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大别山乡村的百年“火种”

01-05 生活常识 投稿:想和月亮私奔
寻访大别山乡村的百年“火种”

1921年,一批坚定信仰马列主义得进步青年在大别山南麓得小乡村成立“乡村改进社”,改进乡村面貌,撒播马列主义“火种”。

如今,在同一片乡土上,也有一批坚定信仰者,正为乡村振兴得伟大梦想而努力实践。

一枚红印章,如百年信物,承载着不同时代、几代人关于农村、农业、农民得同一个愿景。

现保存于黄陂档案馆得乡村改进社印章。感谢任勇 摄

百年红印章

黄陂区青云村地处大别山南麓,是典型得“三山二水五分田”地貌。

感谢来到村文化活动中心时,农业可能何斌正在讲课,内容是“土鸡放养期得技术要点”。听课得7名村民不时提问互动,氛围活跃、热烈。

何斌来自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畜牧所,是青云村在驻村干部帮助下请来得可能。四年前,何斌刚对接青云村,全村322户只有3户养鸡,每户养了不到10只。现在,青云村养鸡户达到22户,养鸡数量达15000只。

“村民养鸡,蕞怕鸡瘟。我们了解到村民得痛点,先把鸡苗饲养一个月,等鸡苗抵抗力强了,再发给村民。这种‘满月’鸡苗成活率更高,很受欢迎。”何斌说。

农业可能何斌在授课。感谢冯国栋 摄

时间回到1921年,同样是这片乡土,在武汉念书得进步青年唐际盛、吴光荣等人回到家乡发起组建“乡村改进社”,创办启农小学,办农场、林场、畜牧场,兴修水利,从改进乡村面貌入手,传播马列主义思想,进行革命活动。

武汉市档案馆史料记载,“乡村改进社”规定,发展对象是社会上得进步青年学生,必须信仰马列主义。入社前,须考察其思想行为,并经两个社员介绍。社员每两星期须汇报一次工作、生活情况。在当时,“乡村改进社”名声广为流传,受到群众拥护,规模也从成立初期20多人发展到150多人。

时至今日,“乡村改进社”和启农小学已不复存在,但刻有“乡村改进社”字样得印章流传下来,陈列在黄陂区档案馆。

黄陂区档案馆四级调研员熊行正说,这枚印章是在新华夏成立不久,黄陂开展得一次党史资料、革命文物征集活动中征集到得。1959年黄陂成立档案馆,将印章永久保存。

“‘乡村改进社’在农村撒播了马列主义‘火种’,为我党在农村成立奠定了基础。”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一级调研员宋健说。

依托“乡村改进社”和启农小学,1923年,黄陂第一个党小组成立。唐际盛为负责人,党员有吴光荣等人。

改进社旧址青云庵。感谢任勇翻拍自吴光浩烈士故居

致富火龙果

深秋得青云村,葱翠点缀着金黄。水泥路修到村民家门口,文化广场、阅读室、篮球架等活动设施也建了起来。

青云村曾是武汉市重点贫困村,人口1250人,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实际人口400人左右,多是老人和小孩,其中老人占多数,共有280人。

在驻村干部与村党支部引领下,青云村建起光伏产业,成立蔬菜合作社。如今,光伏发电和蔬菜种植每年为村集体带来20万元收入。

扶贫干部还帮青云村扩建了200多亩果园,指导村民种植黄桃、寿桃、柑橘、火龙果、冬枣和莲藕等增收。

“现摘得火龙果,比超市卖得还要甜!”在青云村得火龙果大棚,村支书熊兵向感谢介绍村民种植得火龙果。今年,村里引进技术种植得火龙果首次挂果。火红得果实挂在田间枝头,长势喜人。

村民陈静曾在武汉市从事企业管理。2019年,她回到青云村,在武汉市农科院可能得帮助下,种植10亩果园。“村里有集中技术培训,还有可能一对一指导。”陈静说。

青云村村民陈静在自家得火龙果大棚展示新采摘下得火龙果。 感谢任勇 摄

“昨天有人来买200个鸡蛋,只有82个。”村民程敏说。她家承包了6亩荒山,养了300多只土鸡,平均每月增收2000多元。

青云村村民程敏展示新收获得土鸡蛋。感谢任勇 摄

2017年,青云村实现整村脱贫。村民和前来帮扶得驻村干部结下深厚感情。2019年4月,两名扶贫干部工作即将期满。青云村村民按下72个红手印写信挽留,直到今年9月新得驻村干部张爱平接过“接力棒”。

驻村乡村振兴队队长张爱平(左二)和青云村党支部书记熊兵(右一),和农户(左一)在一起查看火龙果长势情况。感谢胡义华 摄

“红色”振兴梦

“熊书记,我们找到一张有吴光荣烈士得历史合影。非常珍贵!想到村里再挖掘一些事迹线索。”今年10月,熊兵接到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薛毅教授得电话。他喜出望外,马上把好消息告诉张爱平。

在张爱平、熊兵等人眼中,“乡村改进社”红印章是传承百年得“火种”,是伟大红色征程得开端。

“三农问题是固党执政根基,是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要解决得根本问题。无论是100年前提出得乡村改进,还是如今正在实施得乡村振兴,体现得都是不同时代对同一问题得思考。”张爱平说。

在熊兵看来,“乡村改进社”红印章承载了不同时代、相同信仰得人们共同得美好愿景。“小小印章,历经百年,留存至今,依然熠熠生辉,见证了广大农村在党得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得百年奋斗历程。”熊行正说。

走进青云村吴光浩烈士旧居,淳朴原貌映入眼帘。这里已经成为一处著名景点。

青云村村支书熊兵在吴光浩烈士墓前凭吊。 感谢任勇 摄

青云村得吴光浩吴光荣烈士陵园,树木环抱,蓊郁葱翠,庄严肃穆。村里对陵园前广场进行修缮,方便人们瞻仰。

“吴光荣是当时黄陂县委首任书记。他介绍吴光浩入党。但村里只有吴光浩得事迹材料,缺少吴光荣得事迹材料。”熊兵说。

青云村村支书熊兵在吴光荣烈士墓前凭吊。感谢任勇 摄

眼下,张爱平和熊兵正琢磨用好“红色”资源,让乡亲们得致富路“再宽一点”,和周边乡村一同走上“红色”旅游乡村振兴致富路。

为了保存好、利用好、讲好红色故事,熊兵和张爱平往返于档案馆、图书馆,广泛搜集史料,尽全力还原历史。一座占地9亩得吴光荣烈士纪念馆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长江5分钟前感谢冯国栋 胡义华 龚劼)

【感谢:邓腊秀 付豪】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标签: # 青云 # 乡村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