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谦老中医儿科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总结

01-01 生活常识 投稿:溺于你心海
徐荣谦老中医儿科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总结

徐荣谦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博导,为京城“小儿王”刘弼臣教授的得意弟子。徐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形成其独特的行医经验。笔者通过对徐教授求学及行医经历介绍,对其中医儿科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总结,以飨读者。



学术理论

在中医儿科基础理论方面,徐老师积极倡导刘弼臣教授的“少阳学说”,并做为具有北方特色的燕山医学流派的中医儿科“调肺学派”的继承人,继承和发扬光大“少阳学说”,成为京畿地区中医儿科界的学术带头人。


刘弼臣

徐教授认为“少阳学说”可以涵盖“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纯阳学说”从字面上易被人误解为“纯阳无阴”。“纯阳”一词源于道家的名词,“所谓纯阳,即非纯阳,是名纯阳。相对于阴而言的。”可以用来解释小儿“生机蓬勃,发育旺盛”的生理特点和“脏气轻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



而“稚阴稚阳学说”认为小儿阴阳二气皆不足,体现在生理病理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和“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单用一种学说都无法解释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旺盛”的生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轻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所以现在的中医儿科学教材上两种学说并存。



刘弼臣教授所倡导的“少阳学说”认为小儿的阳气是旺盛的,生机蓬勃,生机盎然,日新月异,如草木之方萌,如旭日之初升。“少”者,小也,是相对于成人的“大阳”和“太阳”,它还是“小阳”。但“少阳”的“小”不是绝对的小。因为在以阳气占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随着阳气的生发,阴液的不断补充,形成一个新的阴阳平衡,旧的阴阳平衡被打破,新的阴阳平衡产生,如此螺旋上升。



相对“阴”而言,“阳”占主导地位。小儿的阴阳平衡是不稳定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可以用“少阳学说”涵盖“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这也符合祖国医学中的阴阳观。


临床经验

徐荣谦教授在全面继承刘弼臣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工作,形成自己的临证特点。


1 诊病经验

望诊经验:

(1)望头形,分“左右利”: 徐教授根据多年临床观察发现小儿头顶毛发的“旋”向左者,多为左利手,即通常所说“左撇子”,此类患儿多肝气偏旺,临证时注意调肝;

 


(2)望面色: 面色青黄者,多脾胃功能不足,此类患儿在治疗其他方面疾病时,要注意时时调护脾胃,培护“后天之本”。

 

闻诊经验:

分闻声音和闻气味。闻声音包括啼哭声、呼吸声、咳嗽声和语言声。徐教授强调,小儿哭声应辨别阴阳缓急寒热虚实,以洪亮为实证,哭声微细而弱为虚证;哭声清亮和顺为佳,哭声尖锐或细弱无力。呼吸有缓急,常辨气之虚实。闻气味包括患儿口中之气味及大小便、呕吐物等的气味。注重气味出处,可辨病位病性。



问诊经验:

不是根据“十问歌”所提出的逐项询问,而是在望诊基础上对病人病情有基本认识后,一语击中患者病情要害。如此有利于迅速抓住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增加患者及家属对医者的信服感和对治疗的依从性,这也是徐教授临诊经验丰富和行医高明的具体体现。


2 处方特点

在全面继承刘弼臣教授的“少阳学说”和“五脏证治,突出从肺论治”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徐教授强调“调肝”的重要性。故在选方上,在“调肺基本方”的基础上,常合并使用“小柴胡汤剂”,形成“以五脏学说与伤寒六经学说相结合”的临证特点。



喜用“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方,如麻黄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五虎汤、射干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等。另外喜用儿科鼻祖钱乙的方子,如泻白散、泻黄散、补肺散等。



3 用药特点

用药量偏大。典型表现在“黄芩”的用法用量上。“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凉血止血之效,为平和之药。徐教授用此药最大量达 30g。依据一者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宋孝志教授和高齐民教授的“镇衄汤”( 有止血之效) 中黄芩用量达一两;二者源于李时珍《本草纲目·黄芩条》中治疗自己的久咳,效果甚佳。

徐教授取其之效,推广范围,用之于儿科,治疗久咳和退高热,临床往往取得良效。徐教授习惯用药如蕤仁、白屈菜、鹅管石、白薇、芦根。例如“芦根”,徐老师认为芦根有清肺的作用,在“千金苇茎汤”中为君药,有止咳和解表之效,并具透疹之功。例如北京地区孩童发疹期间,喜用芦根水喂服,使疹出顺畅。其还有利小便的作用。此外,芦根具有矫味的作用,可方便患儿服用。


4 临证经验


 咳嗽变异性哮喘法

咳嗽变异性哮喘以长期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阵发、突发的特性,常伴有咽干咽痒、咽痒即咳、难以克制的特点,符合风证“善行数变”、“风盛挛急”的特征。徐荣谦教授认为,其病因病机为外感风邪,内犯于肺,风盛生痰,形成风痰,粘阻气道,闭阻于肺,导致肺失宣肃,形成肺风咳嗽,则咳嗽不已。因此,辨证为肺风咳嗽证。


胶痰内伏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病理基础,感受风邪是其发病的主要诱因,风痰阻肺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病理机转。在治疗上提出“祛风化痰”的治疗原则。“芎蝎散”是宋代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的家传累世之名方,原方为川芎、荜茇各1两,全蝎稍去毒尖1钱,细辛、半夏各2钱,具有祛寒痰冷涎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痰满胸喉、眼珠斜视证,或用于治疗痰气壅塞不能咽者。

 


明代万全在《幼科发挥》中用“芎蝎散”治疗脾虚气喘息急、呕吐痰涎、足胫冷者。徐荣谦教授吸收中医儿科先贤使用“芎蝎散”之宝贵经验,经过多年临床验证,在“芎蝎散”的基础上加白前、五味子、芦根,形成“加味芎蝎散”,用于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取得良好疗效。


方中川芎活血行气;全蝎搜风通络以散肺风;细辛、荜茇、半夏温肺化痰;白前温肺降气祛痰;五味子敛肺止咳;芦根清肺止咳。诸药合用,共奏祛风化痰之功。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止咳先祛痰,痰祛咳自止”。



 抽动秽语综合症法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儿科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属儿童行为障碍性疾病,临床以头部、躯干、四肢肌肉不自主抽动,喉中发出奇特叫声或詈骂不避亲疏为特征,属于风痰证。徐老师认为,本病病变部位在肝,与脾肾密切相关,病机本虚标实,以脾虚或肾虚为本,风痰阻络为标。

对于属风痰证,抽动为风盛之象,痰鸣吭吭作响为痰浊内生,阻于气道,蒙蔽清窍之征,头重困倦为痰湿所困,夜卧不安,痰热内生,扰动心神,痰浊困滞中焦,则纳食呆滞,多采用温胆汤,其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加入柴胡、黄芩清热以平肝风;钩藤镇肝以熄风;全蝎通络熄风;石菖蒲、郁金、天竺黄清热、豁痰开窍;青礞石逐顽痰;酸枣仁宁心安神;藿香、苍术、焦三仙、鸡内金助中焦运化之功,遂收清热、化痰、宁神之功。



对于属脾虚肝旺证的抽动秽语综合征,症见眨眼、耸鼻、耸肩、腹肌抽动等运动性抽动,清嗓子、干咳等发声性抽动,面色青黄,脾气急躁,任性冲动,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徐老师认为因小儿体禀“少阳”,具有“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若由于反复外感,损伤了脾胃功能,脾虚则肝木无制而亢盛,出现脾虚肝亢证;或由于情志不舒,则肝气过盛,反克脾土,亦可形成脾虚肝亢者。治疗以白术芍药散为基本方,方中炒白术健脾抑木为君药;白芍敛阴柔肝为臣药;防风味辛散肝,助白芍调肝为佐药;陈皮调理气机,健脾化痰为使药。全方共奏扶土抑木、熄风除痉之功效。

 

徐荣谦教授认为“风、痰”在本病的发生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既是主要病理产物,又反过来成为致病的因素,故临证之时常加全蝎、蜈蚣、蕲蛇、乌梢蛇等搜风祛痰力强的虫蛇类药物,搜风祛痰;加酸枣仁、蕤仁、钩藤、远志等镇静安神之品,以安神止抽;加木瓜、伸筋草等通经脉,止抽动;加天麻以祛风止抽;加炙甘草以合芍药缓急止抽,同时炙甘草更能调和诸药,以加强止抽动、除怪声的功效。


徐荣谦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感受外邪与抽动秽语综合征关系十分密切,认为外邪往往是抽动秽语综合征 发生或复发的重要原因。肺为娇脏,为五脏之华盖。小儿具有抽动秽语综合征“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肺脏更加娇嫩,因此小儿一旦调护失宜,更易为外邪所侵,导致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反复难愈。因此,徐荣谦教授强调临证之时应肝与肺同治,才能控制本病的复发,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推 荐 阅 读点击标题查阅

◆ 《伤寒论》方药组配特点与规律

◆ 胡荫奇教授治疗瘀血痹阻经验

◆ 张仲景调肺四法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杨颖,由铁杆医讯整理编辑。

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欢迎原创投稿。



至 诚 金 方


至诚金方,由一群爱中医、懂中医的铁杆中医组成。由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制定品牌发展战略,与至信药业、中医药高等院校、多位国医大师和中医名家达成合作关系,特聘全国权威中药专家把控药品质量,凭借着强大的中医药专业优势,为广大患者提供一个“线上+线下”的健康服务平台。





标签: # 教授 # 学说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