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辩证论治与专方专药

12-29 生活常识 投稿:溺于你心海
谈辩证论治与专方专药

      岳美中,原名岳中秀,号锄云,一生从事中医医疗和教学工作。较早地提出了专病、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善用经方治大病。于中医老年病学领域,有新的创见。倡办全国中医研究班和研究生班,培养了一大批中医高级人才。多次出国从事重要医事活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1925年,为赴梁任公王静庵创办的清华国学研究院之考,岳美中积劳成疾,肺病咯血,教师职务也被辞退。岳美中在养病中萌发了学习中医的念头,乃购得《医学衷中参西录》 、 《汤头歌诀》 、 《药性赋》和《伤寒论》等书,边读边试着服药。经过年余的休养和服中药,肺病竟获痊可。后研读各家经典,称为一代大家。


       岳美中先生晚年担任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组副组长,国家科委中医专业组成员,卫生部科委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顾问,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名誉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主任、教授等职务,受到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爱戴,在中医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徐灵胎说: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这是徐氏临床心得,医家不传之秘。现在的人,不少动辄讲辨证论治,漫无边际,让人抓不住重心,这是没有真正读懂读遍中医的典籍,还限于一知半解之中。无怪治起病来,心无定见,越旋越远,处方用药,朝令夕改,寒热杂投,以致影响疗效。



 目前中医界似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不讲辨证施治,只强调专方、单药;一是只强调辨证施治,随证下药。两者均有所偏,未能称是。


 我认为,中医治病,必须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对于有确实疗效的专方专药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宋代《局方》,虽然收录很杂,由官药局统一方药剂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药的发展。但是,对于提倡专方专药起了重要作用。我们今天常用的至宝丹、逍遥散、苏合香丸、藿香正气散等都来源于《局方》。


 此外民间采风,也是发掘整理专方专药的重要途径,这项工作不重视起来,就会使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丢失。专方专药能起沉疴大病,古人就有“气死名医海上方”之说,所以习医者也不可不讲。


 专方专药的好处是:一、收效快;二、药味少,价廉;三、一般用法都比较简便。即具有效、廉、便的优点,有很高的价值。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专方的重要性


 小儿伤食,临床最为常见。邑中友人高聘卿曾传一方,治小儿伤食,鼻下人中两旁发炎,垂两条如韭叶之红线,有时发热,不喜食,或有口臭者,用黑、白牵牛子各等分,炒熟,碾筛取头末,以一小撮合红糖少许服下,大便微见溏,红线立消,喜进饮食而愈矣。我自得此方,屡经投治,其验如鼓应桴。


 又如小儿慢性肾炎,日久病深,面部多白无血色,或浮肿,精神委靡不振。用玉米须每日30~60克,煎汤代茶,连服6个月,有较好的效验。


 再如鹤膝风,膝关节红肿疼痛,步履维艰,投以《验方新编》四神煎恒效。药用生黄芪240克,川牛膝90克,远志肉90克,石斛120克。先煎四味,用水10碗(约1500毫升),煎至2碗,再加入金银花30克,煎至一碗(约150毫升),顿服。历年来,我和几位同道用此方治此病,多获良效。


 他如疟疾用常山剂、达原饮,胸痹用栝蒌薤白剂,肺痈用千金苇茎汤,胃痛用小建中汤,均有良效。


 凡此都说明专方治专病,疗效确实。要摸索出治某病的专方,必须在众多方药中去粗取精,不断筛选,才能得到,唯其如此,才更觉其可贵。为医者欲使医业精进,还必须在专病专方上认真下功夫。


 专病专方是中医学的基本思想,《伤寒论》各篇皆标明“病脉证治”。何谓病?何谓证?病者本也,体也;证者标也,象也。有病始有证,辨证方能识病,识病然后可以施治。


 六经皆有主证、主方。如桂枝证、白虎证、柴胡证、承气证。此皆有是证即用是药,故一证有一证之专方。


 又如《金匮要略》中百合病,尽管现证不同,而有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百合鸡子黄汤、滑石代赭汤之异,但都以百合剂为专方;阴阳毒用升麻鳖甲汤为专方;血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专方。此皆有是病即用是药,故一病有一病之专方。


       这种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正是中医学的根本所在。否则不能辨病,焉能识证,不能用方,焉能施治。

附:岳美中先生医案一则


        何某某,男性,39岁。于1973年4月9日来诊。其证系甲状腺肿瘤摘除后,身体较弱,为疏风活血消瘀之剂予之。


4月19日复诊,自诉服前药几剂后,又服抗甲状腺西药,服后汗出不止,且恶风,每天感冒二三次,虽处密室也不免,颇苦恼。诊其脉弦大,舌有齿痕而胖,断为疏解肌表有过,而伤表阳,致使不能卫外,津液因之不固而外泄,且畏风感冒。这与伤风的自汗不同,此责之表虚,彼责之邪实,此宜补,彼宜散,因投以玉屏风散,为粗末,每用9g,日煎服2次,服一月为限,观后果如何。


服前散剂20日后,又来复诊,云汗已基本不出,感冒亦无。诊其脉,弦大象亦减,惟(舌)仍胖大。嘱再续服10天,以竟全功。……。


简析:原案说理透彻,无须蛇足。玉屏风散本为治表虚自汗之常用方,服药3~5剂,即取得汗收的效果,但易复发。岳老原认为该方只有短效,而无长效的巩固作用。后见蒲辅周老医师以小剂量散剂煎服,坚持服至1月,不独汗止,且疗效巩固,不再复发。从而悟出其治慢性肌表衰弱证,想以药力改变和恢复生理,“必须容许它(药力)由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改变了以往用玉屏风散作汤剂,大其量的方法。这种谦虚谨慎及善于汲取他人长处的治学精神,实为后学所景仰。


·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医杂志》,作者/ 岳美中。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