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告诉我们十种人和事不能相信

01-09 生活常识 投稿:仙醉红颜泪
佛陀告诉我们十种人和事不能相信

金刚经开头这样写道: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误解,以为舍卫是一个国家,其实不是,它是拘舍罗国的都城,类似现在的省会。当时的印度也是列国并存,拘舍罗是其中较为强盛的国家之一,不仅经济发达,文化事业也空前繁荣。包括佛教在内的近百种部派思想齐聚于此,共同谋求发展。

百家争鸣虽然是好事,但这么多教义,有相似的,也有水火不容的;有可以共存的,也有相互排斥的。那到底信谁才不会错?佛陀游化到一个叫卡拉玛的小镇时,当地的居民就向他请教这个问题。

佛陀说,遵循十个原则,就可以有效地辨别是非真假:

1、勿信风说;

像风一样突然而起的言说,不要轻信。

2、勿信传说;

口口相传,没有什么依据的言说,不要轻信。

3、勿信臆说;

完全是凭空猜想、臆断的言说,不要轻信。

4、勿信于藏经之教相合之说;

不要因为与经典的教法相符合,就轻信。注:这里的经典应该指的是当时像吠陀经典一类的古老文献,而不是佛教经律论。

5、勿信基于寻思者;

不要因为对方经过了思考,就轻信。

6、勿信基于理趣者;

不要因为对方的言说合乎逻辑,就轻信。

7、勿信熟虑于因相者;

不要因为对方对一件事进行过深思熟虑,就轻信。

8、虽说是与审虑忍许之见相合亦勿予信;

虽然与自己经过仔细考虑之后的见解相同,也不要轻信。

9、说者虽堪能亦勿予信;

即便是对方很擅长的领域,也不要轻信。

10、虽说此沙门是我之师亦勿予信之。

即便对方是你的老师,也不要轻信。

这十个准则相当于确立了“信”的标准。总结起来就是:

①、没有经过自己确认的,不能信。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如果将别人的一面之词作为自己认知事物的证据,那无异于电脑复制黏贴,是一种机械行为。

②、进一步,亲眼见到的、亲耳所闻、亲身体验的事,也不能信。因为五根有两个缺点,一是能力有限,二是只能触及事物的表面。在没有显微镜的时代,人们认为一碗干净水里,什么都没有,但现在都知道里面有微生物。这就是眼根的局限性。同样,显微镜也不靠谱,以后肯定会有更紧密的仪器取代它。

③、再进一步,通过思维得出的结论,不要信。跟眼、耳、鼻、舌、身一样,意根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与阿尔法狗的对弈,人类无论怎么精通围棋,对前后着想得再远,也赶不上机器的运算。而机器也做不到全知全能,它只是人类意根上某一个枝节的延伸而已。

总之,就是要避免落入到六根六识的执着中。这种执着会让人停留在原处,不能进一步深入审察,这是最大的坏处。

比如,老师和父母,甚至整个社会都告诉你,念书是为了出人头地。然后你就信了,一门心思用知识去换取金钱、名誉和地位。到最后突然发现,毕生所追求的东西其实没有什么价值,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再后悔已经来不及。

这种信,就让人失去了独立的觉知能力,成为规则的奴隶。

佛陀也是老师,但在十项准则中,他将自己也包括在内。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自称是佛陀,都可以说自己的话准确无误,如果不加以明辨,那就等于将“信”交给了运气。就像刮彩票一样,运气好,刮出一个善知识;运气差,就是邪师。

就像河边有艘船,我们上船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检查它是否完好,是否坚固。不能因为它从没有出过问题,别人说没问题,按道理说应该没问题等等原因,就盲信了。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信息纷至沓来,几乎所有的东西都经过了伪装和再造,更需要我们擦亮眼睛,不随便怀疑,也不随便相信,保持内心的纯净。

标签: # 佛陀 # 也有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