基础收入保障和退休收入保障,激活消费。


标签: # 存款 # 欠条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