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老人最后的尊严

01-09 生活常识 投稿:孤像狗
谁能给老人最后的尊严




-1-


一周前的一天晚上,因脑梗瘫痪在床快一年的李奶奶,终于耗尽了人生最后一点力气,永远地离开人世。

李奶奶弥留之际,三个儿子站在病床前伤心落泪,哭着喊着妈妈不要走,你走了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妈妈了。

办丧礼的三天时间里,三个儿子披麻戴孝,跪在老妈妈的灵前,哭到不能自己,亲朋好友去劝解他们不要哭了,他们都控制不住继续哭。

那一刻,他们是真的伤心的,毕竟从此以后真的成为没妈的孩子了,但是更多的应该是一种解脱,终于不要再为谁照顾妈妈多一点扯皮打架了。

有邻居看到三个儿子哭得伤心的模样,小声嘀咕:“这些不孝顺的儿子现在知道哭了,老妈妈在世的时候,咋没见他们孝顺呢?一个个恨不得老妈妈早死早解脱呢!”

李奶奶瘫痪的日子不到一年,可是三个儿子却已经吵了无数次的架,动手打起来都不下五次,原因只有一个,谁都不想照顾老人。

李爷爷一辈子被李奶奶照顾惯了,连一碗粥都不会煮,更何况他自己身体也不行,手抖得厉害,根本没有办法照顾老伴。

李奶奶一日三餐需要特意做,因为她只能吃流食,还要人喂,大小便需要人清理,李爷爷就这样哆哆嗦嗦地照顾着,一边照顾一边骂儿子没良心。

三个儿子都要打工挣钱,三个儿媳妇跟老人关系也不好,谁也不愿意伸手帮忙,李奶奶经常眼屎糊满了眼也没人帮着擦一擦。

老三家掏钱买药还有尿不湿,坚持了三个月就没有下文了,老二媳妇帮忙给婆婆洗澡,洗了几次就再也不愿意了。

老大家干脆装聋作哑,两口子出去挣钱,跟人说自己身体也不好,没有办法照顾老人,这样没良心的儿子也是少见。

现在好了,李奶奶解脱了,不用在这冰冷的人世间受罪了。

三个儿子也解脱了,又变成有商有量的好兄弟了,老人何其悲苦,这世道何其悲凉!

老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古人诚不欺我,当一个人久病在床,真的不要指望儿女有多孝顺,只盼着你早死早解脱。


-2-


有人或许会说,李奶奶的不幸只是个别情况,更何况李奶奶没有女儿,她要是有女儿照顾,肯定不会早早离世的。

那我再说一个真实的事情,有一位83岁的老奶奶,前两周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加上天冷引发脑梗,被送进医院紧急抢救。

在抢救的两天时间里,医院下了好几次病危通知,并且告知家属,老奶奶内脏器官都已经大面积萎缩,估计时日不多了。

于是儿女们给老人提前把寿衣准备好,就等着老人咽气办后事。

可是老人的生命力很顽强,一个星期的时间就从重症病房出来了。

四个女儿都很孝顺,一起陪在医院照顾老人,一个儿子承担了所有的医药费用,儿女们齐心协力在挽回老人的生命,期望老人能多活些日子。

现在,老人的生命体征日趋平稳,开始进食,从每次只能喝一口水,到能喝小半碗水,现在已经能喝半碗粥了。

本来昏迷的老奶奶也逐渐清醒过来,从谁也不认识到跟儿女唠嗑,还能把一口痰吐得老远,可见老人的身体正在恢复中。

儿女们经过了这段时间的折腾,都累得够呛,尤其是每天晚上的陪夜,凌晨要看着输液的水,还要扶着老人上厕所几趟。

老人身体虚弱,汗出得多,要经常换内衣,每一次都要几个人一起弄,否则真的搬不动老奶奶130多斤重的身体。

家里亲朋好友关心老奶奶现在什么状况了,一个女儿慢悠悠地说,反正寿衣都准备好了。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就等着老人咽气呢。

这才一周多的时间,亲生的女儿都已经不耐烦了,是不是感觉很现实?老人要是听到女儿这样说,心里会作何感想?


-3-




前一段时间,有一则新闻说有一个在外打工的儿子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只请了七天丧假!”这句话多绝情多冷血!

儿子请假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两三天过去了,父亲仍没有死,在儿子问出这句话后,老人随即选择自杀,儿子给老人办完丧事后继续出去打工。

生活有很多无奈,谁都在为挣一口饭而四处奔忙,疲惫不堪的生活让我们忘记了侍奉父母,别提嘘寒问暖了,就连什么时候死都得看儿子有没有时间。

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开始实施,曾引起热议的“常回家看看”正式被写进法律,当时就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讨论。

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该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

国家制定这样的法律的初衷是好的,就是希望为人子女多关心关心老人的生活,不要让老年人晚景凄凉,更不要让老人在孤独绝望中走向人生终点。

2017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周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周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这组数据告诉我们,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庞大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已经凸显,国家正在积极制定各项政策帮助老年人安度晚年。

只是,国家再怎么出台政策,也抵不上不孝顺的儿女们盼着老人早点归西的那份薄凉。终究中国的老人们是想养儿防老的,却没有想到最盼着你去死的就是你的儿女。


-4-


梁实秋在《雅舍小品》中说,其实“养儿防老”、“我养你小,你养我老”的观念,现代的人大部分早已不再坚持。

羽毛既丰,各奔前程,上下两代能保持朋友一般的关系,可疏可密,岁时存问,相待以礼,岂不甚妙?

这种两代人之间朋友一样的关系当然有,但是只存在于老人身体健康而且生活能完全自理的情况下,当成朋友相处自然轻松。

当老人卧病在床,吃喝拉撒都要人伺候的时候,是不可能还“相待以礼”的,你可要伸出双手给老人喂饭,撸起袖子给老人洗澡的。

这种伺候人的活儿,干一天可以,干一个月没有不喊累的,干上一年半载那更是不容易,所以才会有“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大实话呀!

现在,很多人经济条件好了,自己工作又忙,根本没有时间来照顾老人,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花钱雇保姆来照顾老人。

在很多儿女的眼中,老人就是家庭的累赘,尤其是需要照顾的老人更是如此,他们恨不得离老人越远越好,当然早点死了最好。

我这话说得似乎很绝情,但是你放眼看看现在老人的生存处境,尤其是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处境,就知道这是现实,赤裸裸的现实。


-5-



关于养孩子,曾有这么一段鸡汤文非常流行,这段话是这么说的:有没有想过,你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养儿防老?

刚看到书里一个很感动的答案说:“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

孩子不求完美,不用替我们争门面,不用为我们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们养老。我们只要这个生命存在,让我们有机会和ta同行一段。

是不是很唯美的感觉?我们养孩子只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而不用帮我们养老?

这个作者如果当时躺在床上不得动弹,他会这么说吗?

漂亮的话谁都会说,但是事情临到头上才知道,说是一回事,怎么做又是另一回事。

我问自己,如果是我的父母需要我衣不解带地照顾,我能做到一点厌烦的情绪都没有吗?

我觉得很难,这是心里话。

我再问自己,如果是我自己卧病在床,我最想要谁来照顾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儿子,因为他是我生的,他有照顾我的义务,我也最依赖他。

再深入想一想,我现在要忙工作忙孩子,让我整日整夜守在老人身边,我真的做不到,这个时候我会庆幸有姐姐和弟弟跟我一起分担。

当我需要儿子全天候照顾我的时候,我肯定也不忍心扔下工作扔下家庭,毕竟中年的他正是事业上升期,我不忍心多牵扯他的精力。

这样换位思考,让我能理解一些儿女希望久病在床的老人早死早解脱的想法,但是我不认同他们的做法,因为真的很丧良心。


-6-



做父母的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等父母老了动不了了,孩子就负责给父母养老。

看似很公平也很和谐的两代人的关系,但是真的能做到的能有几人?父母在照顾小婴儿的时候,会觉得婴儿拉的屎都是香的!

你会情不自禁地亲亲小婴儿娇嫩的脸,甚至会亲亲他的小屁股,因为小婴儿哪儿哪儿都是粉嫩的,惹得你不得不爱。

但是,当你在照顾一个垂暮的老人的时候,你会发自内心地想要亲亲老人吗?那老人斑丛生的脸,你根本不想碰到吧?

即使很多非常孝顺的儿女能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大部分都是出自责任感,而不是内心真的有多爱老人,因为自古恩往下走呀!

这其实就是很多人不愿意照顾老人的根源,又脏又臭,又累又苦的事情,谁能愿意做呢?能做的到的那是真的很孝顺的儿女了。

但是话说回来,即使照顾老人非常艰难,这也是为人子女应尽的本分,父母把你养大,你就有养父母老的义务。

老人倾其一生把我们养大,为我们遮风挡雨一辈子,当他们躺在床上动弹不了的时候,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给老人养老,给予老人最后的尊严。


-7-



曾有这样一段话,说得很实在,也说出了父母和子女两代人之间的关系:

1岁孩子把屎尿拉裤子里往往被原谅,而80岁老人则会被责备;1岁的孩子不愁没人喂养,80岁的老人却担心没人赡养。

孩子怎样成长,老人就怎样退化。

他们没有“痴呆”,只是回归孩子的状态。当他们忘记往事,忘记如何吃饭,忘记如何说话,请耐心对待。

这就是生命的轮回,这是上天给子女回报父母的机会,我们应该珍惜。

当爸爸妈妈老了,请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走,就像当年他们牵着你的手一样。

当父母真的不能照顾自己了,也请你像当初他们照顾你一样照顾他们。

即便有一天他们走了,也不能让他们丢失最后的尊严。



-End-



标签: # 老人 # 儿子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