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妍希 曾怀疑自己不会演戏

01-08 生活常识 投稿:孤像狗
陈妍希 曾怀疑自己不会演戏


图 / 本刊记者 姜晓明


“ 

演戏真的比我想象的难很多。”在此之前,陈妍希的处事法则非常朴素,读书时她的成绩保持在班级前五名,“念书对我来说从来不是多难的事情,念了就有得分,成绩不好就是不用功。”她的骄傲被击碎了,“就觉得,我是不是没有天分做这件事情?”



平底鞋与柠檬水

◇◆◇


和陈妍希聊天是愉快的体验。她会笑着看着你的眼睛,时不时点头,眉眼下的卧蚕和嘴角的梨涡迅速帮她卸下明星的距离感,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聊到好玩的地方,她会带头“哈哈哈”大笑。遇到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她习惯抿嘴,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思考,这时即使打断她,她也不介意,笑眯眯地说“你说”。


采访这天,陈妍希穿雪纺衬衫、牛仔短裙和白色高跟鞋。拍照结束,她第一时间换上平底鞋。“高跟鞋平时能不穿就不穿。”她呵呵笑,坐下来把大衣随意披在身上,打开保温杯,抽出吸管,“柠檬水必须拿这种杯子装,放在塑料杯子里会腐蚀。”


她身上的生活感太强,以至于偶尔会和明星的身份冲突。2011年,她因为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出演女主角沈佳宜,成为“国民初恋”。那段时间,粉丝在街上看到她,时常追着要合影。“一开始是来者不拒的,后来因为我平时实在太邋遢了,这些照片传到网上给我的工作人员造成很大麻烦。”她的解决方法不是让自己向精致靠拢,而是“以后我只在自己不那么邋遢的时候再跟别人合照”。


摄影师余静萍和陈妍希2012年因为拍戏成为好朋友,用她的话说,“陈妍希有点混合,她看起来柔软,好像娇滴滴的,实际上她也有‘傻大姐’的一面。”朋友们见面开玩笑“妍希你好像胖了”。她眉头不皱一下,“胖也正常,反正一直被大家这样讲。”


2013年,因为在新版《神雕侠侣》中出演小龙女,陈妍希遭遇了最严重的“长相危机”。戏还没开拍,造型照就引发了“小笼包”的恶评,青春剧中加分的圆脸成了神仙姐姐的负累。


《 神雕侠侣》


开拍前三天,她在网上一条一条刷评论,越看越难过,躲在房间哭,“当时我对这个角色还没有理顺,感觉人家说你演不好,你就是演不好,就是理亏。”开拍以后,她强制自己不再看评论,试着呈现一个“会笑的,不一样的小龙女”。找到了表演状态,解决了内部矛盾,陈妍希用自黑的方式接受了“小笼包”的称号。


她属于易胖体质,只要演戏就得节食。“不过我只对角色负责,如果角色应该更瘦一点,那就想办法,不是为了角色的话,我觉得我自己这样也挺好。”她职业地理解网友恶评,“你是艺人,你吃这行饭,就是这个样子的。”


前段时间,陈妍希参加湖南卫视的真人秀节目《我们来了》,和蒋欣一起组成“圆包组合”。蒋欣说,“她的口头禅就是‘没关系啊’”,节目录制时,大家要一起参加各种比赛项目,陈妍希永远是给所有人打气的那个。


去年年底,33岁的陈妍希成为妈妈。她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转变。现在儿子“小星星”已经长成二十多斤的大胖小子,她重启事业,下个月将要进组开拍复出后的第一部戏。


“过去一提到陈妍希,大家第一反应基本都是‘邻家’‘初恋’‘甜美’,接下来你有不一样的规划吗?打算以什么样的新形象示人?”


陈妍希想了一会儿,“我可以拒绝标签吗?凡事都有可能,我不想给自己太多限制。”


四年新人

◇◆◇


“你是猪呀,到底会不会演!”10年前,陈妍希在片场被骂了七个月。那是她的第二部戏,初出社会、单纯善良的偶像剧女一号,角色不难,但由于经验不足,“好像怎么演都演不好”。当时的导演以“拍戏快”著称,见陈妍希跟不上节奏,开口就骂。


“我个性比较倔,他越这样说,我越不想在他面前哭。”她尝试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法:每天把现场表现录下来,收工以后回看反思;跟工作人员请教,镜头在哪,怎么走位;看大量的偶像剧研究角色理解……


努力收效甚微,即使台词早已滚瓜烂熟,她还是无法在拍摄时迅速抓住重点。有一次她又被导演骂了,散场后,在片场看工作人员陆续离开,积攒的委屈突然决堤,她崩溃大哭,一路哭回家。


“演戏真的比我想象的难很多。”在此之前,陈妍希的处事法则非常朴素,读书时她的成绩保持在班级前五名,“念书对我来说从来不是多难的事情,念了就有得分,成绩不好就是不用功。”她的骄傲被击碎了,“就觉得,我是不是没有天分做这件事情?”


2006年,陈妍希出演电视剧《换换爱》,那是她的第一部戏,饰演活泼直率的女配角。第一次面对镜头,她感觉到自己说话声音在抖。因为紧张,她脑子里只有自己接下来该说什么台词、做什么动作,顾不得和别人配合,甚至听不见别人讲话。导演常常喊,“妍希,左边一点。”“妍希,右边一点。”工作人员开玩笑说,“不要叫妍希啦,她听不到。”


幸运的是,因为角色讨喜,她的处女作得到认可,第二部戏就接到了女主角。她满心期待地进组,却在导演的高压下,集中暴露了“没有经验”的所有问题。


戏拍了多久,她就被骂了多久。头一天晚上边哭边想“我怎么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第二天硬着头皮继续出门拍戏。回头看,她也讲不清自己当时是怎么调整心态的,“我可能是个天性乐观的人吧,还是新人,还是不懂,不懂就学。”


在2009年凭借电影《听说》提名金马奖最佳新人之前,陈妍希已经默默做了四年“新人”。这四年中,她基本每年只拍一部戏,收入无法维持日常生活,不得不靠父母接济。


“我只想要做梦” 

◇◆◇

陈妍希最初的表演热情来自在美国读大学时的歌舞剧选修课,这门课的期末汇演也是她的舞台首秀。她站在学校小礼堂的舞台上,面对台下一百多位观众,唱了《悲惨世界》的插曲《Castle On A Cloud》。这两三分钟改变了她的人生选择,“表演好有趣,是个创造的过程,你用不同的方式去诠释,就会有不同的呈现。”


2005年大学毕业,陈妍希放弃原本所学的行销专业,从洛杉矶回到台湾,想要成为一名歌手。当时台湾演艺圈流行“戏包歌”同时行销的模式,前辈建议她,可以先演电视剧,之后争取唱这些剧的主题曲,于是她做起了演员。虽然直到2012年才有机会唱歌,但她从演戏中感受到了比唱歌更大的“表演魅力”。


陈妍希的微博签名是“我只想要做梦”。“拍戏就像造梦,都是假的,但是在梦的那个当下你是确信和相信的,所以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都可以在那个梦里去完成。”


2009年,陈妍希还在梦想和现实的差距中摸索方向,爸爸建议她,“要不给自己设一个期限吧,如果还不行,就试试别的工作。”期限还没定下,她遇到了《听说》。


郑芬芬导演原本打算找真正的听障人士来出演电影中的女二号小朋——一位倔强的听障游泳运动员。考虑到戏剧效果和情感表达,开拍前两周,她打电话问陈妍希:“敢不敢接受挑战?”


陈进组的时候,其他演员已经就位。“我一开始很害怕.”郑芬芬记得,这个角色距离日常生活经验很远,她心里没底。最终确定角色的时候,剧组还组织了一次听障人士对陈妍希的面试。


“面试官要求她学狗叫。”郑芬芬印象深刻,“我事先不知道有这个环节,他们一提出来我都吓到了,很怕妍希会觉得,这是不是在羞辱我?但她没有,她很配合地学了。”看着这位“长得与世无争、天真烂漫”的姑娘卖力地用肢体语言和喉咙呜咽学狗叫,导演事先的担忧消解了大半,“她理性、职业,性格很好。”


因为进组晚,准备时间有限,她每天上午学游泳,下午学手语,晚上拍戏。为了角色,她一个月只喝蜂蜜柠檬水,瘦了十斤。


剧组有的演员拍戏不耽误生活,前一天晚上跟朋友喝酒,第二天还能迅速进入状态。陈妍希不行,只要在拍戏,她的精神就是紧绷的。拍《听说》的一个月,她在片场尽量用手语沟通,对声音不做反应,回家就戴上耳塞,“试着用他们的方式去生活。”


凭借这个角色,陈妍希入围当年的金马奖最佳新人,郑芬芬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她,“特别为她开心,那么辛苦,终于得到了肯定。”至此,表演这个梦“才好像有出路了”。



“即使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也总要继续” 

◇◆◇


 “当明星”从来没在陈妍希的童年梦想里出现过。爸爸是商人,妈妈是老师,他们对陈妍希的所有期待只是“平安快乐”。


小学五年级前,陈妍希一家三口和外公、外婆、叔公住在同一个院子里,她在不同场合几次讲过三位老人家的故事。外婆每天早上站在门口送家人出门,陈妍希去上学前,外婆会冲她喊“亲亲”,她就抱住外婆亲一下她的脸颊。外公叫陈妍希“小果果”,他有乡音,别人以为他说的是“小狗狗”,陈妍希知道,他的意思是“开心果”。叔公是外公的堂弟,他出门从来都是坐公交车或者走路,却经常塞钱给陈妍希打车。当时台湾有一种硬币停产了,陈妍希觉得好玩,见到就攒着,叔公也帮她攒,直到不住在一起了,每次见她都还从口袋里摸出来给她。


直到国中毕业,父母分开,陈妍希遇到人生中第一个挫折。她提出要去美国读书,“和妈妈去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吧。”陈妍希喜欢美国校园的氛围,开放、自由,她依然保持着优异的成绩。慢慢长大后,她也理解了爸爸妈妈的选择,“虽然分开了,他们都还很爱我。” 


“我从小处在一个蛮有安全感的环境,在家里得到很多爱,所以个性乐观,有种莫名的自信。”这股劲陪陈妍希渡过了非科班演员艰难起步的头几年。


《听说》之后两年,她凭借《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再次入围金马奖,这次的奖项从“最佳新人”变成了“最佳女主角”。2012年初,这部戏在内地上映,陈妍希也真正被大众认识。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那些年》上映后的一整年,她每天都在工作,宣传、活动、广告、拍戏。有一天在片场,她突然全身肿起来,手划过的皮肤非常痒,当晚就开始发烧,医生诊断为压力过大引起的“荨麻疹”。“那个当下都没有办法去调整了,只能撑着。”


2012年,摄影师余静萍和陈妍希一起在巴黎拍了一部十几分钟的短片《她,一个人的旅行》。短片由四小节组成,都是余静萍特意为陈妍希写的,其中有一段是让她蒙住双眼,赤脚走在一条有几百年历史的石板路上。“我原来不认识她,但我看过《听说》,我觉得她身上有很坚毅的样子。”余静萍说。


当时,《那些年》备受瞩目,陈妍希几乎被定格在“小清新”“女神”之类的形容词上。初次见面,余静萍有些忐忑,她不确定陈妍希能不能放下包袱接受自己大胆的设计。


“我想让你走这一段路,这很像你现在的处境,你以为你走得很好,光鲜亮丽,实际上没人知道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我们都是很盲目地在生活。”余静萍讲完,陈妍希眼圈红红的。当时正是冬天,陈妍希脱下鞋子,蒙住眼睛,跌跌撞撞地走了那段路。


5年过去了,陈妍希再次回忆起那场戏,“即使不知道下一步路是什么,也总是要继续,就像人生一样。”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第533期

原标题《陈妍希  我可以拒绝标签吗?》

文 / 本刊记者 杨静茹

编辑 / 翁倩 rwzkstar@163

标签: # 她的 # 角色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