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抢占智能制造高地

01-08 生活常识 投稿:after rain
如何抢占智能制造高地

先进制造的发展给很多中国企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整理|蒯婉

来源|投资家网(ID:touzijias)


2018年1月18日-19日,由投资家网主办、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联合主办的“投资家网·2017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隆重举行,本次峰会以“百舸争流”为主题,深度剖析股权投资全新业态,并广邀各地领导、500+投资同行,100+FOFS、财富管理机构、上市公司、创业企业以及1000余位商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股权投资行业的2017与2018、中国式母基金发展之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消费升级、TMT行业下半场等热点话题。


在下午的先进制造专场中,国科嘉和执行合伙人陈洪武、松禾资本合伙人袁宏伟、源星资本管理合伙人于立峰、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博将资本管理合伙人王晔、盛世景集团副总裁杨静、中国华融旗下新兴基金合伙人张兵等人以“抢占智能制造高地”为题,展开了精彩的圆桌对话。


以下为“投资家网·2017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先进制造专场对话实录:


陈洪武:大家下午好,感谢投资家主办的这次论坛,让我们在座的诸位有机会能够跟大家认识,跟大家交流。说起先进制造,应该说过去的这一两年,不管是从国家级的层面、还有各地,包括我们各个行业当中的投资机构,应该说都倾注了很多的注意力跟力量在这里。


应该说中国早在2010年的时候已经成为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工业产值上来讲,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老大。但是中国制造业与国际的顶尖水平还有差距。我们在局部领域具有很强的领先优势,比如通过技术引进吸收以后,在高铁、移动通信等等这些领域我们都走在了世界最领先的队列;但是依然还有不足的、需要追赶的地方。


前几天我去了拉斯维加斯,看了消费电子展。我第一感觉是中国人真多,第二感觉是中国的企业真多。其实中国的大企业在那边,从国与国角度上讲是多,但是比起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讲,比例还是偏低的。从中我看到非常可喜的地方就是中国的很多企业,在初创时期已经有了国际化的视野,进入国际市场去跟国外的同行来竞争,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中国企业的影响力也全球化了。在这方面应该讲挑战跟机遇并存。


另外就是在制造上来讲,我觉得这些年因为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多的资源,带热了这一领域。很高兴我们有机会跟诸位交流,我觉得正好借这个机会我们在座的诸位把大家对这个领域的一些经验分享,互相探讨一下,看看我们怎么能够在中国先进制造方面做一些贡献。


首先我有请诸位嘉宾,每个人用个一两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自己跟机构,谢谢。


于立峰:大家好,我是源星资本管理合伙人于立峰,源星资本现在管理三期人民币基金,大概50亿的管理规模,重点投资领域是智能制造+大健康、大消费的领域,所以希望有机会跟在座的各位能够达成一些长期合作的机会,谢谢大家!


袁宏伟:大家好,我是松禾资本的合伙人袁宏伟,松禾资本是深圳的一家比较早期的投资机构,刚刚陈总提到了今年的CES在拉斯维加斯,我们中国的企业几乎是占了半壁江山,其中深圳就占了总量的1/3,所以也是这次CES的一个亮点。这个也是整个华南这一带这些企业这么多年一个奋斗的结果吧,这里面松禾在智能制造这一块一个是布局比较早,另一个也是持续的在智能硬件这一块有投入。今年我们还会专门做一个智能制造这个单一策略的这样一个基金,也欢迎大家进一步的关注松禾。


王晔:大家好,我是博将资本管理合伙人王晔,博将资本起源于杭州,现在我负责北京这边所有的投资项目。我们手上管理的规模大概是40亿,前面VC和早期的基金大概是20亿,后面还有Pre-IPO基金,所以我们是整个产业链都会布局的投资机构。像袁总这边其实也有合作,我们之前一起投过相同领域的一些项目,像烯湾科技都是在先进制造里比较知名的企业。有幸跟各位同行去共同探讨、投资智能制造领域方向的这些项目,感到很荣幸。


杨歌:我们星瀚逐渐从天使VC投资发展到基金平台,到现在总量超过100亿。VC这块有10个亿,我们VC团队非常专注于早期投资,主要面向2B、供应链方面、消费、文娱这块的投资,还有科技。我自己也是科技出身,自己写代码写了很长时间,我们这两年看到了整个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方面的发展,培养了量化金融团队,同时也投资了芯片还有各类型制造的企业,希望和大家多多合作,谢谢。


杨静:大家好,我是盛世景的副总裁杨静,盛世景集团主要的发展策略是一二级市场联动,一级市场我们主要布局在六大板块,我们称之为“六个中国”:健康中国,也就是医药医疗大健康领域;文化中国,是泛娱乐领域;智造中国,是智能制造领域,我们在机器人、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都做了深度布局;美丽中国,就是节能环保,我们正在深耕清洁能源、环保领域;还有科技中国、消费中国,对应的是TMT、大消费。盛世景的布局基本上可以总结为“六个中国、十五个赛道”。公司目前为止管理规模已经超过400亿人民币,实缴规模超过200亿人民币。智能制造一直是盛世景重点布局的领域。我本人负责公司的国际业务,在跨境投资方面我们重点关注的就是智能制造,还有就是医药医疗以及人工智能。


张兵: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华融旗下新星基金合伙人张兵,华融大家比较了解,我也是刚从中投基金到华融,此前我是在中投基金产业基金部任投资部总经理,我们跟很多制造业的央企、一些上市公司有些合作。比如说国际集团,比如民营的上市公司,比如说中国华信集团。目前我们华融的这个基金是集团内定位在股权投资和产业并购这样的一个基金管理平台,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也是我们目前发展的一个重点,目前也是和国内的大型央企,包括十大军工企业的上市公司,以及我们省市的地方,通过产业投资再加上海外并购的方式,希望能找到这个基金++上市公司这样共赢的一个模式,谢谢!


陈洪武:谢谢诸位,刚才诸位投资人把自己的经历跟公司的投资情况做了一个介绍,先进制造这个话题非常大,范围也非常广,我相信每一家机构的投资策略,投资思路都是不一样的。我经常跟别人讲投资这种事叫各花入各眼,大家每个人做不同的事就是百花齐放,最终形成了目前的这种多元化的产业格局。那么我想一会儿从张兵张总那边开始,你介绍一下你们各自的基金在先进制造领域中的一些投资策略思路,还有你们整体的投资兴趣的方向。如果可以的话,也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在这个过程中碰到的困难、疑惑或者成就。


张兵:感谢陈总,今天很荣幸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我自己也简单梳理了一下,我觉得我们对智能制造这块就是有大概这五方面的一个理解,也是抛砖引玉。


第一,从整个产业的基本面上来看,我们认为中国的制造行业正处于一个报表修复周期的开端。为什么这么讲?就是从全球角度来看,美国领导全球进入了一个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推动到创新推动的这样的一个大时代背景。那我们看到德国有工业4.0,中国有中国制造2025。从国内来看我们认为制造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提升了企业利润的弹性。以及国内的企业它的技术进步和进口的替代,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从库存的周期来讲,现在也是到了一个上马新装备的一个周期,以及旧的设备可能也到了五年一次的更新周期。所以我们觉得在这样一个趋势下,对资本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我们也看到一个统计数据,去年中国的制造行业的融资规模大概是860亿人民币,比排名第二的TMT多出大概200亿,我想资本市场的支持,就证明了制造行业是有投资吸引力的。


第二,从制造产业的结构上来看,我们认为中国制造已经告别了过去低成本、低端的形象。在很多细分领域已经进入到了国际的一流水平。比如作为中国国家名片的高铁,比如传统一点的像三一重工这样的工程机械,新兴一点的像大疆的飞凤系统是世界领先的,以及包括像京东方、海康等等一系列的制造业企业在全球都有竞争力了。这意味着三个方面的投资机会,一是从阿里角度来看,基金经理说如果你卖了海康可能就没有再次上车的机会了,这类企业是非常值得长期持有的。二是从一级市场角度,这些领军企业它的产业链上下游,它的相关领域有很多投资机会,以及从一二级联动角度,围绕这些企业做并购重组也有很大的机会。


第三,从产业趋势的角度来看,智能制造它的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都给很多中国企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自动化怎么理解?中国的制造行业的劳动力大概有9600万人,大概60%的人是分布在制造的环节。从欧美经验来看,可能有一半的工人是可以被自动化的生产线、被机器人替代的。在我们终端调研过程中,在汽车行业、航空航天行业、3C行业等等,都已经是成熟的一个模式了。包括现在医药装备行业也是在少人的、无人的药厂,也是一个趋势。如果说一个工人他的年薪是五万,一个替代的周期按三年来算的话,那被替代掉的三千万个劳动力,能催生一个大概4.5万亿的智能制造的市场,我觉得背靠这么大一个市场,中国一定会孕育出很多的世界级的企业。


另外一个角度从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这方面来说,我觉得中国的互联网是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很多企业从封闭的供应链、价值链走向开放。打造一个网格化的生态,包括中国的很多算法和AI,在资本的助力下很多新创的企业已经具备了世界一流的水平。我们觉得在这个趋势下中国肯定是有企业能弯道超车的,像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很有竞争力的。


第四,这个产业未来最大的机会我们认为还是在资本运作和并购重组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基金把业务定位在会携手央企、国企的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以及龙头的民营企业上。我们开展全民的合作,帮他在海外去寻找收购核心的制造业资产,然后在国内推动跟地方的合作、互联网企业的合作等等。包括这几年,大家也看到很多让人印象十分深刻的案例,比如在机器人的领域、在汽车的零部件、在航空航天发动机、在高铁的产业链领域,都有很多非常好的案例在发生,我们认为未来欧洲还是一个值得中国企业布局的一个重点。


最后一个观点就是我们觉得在智能制造这样一个的发展趋势之下,作为机构应该扮演的角色。我们目前正在探索一个产业基金+地方+上市公司+园区这样的一个模式,希望能够把各方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这是我们对这个行业大概的一些理解和看法,谢谢!


杨静:刚才张总从宏观层面给大家一个很好的指引,我接下来说一说微观层面的,也就是盛世景在智能制造领域都做了哪些布局。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重点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项目。比如比克动力的三元锂电,这是新能源电池领域里最领先的技术,还有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系统、电机系统相关的项目,我们都已经做了投资布局。


另外,机器人领域我们同样做了播种。在工业机器人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投资项目就是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关注智能制造的各位嘉宾可能都知道,在中国只要是和机器人相关,只要和智能制造相关,创始人、高级技术人员、核心管理者基本上都是从哈工大走出来的。我们认为这个平台本身是非常值得投资的,它的机器人相关技术非常全面,不仅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还包括给军方提供的爬墙机器人、侦查机器人等,在这个领域的横向,它基本上稳稳地占据着中国的终端市场。另外在服务机器人方面,我们投资了康力优蓝,大家在央视上看到有机器人跳舞的镜头,这就是康力优蓝的产品。在很多的银行、餐厅等公共场所,都有康力优蓝的机器人作为礼仪对外接待的身影。


在智能制造领域,我们提出了“AI+”,也就是“人工智能+制造”,这是我们重点布局的方向。因为现在制造业正面临着产业升级、技术换代,如何把人工智能、自动化贯穿到传统制造业里面,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此外,在跨界并购方面,智能制造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领域。中国虽是制造大国,但是在技术层面,同德国、日本、美国还有一定的差距。而现在欧元区基本上处于一个没有增长的状态,欧元区有很多优质的企业可以挖掘。


为什么布局智能制造是跨境并购的一个重点呢?一个原因是,海外主要国家有良好的技术储备和产品,中国国内相关企业迫切需要沿着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布局;另一个原因是,海外标的和国内标的在价格上有一个估值的差,单纯估值的角度就有一个上浮的空间。


另外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当前海外的项目很多情况下处于一个平稳发展的阶段,基本上没什么大幅增长,而中国蕴藏着这样一个大市场,又面临着产业升级、技术换代,中国市场能够在短时间内给予企业自身高速的成长,这也就是跨境并购的逻辑所在。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是这样布局的,今后也将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杨歌:我分三个方面来说一说我们对智能制造的观点。


一是关于新老行业的交替结合的问题,二是行业标准化问题,三是延展性问题。


一是智能制造这个行业我认为最重要一点是智能和制造两个同等重要。去年其实最有意思的一个行业就是智能汽车的制造行业,出现了非常多的新兴企业,比如未来、FMC、小鹏等等很多这样的公司,很到公司在A轮之前就爆出了几十亿的公司,其实背后都是地产公司,然后慢慢把这个公司做起来。这个时候我们认为过度放大了智能这件事情的预期,其实智能制造是两者结合的,你们可以看看北汽,上市公司150亿估值,而很多智能公司已经超过几百亿估值,这就是短期资本追逐的过程。


智能制造就是两者进行融合,中国是第二产业在被第三产业推着走的过程。前几年李彦宏的一次分享,说中国的第三产业在世界上走得非常快,而传统的比如说精密仪器、传统制造这上面,其实有很多东西比起德国、日本、美国有很大差距,所以这两年有一个跨界行业,老行业要向新行业转型升级,新行业把老行业补上去。现在说领先的是谷歌,其实不对,谷歌不是智能驾驶这件事比较领先,而是传统企业进行结合。


二是行业标准性问题,这两年智能制造其实主要是围绕着智能来发展,对于智能这一块很多基础行业标准型并不成熟,比如最底层的物理标准,大家用的都不一样,都不标准。搞得大家每一个人必须要用一个全方位模块,拿这个万能模块去做基础,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政策、行业协会和公司一起联合制定基础标准,把基础标准定好之后再广泛生产。物理标准之上还有智能化标准,刚从AI的人工智能大会过来,其实智能这一块从底层是芯片,到上面的模块还有计算框架,目前来讲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都是百家争鸣。这两年在竞争的过程中会出现几家作为基础的行业协议,一旦这些成熟了,上层的建筑才能嫁接的比较快。所以说这个时候这两年我觉得在应用层上,特别是2C的应用层上,想要迅速爆发还是比较有难度的。所以我们更多的目光去投基础模块,比如底层芯片的技术模块,坤云在技术上做得很不错。还有识别模块,中间夹层,比如图象识别、语音识别,这都是构成下一代智能制造基础的算法模块,它们成熟才能构建智能制造。


三是延展性问题,大家所认为的智能制造其实都是跟人工智能有关,为什么它是整个历史长河发展到今天,我们脑子里面的智能制造是智能芯片+智能的一体化,其实智能制造的发展很广,就是这个产业非常大,两百年前智能制造是机械一体化,一百年前是机电一体化,我们目前是拿这些东西和传统的制造进行结合,其实是一个产业升级的概念。但是我们看了很多新的东西,包括生物医药,其实上个月我在分享智能制造的时候有一点关于机械一体化的东西都没讲,主要讲生物。这两年实际上一些基因的发展导致其实很多生物的制造发展非常快,这也是属于智能制造,而且说实话脑机结合这些东西爆发性更大,这个就不拘泥于我们所理解的基于芯片和传统的这些制造行业进行结合的这些智能化和一体化,可能这个行业的价值会更大,简单分享这么多。


王晔:我特别同意杨总的这个观点,什么叫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就是分智能和制造这两块。我们觉得智能制造首先一点是精益化,精益化就是整个设计、生产包括供应链的结合,到最后的销售。整个环节上如果真正做到降低成本的话,对整个制造业来讲就是一个大的先进制造的基础。


另外一点就是它的智能化和标准化,标准化比如说汽车行业。汽车行业大家都知道,汽车行业为什么能做到标准化,那就因为它整个的平台都是通用的,零部件也都是比较标准化的。为什么这种小的家电行业,包括九阳、格力,这种大企业做不到这种标准化,就是因为这种行业的配件零散化比较多。我们是想真正的去看一些能够做到标准化的企业,我觉得还是有很多的机会去真正挖掘到一些传统行业的领域里面去。


还有一点就是智能化,智能化就非常重要了,包括自动化,其实这个环节相当的多。包括我们最近看的比较多的一些可能是船舶业、海洋业、航空业,都是制造行业里现在炒的比较火的,但是有没有人真正去关注一些农业的智能制造。我们之前投资了一家企业,他是利用LED的芯片去让这个植物去生长,并且控制它,让它停止生长。这种企业对于我们来讲,我们觉得那就是非常新的一个模式,怎么利用光谱的这些东西去控制它?控制整个植物,包括绿色、环保,对于整个智能业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产业。


另外我们投资了达闼科技,是做智能硬件终端的,它去年在法国电信做到一年35万台的订单。像这样的智能化的平台的企业,是我们以后投资的一个重点,谢谢!


袁宏伟:刚刚大家讲了很多智能制造的这些案例,松禾在智能制造这一块一直都有很多的布局。从工业机器人、仓储机器人一直到大数据算法,还有就是说像类似奥比中光、商汤这些人工智能上的这些企业,我们从智能制造的源头上,从它怎么能去给我们庞大的制造力量去赋能的这个角度。我们在源头上已经先做了布局,接下来我几个头部的人工智能的公司,在他赋能的相关领域,在制造方面他能赋能的一些具体的这些领域,我们都会跟他一起去做合作,做进一步的布局。


从另一个角度,就是除了智能制造之外,作为一个工业大国还有一块非常重要的能让我们的制造力量真正的从基础上升级的就是材料领域,在材料上我们一直都非常关注。2016年我们就专门做了一个材料基金,在做材料基金之前,实际上还有几个早期的经典的投资案例,包括光企朝材料和柔宇科技,这些都是从创新材料这个角度,把制造最基础的力量提出上来。


我们设立了这个材料基金之后,又投了相关的比如说用做3D打印机器的这样的一个早期项目,然后还有刚刚提到的广纤维西安的这项目,还有做金属基因的这样一个团队,这几个也是我们在材料领域一个新的布局。今年在智能制造这个领域也准备单独把它作为一个投资的单一策略,做了一个智能制造的基金。


除了这几个之外我们总结了一下松禾,比如说投了400多个项目,退出了将近50个项目的成功概率。我们发现有一个人群,这个人群不管是爆发力还是成功概率上,都远远的超过我们既有的平均的成功概率,它就是海外科学家的创业团队。这个创业团队涵盖了很多,就是我们早期投资的、天使投资的,不管是华大基因也好、柔宇科技也好,包括烯湾、魔方这几个全部都是海外科学家这些团队,为什么他们愿意回到中国来,这些人在国外的项目也都拿到钱了,那他为什么愿意回到中国来,这就是一个集群效应。这一次的CES展能有这么多深圳的企业在那里,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短时间出现的,他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我们其中一个团队在美国创业的时候想做样机出来,但是花了半年时间样机还没有做出来,回到深圳我们投资三个月就把样机做出来了,然后顺利进入下一轮融资,产品也准备进入中试。所以就从这样一个早期的项目来说能走得这么快,说明中国的制造土壤已经相对来说都比较成熟了,接下来我们还准备做一个松禾海创基金,专门投资海外科学家创业的项目,现在我们是制造大国了,作为制造大国能转向制造强国的这样一个基础的技术源头,把他们掌握在手里,然后把他们引到中国来,能在这一块专注的再做几个我们早期的成功的项目。也欢迎在座的各位,我看到大家相对来说后期的资金比较多,也欢迎大家关注,谢谢!


于立峰:讲一圈以后我一直在想说什么,后来我发现他们都说完了,说完了我还得说两句。第一个是我们今天为什么会坐在这讨论所谓抢占智能制造高地这个话题,我觉得这是因为大家认为我们都在做智能制造,那么今天为什么会有机会在这儿说这个话题,我觉得有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前30年中国的经济更主要的是一个互联网经济的时代,因为互联网30年的发展从PC到移动互联网,到智能终端包括芯片包括公共网络到了5G时代,使得智能制造有了一种可能性。所以如果说过去的30年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那么未来的30年是一个智能+ 的时代。智能+的时代最核心或者最重要的一个是智能制造作为经济基础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讨论智能制造。


二是中国目前的制造业,应该说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这是全球的共识,同样我们不是一个制造业的强国,这也是一个共识。所以我们如何在一个已经抢占了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先机的国度中抢占一个智能制造的先机。我们目前智能制造还不到强国的时代,但是国家却提供了国家智能制造弯道超车或者换道超车的可能性。在这个时代上过去在各个行业当中跟国际去比,我们国家都有很多落后的地方,比如说我们看互联网的行业,当我们在做百度的时候美国会有个谷歌,我们都会拿到美国的公司跟中国的公司做比较,说美国有什么新的商业模式,有什么新的技术出来,看怎么引进到中国来,所以我们一直在做消化、引进、吸收。但唯一在智能技术领域里,中国和国际几乎是同时起步的,包括机器人技术。所以我觉得智能制造我们是有机会的。


其次我们怎么样在投资策略上,从一个投资的角度,就是陈总在说我们各家是一个什么样的策略,我听下来各家各有各的打法,从我们的角度有三个方面来说:


一是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因为中国的制造业现在在提4.0,或者工业2025的时代。怎么样从2.0的阶段到4.0的阶段,智能技术的智能+是提供这么一个机会的,所以我们会试图在智能制造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当中发掘一些机会,比如我们最近投的上海富驰,现在他是用金属粉末成型的技术改造传统的制造业,我们过去做金属中框的时候,追求更小的体积,更大的容量,更强的强度,这是一个理念。传统的制造方法是已经不能够适应现在智能终端产品的需求,所以会在金属材料和金属成型工艺以及加工工艺上去做一个提升。这个提升当中涉及到材料、成型、加工,甚至还有智能零部件的集成。而由于制造方法的改变,会倒过来影响到智能装备、智能终端的设计理念。过去我们说设计的影响、制造,就是我设计个什么东西做出来。现在可能制造业,达到了这样的制造业水平,倒过来去影响设计理念,所以这是传统制造业的一个改造机会。


二是新的制造业领域,智能技术的发展会出现新的发展机会。比如说过去在很多领域当中不能够想象可以实现什么,但现在比如说无人机,过去从无人机拍照也好、安检也好、安防也好,由于技术没有实现,我们其实很难做到。现在由于技术的实现会出现新的制造业领域,新的制造业方法,新的装备,比如机器人,万人机器人比例中国是倒数的,所以这个市场空间巨大。同样在服务机器人领域里面还有很多的机会,我们从技术的角度出发会看到有很多智能制造新的领域,比如说水面的无人船、无人机、无人驾驶,等等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会创造一些新的制造业的部门或者制造业机会,这个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


三是智能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融合,会催生出一些新的商业机会或者商业模式。我们第一个说是改造,二是说是新的制造业领域,三是出现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会改变传统制造业与消费之间衔接的一种方法,所以这三个领域会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一些投资机会,谢谢。


陈洪武:刚才诸位投资人都提了他们自己的策略、方法论,以及他们重点关注的方向。有关注材料的,有关注从海外引入科技项目到国内的,也有考虑跨国并购的。其实听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智能+”,不管是说用“智能+”去改造行业还是说“行业+智能”,行业内生通过智能化改造改变自己的业态。这里头大家走的路可能不同,但是目标是一样的,共同来提高中国的先进制造水平。


在过去改革开放30年,产生了一个神一样存在的城市,也是一个奇迹的城市。这个城市应该说基本上全世界人都知道,就是咱们的深圳。我这次到国外去看一些展,基本上去跟外国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交流的时候,他们一说起制造业第一句话问的就是深圳。确实深圳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头诞生了很多世界级的伟大的公司,包括像华为、中兴通讯,比亚迪也应该算是深圳的产业。现在的大疆虽然还没上市,但也是深圳的一个世界名片式的公司了。深圳的中小制造业,这次应该说在CES展大出风头,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我这个问题就专门问宏伟,因为宏伟是松禾也是深圳发展起来的,到底深圳有什么样的魔力或者因为什么样的土壤使得这么好的先进制造业能够在这片土地上长大,获得这么大的成功。从你的观察,从松禾的经验,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


袁宏伟:陈总这个问题确实已经超出了我们作为民间的一个投资机构能解释的一个现象了,我尝试一下吧,我用一个小的变量,在1996年开始到2007年,这一段时间松禾一直都在做早期投资,而且很多早期投资是现在大家都经常提及的一些项目,但在当时实际上能够给松禾提供这个资源的只有个别的一些人,一个是我们创始人自己,另一个就是周围的一些朋友,资源非常有限,规模也一直都很小。


但是不一样的就是说从2007年开始,我们逐渐的会有一些的资源进来了。为什么这个的资源会进来呢?当然可能大家不太了解,就是深圳也经历了一个非常迷茫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代工的撤离,然后深圳当时的空心化。下一步应该向哪里去走,深圳就有一篇在民间引起热议的文章叫《深圳,你被谁抛弃》,因为政策红利已经没有了,所有的地方基本上都能提供和深圳差不多的政策优惠,税收也好、土地应用也好,还有就是对民间投资的鼓励都已经用过了,没有形成什么真正的能产生持续力量的这些机会。


那这个时候很早期,深圳确实是在这块起到了一个很大的推手的作用,它还是坚决的把一些中低端的代工,坚持把它迁走了。那下一步怎么做?真正是从零开始。我记得早期深圳每年10月份的叫科创大会还是什么,说是叫全国的,实际上吸引的人并不多。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真的是经过十年的时间,潜心在这个领域真的是踏踏实实的从创新源头做起。深圳的科创委在深圳还是很有号召力的,因为首先他有实实在在的资源。深圳有“孔雀计划”,甚至不光是市一级,区一级也有配套的计划。这个计划是如果你有一个早期项目在深圳,能真正通过的话,总量可以获得一亿元的无偿资助,这些资金对大量的基础性的创新企业,尤其是材料领域的,是获得了真正的支持。所以他能下决心向这个方向走,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还有就是深圳的这些投资机构,一个是松禾是民间的,还有就是国有的深创投,也是大家很感兴趣的一个现象。作为一个国有企业一个正规军,他能把这个创新领域做得这么深入,而且项目的投资阶段也都非常早的,但成功概率也这么高,这就可见他还是有一些独特的设计在里面,资源也在里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个是政策资源,一个是资源两方面结合,踏踏实实去做铺垫的时候就潜心的去做铺垫,十年后大家就看到了。这中间我曾经在美国工作过四年的时间,当时我们投委会的很多人不光不知道深圳,连香港都没来过,听说过香港但是都没来过。我说我家在哪,我家在深圳,只能说它是香港旁边的一个城市。十年后,现在已经不需要再解释深圳是香港旁边的一个城市了,它的GDP已经在2017年已经超过了香港。所以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里面有很多很痛苦的东西,有很多曲折在里面,但你要真正走下来的话会发现基础的东西做好了,后面开花结果是很自然的事情。


陈洪武:谢谢宏伟总的分享,应该说深圳这个地方确实对于我们投资人或者创业者来讲真的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地方,值得大家去挖掘机会。深圳这个城市在先进制造领域这么成功,很好地证明了中国这种有形的手,在经济的引导上的积极作用。其实我认为深圳的成功当然还有另外一块就是人才的聚集与国际化的视野。中国的特点就是人多,人才多,机会也多,但是机会相对于人来讲还是少,所以但凡有一点机会,呼啦一堆人来做。这里头包括创业者、投资人,而且也包括各地方的。我在这儿作为主持人呼吁一下,实际上我觉得中国的产业发展其实是需要引导的,但不能搞大跃进、一窝蜂,如果是这样的话,带来资源的浪费与过度的竞争,其实都是非常严重的。作为投资人来讲,我也是希望我们以后大家一起共同来合作。


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他们一直在催咱们结束,最后给大家简短的二三十秒的时间,介绍一下诸位在未来一年的一些投资方向的思考,或者你们感兴趣的地方,从张总开始。


张兵:我还是重复刚才的观点,重点首先就是说我们会联合国企、央企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龙头去做全球范围内的优质资产的整合,这是我们的重点。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会去扶持优秀的团队,去跟海外的巨头公司合作。比如说跟IBM、飞利浦这样的公司,我们努力把他的技术产品国产化,然后打造新兴的成长的龙头企业,谢谢!


杨静:首先,我们会继续沿着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布局,当下更偏重汽车上游的高端技术企业,如电控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的供应商;其次,“人工智能+制造”是众所周知的热门领域,盛世景也早有相应的布局,我们认为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制造出的产品,无论是从精度上还是需求满足度上都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未来会有广阔的市场;此外,我们还提出了‘物联网+制造’,这是接下来布局的重点,比如智能物流、医疗活体物流等,盛世景已经在海外寻找该领域的优质标的,我们也看好其发展前景。


杨歌:我们投资的话还是二八原则,就是用更多的时间看新兴的产业,但是多看少投,看懂再投,慢慢去看,但是不看不行。另外还是更多投资有价值、有成长空间的。我们更喜欢传统产业升级,包括生产制造、物流仓储、供应链的产业升级,包括物流消费这些仍然是我们的重点投资方向。


王晔:我们就是关注Top1、only1的企业,主要是关注TMT,大消费、升级零售、智能制造等我们都会有涉足。


袁宏伟:松禾很有幸在深圳这个地方,陪伴深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到成为一个智能制造的全球关注的焦点。我们也有信心继续在深圳这么好的基础上,为中国成为一个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做更多的投入,然后分享更大的成果。


于立峰:我还是在智能+的领域多做布局。


陈洪武:抱歉拖堂了,其实我们诸位都是做投资的,我想都有很多话愿意跟大家分享,但是确实时间太少了,想说的话太多,能够争取到的时间太短。所以我觉得借这个机会有幸跟诸位在座的认识,认识了以后就可以再进一步交流。再次感谢大家,谢谢!

标签: # 智能 # 中国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