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皇帝与功臣皇后长达百年的相爱相杀|文史宴

12-27 生活常识 投稿:翻过的亲切
东汉皇帝与功臣皇后长达百年的相爱相杀|文史宴

汉献帝刘协与的他的皇后伏寿,一辈子相濡以沫,感情深厚,伏皇后对汉朝的社稷全力支持,但这并不完全是出于感情,而是有家族因素在内。


帝后爱情的支撑力量

1


伏皇后,名寿,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是东汉初年大司徒伏湛的八世孙,其家族世代显官,其父伏完袭爵不其侯,娶汉桓帝长女阳安长公主。从这份家族履历上可以看出,伏氏家族与汉朝是利益攸关,休戚与共的。

 

在汉末三国时代,这样与汉朝相终始的家族还有许多,伏氏不过是其中之一。这些家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出自东汉初年的功臣集团。


汉献帝与伏皇后的爱情有很深的背景


东汉初年的开国功臣,最著名的自然是耿弇、冯异为首的“云台二十八将”。这二十八人为汉光武帝刘秀东征西讨,平定诸多割据势力,功劳甚大。汉明帝刘庄即位后,光武帝时宿将多已凋零,汉明帝思念功臣,在南宫云台阁上画了二十八人的画像,上应二十八宿,是为“云台二十八将”。

 

在云台二十八将之外,东汉还有一些开国功臣,比如一代名将马援,论战绩在云台二十八将里面可以排进前三,但因为是汉明帝的岳父,为了防止外戚势力坐大也为了表示不徇私,汉明帝就没画他。此外还有汉初的文吏集团,也为东汉开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伏皇后的祖宗伏湛、名臣侯霸,先后担任三公之一的大司徒。

 

这些人共同构成了东汉功臣集团,但其中以军功集团“云台二十八将”为核心。历朝历代开国时,军功集团都是主要的倚仗力量,因各朝代的做法不同,军功集团的地位和作用也很不一样,但大部分时候对政权都有重要影响,对比西汉与东汉的军功集团,可以发现很多东西。


烟花易冷的丰沛集团

2


夏商周三代是世官世禄制,即便朝代更替,统兵的也多是王室贵族,其地位不会因为军功而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更难以形成以军功为纽带的集团势力。


战国时代各国变法,平民通过军功,地位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上升,在秦灭六国之后,其实存在一个以蒙骜、王翦等世代将门为代表的军功集团,但秦统一之后也一直在打仗,北击胡南击越,一直打到自己灭亡,军功集团难以在战场以外的地方发挥作用。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以一介布衣,诛秦灭楚,夺取天下,他那些沛县、丰县一带的老乡出了大力,如樊哙、灌婴、周勃、夏侯婴等。


刘邦少年时也是游侠出身,很讲义气,厚待这些老兄弟,给他们分封了大量的田产,也让他们垄断了的高官,出现了皇帝“与功臣共天下”的局面。

 

这里要多说一句,刘邦虽然也有杀功臣的记录,但那主要是杀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这里面有帝国制与封建制的矛盾,也有效仿商周用同姓诸侯取代异姓诸侯的意思,而被杀的这些诸侯王也多是半路与刘邦合作,跟刘邦的私人关系不算亲密。


对于丰沛的老兄弟,刘邦则十分厚道,连多次背叛自己的雍齿都没计较,给封了个什邡侯(虽然比较偏远),别说其他关系好的了,这些老兄弟组成丰沛功臣集团,对汉初政局有巨大的影响。


汉高祖的人品非朱元璋可比


在知恩图报这一点上,刘邦因为游侠精神,大体上做的还是不错的。丰沛集团也基本垄断了汉高祖到汉武帝初期的宰相职位,还一度灭掉了想变天的吕后家属,其强大的力量也能制衡皇权制衡,形成君相共和的局面,使皇帝难以为所欲为,可以说汉初的文景之治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但是丰沛集团凋零得也很快,到汉武帝前期,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家族没落了。


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汉承秦制,法律十分苛刻,功臣们经常因为小过失就被罢官、夺爵;其次汉初功臣多是平民,即所谓“布衣将相”,对家教没有大家族那么重视,子孙以纨绔子弟居多,也难以撑起面;再者汉文帝、汉景帝虽然没有汉武帝变态,也在抓住机会对功臣集团进行打击,如汉文帝把周勃下狱,汉景帝逼死周亚夫等,更别说汉武帝那种翻天覆地的折腾法了。

 

所以汉武帝以后,丰沛集团在政坛上基本销声匿迹。西汉的军功集团就像是烟花,升空的时候绚烂无比、大红大紫,但很快就放完了,完了以后还痕迹全无。所以到西汉末年王莽代汉的时候,已经没有与汉朝渊源甚深的功臣世家来护卫汉朝了。


世泽绵长的云台名将

2


汉光武帝刘秀对西汉军功集团的演变肯定十分了解,所以怎样对待东汉的军功集团,他有自己的想法。


东汉统一天下之后,刘秀采用了“退功臣而进文吏”的施政方针,赏赐军功集团大量田产、钱财,封很高的爵位,但除了留下邓禹、贾复、吴汉三人顾问国政之外,不让他们担任官员,官员全部用没有军功的文吏充当。

 

刘秀的做法,度量不及汉高,不愿意跟功臣分享政权,这样皇权就比西汉更加集中;但同时也确实有保全功臣的意思,因为功臣担任具体官职不一定能胜任,如果办砸了差使,处罚吧刘秀不忍,不罚吧国法何在。


像云台二十八将里面的耿纯担任东郡太守时,就因为造成属下自杀被免官,刘隆担任南郡太守时,也曾经因为推行度田政策不力,被贬为庶人。

 

刘秀虽然号称以“柔术”治国,但对担任具体官职的文吏是很苛刻和很暴力的,动不动就鞭笞,甚至轻易的就判死刑,他不让功臣担任具体的官职,可以避免为了优礼功臣而影响国事,也可以避免功臣因为职务犯罪而家族败落,可以说东汉军功集团交出了政治权力,换取了家族安全。


云台二十八将的家族延续久远


但刘秀也不是让军功集团集体当吉祥物就完了,对军功集团将来怎样发挥作用,他也是有安排的。


这些功臣虽然退出了,但是拥有崇高的地位和超然的身份,刘秀以后,东汉皇帝跟他们世代联姻,指望在皇权遇到危机时,借助他们的力量扶保东汉王朝。


而东汉军功集团在新的社会、政治情况下,生存能力也确实比西汉的丰沛集团要强,很多都绵延到了东汉后期,甚至三国时代。


因为从西汉后期的汉元帝以来,朝廷放弃了打击豪族,豪强大族的力量茁壮成长,东汉本就是南阳、河西、河北三派豪族共同拥戴起来的政权,已经是六朝贵族社会的前夜,从刘秀开始,对豪族就不敢也不能彻底打击。


东汉的法律远不及西汉苛刻,功臣犯法的概率就降低了;因为功臣不掌握政权,被皇帝故意打击和行政失误的概率也降低了,所以他们能够绵延多代。

 

又因为功臣多是豪族出身,比平民出身的西汉功臣重视教育,子孙后代人才辈出,能够担起政治的重担,所以东汉皇帝多与功臣子女联姻,指望他们帮忙应对突发的危机,而当东汉诸多皇帝年幼即位时,确实是出自这些功臣集团的外戚辅政,帮皇家打理政权。


东汉皇帝与功臣集团的爱恨情仇

4


从东汉第二个皇帝汉明帝开始,凡是娶了妻的皇帝,除了汉安帝阎皇后、汉灵帝何皇后之外,其他的全部出自功臣世家。

 

汉明帝的皇后是功臣马援的小女儿,马援为汉光武帝平定陇西隗嚣,又西破羌人,南平交趾,是汉初有数的名将。


汉章帝的皇后是窦融的曾孙女,窦融在新莽末年割据河西五郡,后来归顺汉朝,在功臣里面也能排进前几位,汉章帝死后,是窦皇后的兄长窦宪给年幼的汉和帝辅政。


汉和帝的皇后邓绥是邓禹的孙女,邓禹是汉光武帝的同学,虽然军事才能一般,但有定策之功,是数一数二的大功臣,汉和帝死后,是邓皇后的兄长邓骘给年幼的汉安帝辅政。


汉顺帝的皇后梁妠是梁统的玄孙女,梁统是窦融治下河西五郡的太守之一,跟随窦融降汉,虽然不太显赫,也是功臣世家,汉顺帝年幼时,梁皇后之父梁商辅政,死后则由梁皇后兄长梁冀给年幼的几个小皇帝辅政。


汉献帝的皇后伏寿虽非出自军功集团,但也是汉初文吏功臣伏湛的八世孙,也是出自功臣世家。

 

应该说这些外戚大多数还是有几把刷子的,窦宪曾经消灭被匈奴,邓骘帮助汉朝渡过大灾连年的难关,梁商在汉顺帝朝“称为贤辅”,即使是最不成器的梁冀,虽然作恶多端,败乱政治,也从没想过谋朝篡位,汉光武帝的设想确实有合理的一面。

 

但是同时也有另一面,就是外戚与皇帝的争端。外戚与皇帝同为皇权集团的成员,外戚掌权实际上是皇权旁落,外戚与日渐长大的小皇帝必然发生权力冲突。


刘秀当初对此也未必没有留下后手,从汉明帝开始,历代功臣世家的皇后都没有生过子女,说不定为了担心外戚篡权,汉室与功臣世家是有什么密约,但更重要的是随着皇帝与外戚的争权一轮轮升级,皇帝开始有意对功臣集团下手。


汉桓帝从即位开始就处于梁冀的压制之下,还被迫娶了梁冀的妹妹梁女莹为皇后,日常生活都被监视,其愤懑可想而知,等梁女莹一死,汉桓帝就诛灭了梁冀,并且趁此机会把梁氏灭族,梁统一门至此败落。


随后汉桓帝又立邓禹后人邓猛女为后,邓猛女因父亲早亡,目前与梁冀有亲,在梁家长大,一度冒姓梁氏,后来邓猛女骄横妒忌,汉桓帝可能从她身上看到了梁冀的影子,厌恶之下把她也废了,把邓猛女的家人杀的杀,罢官的罢官,财产全部充公,邓禹一门也败落了。

 

梁、邓之后,汉桓帝又立窦融的后人窦妙为皇后,但这只是重复从功臣家选后的习惯,他对窦皇后并不怎么宠幸。好在他还没来得及把窦氏一门又干掉就翘辫子了。


但窦家也没能逃脱败落的结局,窦妙的父亲窦武谋诛宦官,事败被杀,家属除已成为太后的窦妙之外,也杀的杀,流放的流放,窦妙自己也被软禁在云台,郁郁而终。

 

此外,东汉毕竟是延续了一两百年的大王朝,虽然东汉功臣世家的生存能力强于西汉,但到末年也因各种变故凋零了不少。


如云台二十八将里祭遵无子,爵位转入堂弟祭肜一支,祭肜之子祭参在辽东被鲜卑击败,下狱而死,祭氏败落;寇恂曾孙寇荣在汉桓帝时遭到宦官的陷害,逃窜数年依然被杀,宗族免官,寇氏败落;岑彭后裔岑晊是党人领袖“八俊”之一,因打击宦官势力,党锢之祸中被追杀,逃亡深山,岑氏也败落。

 

但即便如此,到东汉末年,也还有一些功臣世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他们在汉末三国的浪潮中,绝大部分为汉室效力,不少人为汉室杀身成仁,可谓克绍箕裘,没有贻羞先祖。

标签: # 功臣 # 东汉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