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的神话对比

01-07 生活常识 投稿:想和月亮私奔
中日两国的神话对比

刘楠

摘要:当前,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文化传承的区别,不同地区间神话形式与神话内容也呈现出大同小异的差别。对此,了解神话传说间的异同之处,有助于认知不同地区间文化的特色与价值思想的差异。因此,本文站在神话比较的思维视角下,在剖析中国神话涵盖与特点的同时,以对比为手段解析日本神话的涵盖与特点,从比较相邻两国文化的异同入手,探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毕竟下,神话内容诠释的思想与意象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中国神话;日本神话;比较分析;研究探讨

前言

神话作为人类心智尚未成熟时期,对超出自身理解范围的自然现象进行盲目崇拜下诞生的文化形式,是一个民族思想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具体体现。即使在数千年以后的今天,文化昌明的现代社会虽不相信神话内容中描述的神灵形象,但对神话中表述事件的研究却从未停止,对神话内容的喜爱也未曾减退。其实,详细了解神话的诞生过程,其虽然并非全然反应古早事件的真实情况,但在一定程度也客观记录了人类远古时代对未知事物的探求心与想象力。可以说,在科技无法触及的人类早期,神话作为宗教崇拜的基础填充了原始人类对精神世界与自身起源的追求,并客观记录了知识与科技普及之前,人类思想与价值的发展取向,为现代社会研究历史,剖析社会思想构成奠定了科学基础。

一、中日神话的涵盖与特点

分析中日神话的异同之处,率先应对两国神话的涵盖与特点有所了解,科学认识到两国神话的涵盖内容与具体特征,才能客观且科学的认清中日两国神话间的相似与差异,并能就此探究出不同地理环境下,文化的差异对思想、价值的不同影响。

(一)中国神话的涵盖与特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历史上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历史记载未曾断层,因此在众多古代文明之中,中国历史最为详尽并最为具体。不过,即使拥有详尽且明晰的历史记载,我国的神话传说却也是极具中国色彩,并更为完整独立的恢弘篇章。相传上古时期天地未分,名为盘古者于混沌中苏醒,其手持利刃开天辟地,在一片混沌中划出界限,促使轻者为天,浊者为地,最终形成天地分明世界。然而,这种说法在我国神话传说中仅为创世说法之一,另有史料记载创世言论,认为天地万物皆由巨人身体幻化,无论日月星辰,亦或山川河流,都来自于创世巨人的血肉身躯。当然还有另一种创世神话则较为科学,在此神话中,世界诞生源自于自然演化,并没有认为因素掺杂其中。由此可见,在当时人类心智尚未成熟的年代,对于世界诞生因由的探究已然具备相当成熟的思维,也呈现出多元化、多视角特色。无独有偶,详细了解中国神话体系中其他神话内容,无论是女娲造人、女娲补天,亦或是日月诞生、洪水灾难等都拥有不同的说法。民族的差异与文化的迥异促使中国神话体系错综复杂,同一事件的记录均有复数的版本,以至于中国神话本身即存在延续性特征,又具备矛盾性特点,既有形成体系的可能,亦有相互博弈的冲突点,不仅吸引着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同时亦增大了神话本身的可读性。

(二)日本神话的涵盖与特点

在日本的神话传说中,世界的起源由混沌为始,后固化为天地,便由了天与地之别。其中,天名为“高天原”,里育有男女神明各一,分别为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二神从天而降,于天浮桥上扎矛起舞,举行相遇仪式并结婚,后孕育江河路海。然而,不幸的是,伊邪那美在诞下火神之际受火焰灼伤,最终不治身亡,伊邪那岐甚为愤怒,斩火神祭奠亡妻仍不解相思之苦。为寻回亡妻,其前往黄泉国预迎妻子,却在等待过程中不听妻子忠告,窥见妻子腐败之姿,引发妻子怨恨,最终只身逃离黄泉国。对此,伊邪那美愤恨之余扬言每日会带走伊邪那岐统领国家一千居民,而伊邪那岐为保证国民的增长,只能建造一千五百个产房,用每日诞生一千五百居民来应对伊邪那美的报复。后来,伊邪那岐从黄泉国回来,利用河水进行祓禊仪式,在诞生了众神后生出了自己最为满意的三个孩子,分别是天照大神,月读命及素戋呜尊等“三贵子”,被伊邪那岐分派管理高天原、夜国与海洋。自此,日本神话的九州诸岛,日月山河都有了其掌管者,日本的起源神话形成了完整的世界格局。

当然,除日本起源神话之外,日本现代神话体系中还融入了诸多异国文化元素于其中,以七福神为例,深受日本人崇拜的七福神其神姿原型囊括了佛教、道教、如神道教、婆罗门教等诸多教派中的神祗形象,于室町时代开始流行,直至今日仍于日本各地均有庙宇。此外,稻荷神作为日本农业之神,其原型来自于日本神道教,直至如今仍然深得日本人敬重。总体来说,日本的神话传说在原本起源学说的基础上,結合了外来文化与本身文化的融合,最终衍生出如今繁多而复杂的神话体系,充分展现着日本人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认知。

二、中日神话的共同之处分析

了解中日神话的涵盖与特点后不难看出,中国作为日本的邻国,在文化渗透与影响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日本神话体系中可看到中国神话中神祗形象不足为奇。然而抛开文化影响下中日神话的相似之处,从内涵意蕴的角度剖析中日神话的共同点,其大体归纳如下:

(一)反抗权贵的革命精神

神话虽然是人类对未知自然现象的联想与理解,其中还掺杂了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于其中,但归根到底,神话的内核仍是呈现人类思想的关键,潜移默化的展现着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对此,详细分析中日神话的异同之处,其二者中透漏出的反抗精神如出一辙,彰显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风格背景下,人类精神的不屈与顽强。例如,在中国神话中有后羿这一形象,其原本应为天神,奉帝俊之名下凡平定“十日之灾”,不顾惹怒帝俊射杀其太阳九子,最终被帝俊贬下人间;无独有偶,日本创世神伊邪那岐最钟爱的三子之一的素戋呜尊,虽然掌管海洋却时时挂念于地狱受苦的母亲,不惜惹怒伊邪那岐也要表达自己的哀思。遭到伊邪那岐驱逐之后,素戋呜尊以前往“高天原”拜别姐姐日照大神为名,大闹“高天原”,甚至惹得姐姐闭门不出,日本暗无天日。从以上两则神话故事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在其神话内核中都凝聚着反抗权贵的精神,渗透着不畏强权的风骨。

(二)征服自然的逆天精神

在中日神话的相似点之中,反抗权贵的革命精神只是其一,在此之外,神话中征服自然的逆天精神在两国民间传说中也具备相似性。以“女娲补天”神话为例,面对天崩地裂的自然灾害,大地之母的女娲不辞辛劳,冶炼五彩石修补苍天,砍断巨鳌四足支撑天柱,最终平定了自然之灾,拯救了利民苍生。相对的,在日本神话中,伊邪那岐最小的儿子素戋呜尊,在巡查出云国时发觉国土狭小,便以神力引他地领土填充出云国,并用木桩与绳索绑缚国土,以防其飘走。凡此种种人定胜天的民间神话数不胜数,两国人民在本身的思想意识与价值形态的形象下,均在神话中展现了共同的思想意态,不得不说这种逆天而为的具象表现之中,内涵深远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潜意识思想,是人类不甘现状,用于拼搏的内涵化表达。

(三)保护黎民的英雄精神

反抗权贵,征服自然在中日神话中展现的淋漓尽致。然而,细究两者精神诞生的因由,保护黎民的英雄主义精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神话中的后羿,之所以得罪帝俊,其根本原因是为拯救受苦苍生,免受“十日之灾”;不辞辛劳的大地之母,之所以冶炼五彩石,抽剑斩妖魔,其最终目的也是为黎民苍生幸福考量。相对的,日本神话中别具一格的素戋呜尊,其出走出云之际,为深受八岐大蛇滋扰的百姓,用计斩杀八岐大蛇,成就了其英雄之名。由此可见,无论是中国神话中的神仙,亦或是日本神话中的神,他们的心中都具备温柔而又善良的心,同时亦具有坚强而又勇敢的意志,不畏权贵,不屈自然,勇敢无畏,拯救黎民苍生。

三、中日神话的差异之处分析

中日之间仅隔海相望,文化互通由来已久,二者之间神话的相似处十分相近,说明在为人的基础意识形态上具有相通点。然而,地域差异、文化差异与思想差异在奠定了基础意识形态相似的基础上,同时也造就了两国神话的本质性差别。

(一)思想意识的差异性

两国神话的本质性差别之一便是思想意识上的迥然不同。在日本的神话故事中,神与皇权之间原本并无直接关联,那一时期的神话朴素而具有地方色彩。然而,日本皇室为巩固王权的集权,在自身统治期间逐渐将皇室的起源与神话传说相融合,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神话从“神代”向“人代”延续,进而巩固皇室在日本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现代日本起源神话故事不再是单纯的民间传说,其意识形态中夹杂了政治思想于其中。相对的,中国神话在一定程度上虽与政权社会有所牵连,但其与日本神话的差异之处在于,中国的神话中更多宣扬的是仁德治政,因此无论是尧舜禅让,亦或是大禹治水,其中透漏出的都是英雄与领导者的仁心。当然,在历史的演化下,封建统治时期用神话与迷信束缚人心,这一时期的传说中皇帝为真龙天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巩固政权的核心与神无关,更多的源自于图腾崇拜的衍生。由此可见,对神话认知的思想意识,两国之间拥有本质性的差异。

(二)歌颂侧重的差异性

思想意识的差异决定了中日神话在歌颂的侧重上拥有本质性的不同,从众多的中日神话对比来看,日本的神話中侧重于歌颂神话人物的智谋与勇敢,无论是斩杀八歧大蛇的素戋呜尊,亦或是智勇双全,深受后世敬仰的小碓尊,均是日本神话历史上浓墨重彩描写的神话英雄,他们果敢而英勇,智谋高远,是日本神话历史中歌颂的主要形象。相对的,中国神话故事中歌颂的神明形象则更为温和与坚贞。“夸父逐日”的传说中锲而不舍的夸父直至如今仍是中国人心中坚韧不拔的象征;鹊桥相隔的牛郎与织女则展现着中国人对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中国人对责任意识的认知与对无畏精神的颂扬;湘妃竹由来的神话传说则是人们对忠贞爱情的歌颂与赞美。可以说,中国神话中歌颂的内容极具中国传统思想特色,将“仁、义、礼、智、信”等五常思想展现的淋漓尽致。

(三)英雄塑造的差异性

在中日神话故事中,对于英雄形象的塑造其实也有着细微的差异。例如,素戋呜尊作为斩杀八歧大蛇的英雄,其的出现其实源自于巧合,先被伊邪那岐驱逐,后被“高天原”赶出,出走出云之际巧遇妖邪才将其斩杀。相对的,更多时间里日本的英雄神话都伴随着英雄的好运,好人有好报的道理在其神话体系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苇原中国主神大国主神,与兄弟一起求娶美貌的八上媛,途中大国主神救了白兔,因此有幸迎娶八上媛;海边渔夫浦岛太郎从稚子手中救下乌龟,便受邀造访龙宫,看尽了海底美景。相对的,中国神话在塑造英雄的过程中,更多的借助刚毅与果敢来打造英雄形象。弯弓射日的后羿天生神射手,锲而不舍逐日的夸父从始至终都展现着坚强与不屈的精神。由此可见中日神话对于英雄形象的塑造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善良获得好报与生来刚毅坚强都展现了人性美好的一面,但其呈现的文化与思想的差异却泾渭分明。

综上所述,中国与日本作为隔海相望的邻国,在很早之前便已经建立了通商贸易与文化交流。因此,两国之间的神话传说中具备相互杂糅的内容,并在内容形式上存在相似点。只是,地域差异、思想变化与价值观迥异也造就了中日神话的差异之处,并由此保证了各地区神话彰显的思想意蕴与意识形态千奇百怪,各具风情。

【参考文献】

[1]叶舒宪.中国的神话历史——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J].百色学院学报,2015(01):33-37.

[2]董楚平.中国上古创世神话钩沉——楚帛书甲篇解读兼谈中国神话的若干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16(05):151-163.

[3]李川.试论《山海经》中的神话系统——中国神话系统研究之一[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02):28-31.

[4]蔡震.从女性创世神话走出的《女神》——《女神》与日本文化之一[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5(01):31-41.

[5]何新.扶桑神话与日本民族起源——《山海经》中远古神话的新发现[J].学习与探索,2015(Z1):21-29.

[6]陈建宪.精神还乡的引魂之幡——20世纪中国神话学回眸[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135-140.

[7]王毅.中西神话土壤与中国神话典型形态——兼论“中国神话贫乏论”的缘由[J].中华文化论坛,2015(02):140-144.

[8]杨利慧.一个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神话——倭纳及其《中国的神话与传说》[J].湖南社会科学,2014(01):155-160.

[9]犬饲公之,郝蕊.《三国史记》、《三国遗事》的始祖神话——古代朝鲜、日本及中国神话之比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60-66.

[10]葛慧玲.日本神话中的“理想女性”的原型——关于天照大神的考察[J].文学界(理论版),2015(12):81-82.

[11]徐晓光.瓜、桃、竹与人的出生——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日本植物崇拜神话比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37-43.

[12]徐晓光.清浊阴阳化万物——日本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创世神话比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42-47.

[13]窦重山.工笔重彩绘神奇──评刘毅著《高天原浮世绘──日本神话》[J].日本研究,2016(01):95-97.

[14]周颂伦.日本文化研究的一个启示──评《高天原浮世绘—日本神话》[J].外国问题研究,2016(01):8-10.

[15]王介蓉.诗歌与历史神话与政治——《日本杂事诗》中神话诗论略[J].丝绸之路,2014(06):59-61.

标签: # 神话 # 日本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