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柴胡汤治疗咳嗽的体会

01-09 生活常识 投稿:沐若清辰
谈谈小柴胡汤治疗咳嗽的体会

最近碰到一个咳嗽的病人,咳了一月有余,去医院做过检查,说是支气管炎,打了一个星期的吊针没一点好转,反而越咳越厉害!转而求助中医治疗,去中医院开了五付中药吃了也没效,病人既心烦又着急。问之曰:咳少量白色泡沫痰,落地就化水,白天不怎么咳,夜晚咳甚,咳时难以入睡,平躺尤咳,咽喉有辣感不痒。听之咳声重。要么连声呛咳一阵子,要么不咳。舌淡苔白润不水滑,脉沉紧。自诉好像是因为天天用冷水洗澡以后才会咳嗽的,刚开始我以为就是水寒射肺引起的咳嗽。多由病人平素患痰饮或水肿,复又外感寒邪,寒邪引动水饮,寒水上逆,以致肺气失宣,用麻黄射干汤治疗应该不错。自认为会药到病除,谁知病人吃了三天药后来跟我说没一点效果。我就纳闷了,怎么会没效果呢?再诊之,认为还是寒邪引起的,寒邪伏肺是主要原因,病人常自诉喉咙很辣,好像是有辣辣的感觉,观之咽喉,无明显充血水肿啊!怎么会有辣辣的感觉啊? 《黄帝内经》曰:“辛入肺,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辛味即辣味也!百病皆生于气,辛属阳,气也属阳,因为同气相求,所以辛走气,病人辣感强烈证明肺气宣散太过啊!辛虽然养肺,但过辛则伤肺啊。肺气伤了也要敛肺啊!那我就加重五位子的用量不就得了!最后还是开了麻黄射干汤,加大五味子的用量,又加了点清咽利喉的薄荷之类。安慰病人吃了两付会好的。可两天之后病人来告诉我说还是没一点效果。面对病人实感惭愧,心中纳闷!纳闷之时听病人说她舅舅告诉她,如果找一个医生看病,看了三次没效后就不要再找他看了。听到此话觉得自己心中不知道是啥个滋味。辛亏病人还是非常信任我的,叫我再看看,再开点药吃吃看。再次诊脉,还是沉紧啊,再诊,怎么还有点铉呢?难道病人会肝气不舒?就在我仔细琢磨脉的时候,病人不断地在那滔滔不绝讲她以前的故事和邻居的故事,让人听了觉得很啰嗦。通过临床经验观察,一般很啰嗦的人都会有肝气不舒的现象,正因为肝气不舒,病人才会有发泄,不断说话就是她们发泄的一种方式,就好像不吐不快一样。这次我就要以小柴胡汤来加减了。柴胡15克,黄芩9克,法半夏9克,炙甘草9克,干姜6克,五味子6克,桔梗9克,杏仁9克,白前9克,紫菀9克,前胡9克,茯苓9克。三剂。药是开了,可心里还是没百分之百的把握啊,也担心这次病人吃了还是没效。就在我担心的三天后,病人来了,喜笑颜开地向我面前一坐。我瞟了她一眼,没等她说话就感觉这次的药肯定有效果了。果然不出所料,她拿出两本笔记本递给我说:这是奖给你的,给你记录医案,咳嗽基本上好了!唉!心中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又一个疑难杂症被我征服了!觉得不简单啊!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加减:若咳者,去人参、生姜、大枣,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这里就是记录治咳的文字。此咳是因为三焦气机不利,少阳胆热犯胃,胃气上逆而咳。半夏配干姜化痰,消饮,去水,助三焦水道畅达。面对此类病证,单纯使用汗法、下法甚或吐法,皆不足取,唯以小柴胡汤和畅表里、通达上下。上下表里既畅,气机升降出入复常,诸症自解。即或有残邪留于一隅,也可随证祛之。
小柴胡汤究竟适合临床那种类型的咳嗽呢?《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加减:若咳者,去人参、生姜、大枣,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历代医家对于本汤证所致咳嗽大多谓少阳不利兼寒饮犯肺,故加干姜、五味子温肺化饮。仲景用此方治咳嗽本意是肺有伏饮,少阳气机上逆,引动伏邪上逆为咳。清代复古派医家陈修园《医学三字经》有:“兼郁火,小柴清,姜细味,一齐烹”之言。近代唐容川《血证论》谓:“有肺经郁火,亦用此者,以其能宣通上焦,则津液不结,自能下行。”我慢慢明白小柴胡汤对于热郁于内,上焦不通,肺失宣肃的咳嗽疗效最好,若属虚证咳嗽,此方是不大适宜的。

标签: # 病人 # 干姜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