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天堂的美国牧歌(一)

01-04 生活常识 投稿:森与雨露心
荒野天堂的美国牧歌(一)

Song of the Open Road

A foot and light-hearted I take to the open road,

Healthy, free, the world before me,

The long brown path before me leading wherever I choose.

Henceforth I ask not good-fortune, I myself am good-fortune,

Henceforth I whimper no more, postpone no more, need nothing,

Done with indoor complaints, libraries, querulous criticisms,

Strong and content I travel the open road.

——节选自《大路之歌》 作者:沃尔特·惠特曼 1854年

题图画:人生的远航——儿童时代 作者: Thomas Cole

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后,开始闭门拓展疆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这个新兴国家的开始跨越阿巴拉契亚山脉,向西一直延展到太平洋沿岸。如上一篇所述,在这段时期内,新兴的美国忙于拓展疆土,忙于与处于石器时代的印第安人作战,也忙于管理经营来自非洲的奴隶以保证其南方种植园经济的迅猛扩张。大部分美国人并没有心思来进行文艺创作,更谈不上建设本民族文化,就如19世纪30年代托克维尔或者之后亨利·亚当斯所感受到的那样。

1803年,美国从法国手中以1500万美元价格购买了南部称为路易斯安那的广大地区,1819年又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东南部的弗罗里达。1846年,美国与英国签订合约,将北纬49度的国界线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沿岸,随后美国和墨西哥又爆发了美墨大战,取得这场战争胜利后购买了墨西哥的大约95万平方英里的国土。

至此,美国的国境线从阿巴拉契亚山脉推进到太平洋沿岸,成为一个横跨两洋的大国。一直韬光养晦的美国,在建国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并没有在国际事务上发出自己的声音。直到1823年,詹姆斯·门罗总统(President James Monroe)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提出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门罗主义”就此诞生,这一主义简言之就是强调:“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门罗提出的这一国策,从客观上为美洲各民族脱离欧洲殖民统治起到积极作用。

如果有机会徜徉美国各地的博物馆,你会陶醉于这一段以西进运动为主旋律的各种藏品、介绍文字或者影像资料,这些史料让你眼花缭乱,在听惯了各类牛仔们的勇敢、印第安人的悲情、淘金者的冒险、地产商的投机故事之后,也许有一些画作会让你眼前一亮。

这些画作的作者大部分是当时新到美洲的欧洲移民,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审视着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片土地上宏伟、壮阔、荒凉或是妩媚、妖娆的自然景观。

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脉 by Albert Bierstadt

卡茨基尔山谷 by Thomas Cole

在西方艺术史上,风景画长期以来仅仅是宗教祭坛画、人物画的陪衬。17世纪,法国画家克劳德·洛兰 (Cluade Lorraine 1600-1682年)将这一绘画分支进行了提炼和升华,形成了欧洲风景画的范式。洛兰一生大部分在意大利度过,他长期观察了罗马附近的坎帕尼亚(Campagna)风景,那里有着平原和山丘,其间点缀着罗马时期的古迹,他将这类具有历史形式感的场景用精致的笔法表现出来,其中的建筑与人物都沐浴着金色的光线,营造一个自然与崇高人文建筑相结合的理想世界。洛兰的这些风景画,深刻地影响了之后一个多世纪欧洲对风景画的审美标准。

克劳德-洛兰 向阿波罗献祭场的风景 1662-1663年 174*220

直到19世纪,洛兰所创立的井然有序,优雅、高贵、单纯而宁静的理想田园风景,被工业革命的喧嚣打乱了。英国人威廉.透納(William Turner 1775-1851年)立志要赶超洛兰,他描绘的一部分主题包括暴风雪、海浪、汽船、火车等等,在透納的世界里虽然也有金色的光芒、银色的空气,但这个世界却显得很不安宁并且不断运动着,自然在透納的画面中常常是狂暴无序的,让人联想到浪漫、崇高和壮丽等等字眼。

另一位对传统风景画进行大胆突破的,是比透納晚出生一年的英国人康斯特布尔(John.Constable 1776-1837年),这个磨坊主的儿子在艺术上主张到生活的源头——自然中去寻求完美。也就是在美国人提出门罗主义这段时间,他创作出自己最著名的一副风景画——干草车。这幅1821年绘制的风景画,在三年后送到了巴黎参加沙龙展,获得了金质奖章。据说当时的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在展会上看见这幅作品后,赶紧回家将自己正在创作的《希阿岛的屠杀》上的天空重新绘了一遍,德拉克洛瓦说:“康斯特勃给了我一个优美的世界”。

干草车 约翰·康斯特布尔 1821年 130 x 185 厘米 国家美术馆 伦敦

康斯特布尔的《干草车》,仅仅描绘了自己眼睛所见的一处普通景物,其中的小屋、枯木、水池并不是理想中的诗意田园,从传统审美角度看,这并不符合风景画创作的主题,但他却赋予这些普通景物以艺术美。他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教条地遵守古典主义的传统。

正是经过透納与康斯特布尔这一代画家的努力,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欧洲的画家们开始走上一条与传统决裂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不久后就会产生更大胆的一个流派:印象主义。

19世纪二十年代,康斯特布尔用自己的眼睛征服巴黎之际,在遥远美国的哈德逊河畔,一个新的绘画流派也正在形成。这就是哈德逊河画派(Hudson River School)——一批以美国自然景观为主要创作题材的移民画家,这是属于美国本土的,第一支可以书入美术史中的画派。

这个画派从20世纪开始,直到80年代,前后经过3代艺术家,他们留下的这些画作不仅可以见证美国风景画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一直到印象主义的风格变迁,这些变迁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欧洲画坛的影响,同时,也更是见证了美国文化自我意识的诞生过程。

哈德逊河画派的风景画脱胎于欧洲古典主义风景画,在画面的布局、色彩的运用及明暗对比等技法上,也沿袭了欧洲古典主义风景画的手法。但他们对这片新发现土地的热情也常常使他们控制不好这些明暗光线的变化,有些画面的色彩过于饱满、对比过于强烈,缺乏稳重的中间色调,这类艳丽的画风有几份像我们刚刚改革开放之初那些照相馆中的背景。

哈德逊河画派第一代画家Thomas Cole:荒野中的圣约翰

哈德逊河画派第一代画家Thomas Cole作品

以上为哈德逊河画派第二代画家 Alferd Thompson Bricher 作品

尽管如此,哈德逊河画派的出现,无疑标志着美国艺术开始摆脱欧洲的影响,逐步显露出自己民族的独特性格。风景画开始取代从殖民地时期开始流行的肖像画,成为美国19世纪最流行的画种。这类风景画作者的技法,相比他们的欧洲同行们,并无任何过人之处。但他们忠实地描绘了自然对象的客观美,在艺术手法上虽然缺乏突破,但反映了自己和这个新世界一种种自然、积极的沟通情愫。这些画家和他们的作品,就像荒漠之下的一些涓涓细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流淌,这些艺术作品开始滋养着忙于在荒野奋斗以求生存的同胞们。

他们带着主人翁的情怀,不断描绘的这片土地上各类新奇的景观,流露出自己对这片土地的赞美之情。如今的我们在欣赏这些充满怀旧和浪漫主义情绪的画作时,常常艳羡那个时候,还没有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之前的美国,她犹如一位处女。无论是清洁的空气,还是沉默的山脉,以及点缀其中的包括印第安人在内的劳作者们。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出版过一本介绍该画派的书,名字American Paradise。的确,那时的画家们所面对美国,正是一个宛若天堂的牧场。除了忠实地记录自然景观外,哈德逊河画派的创作理论也部分反映出美国人自己的自然观。与他们的绘画技术相比,这也许更加重要,他们的画作反映了一种全新的,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哲学思考,也赋予其一些宗教情怀。

欧洲的风景画家们,无论是早期的洛兰还是后来的莫奈等印象派画家们,他们所面对的自然都是经过人类改造过的自然。而美国的这类画家们,有机会面对那些从未被人类改造过的世界。19世纪的美国,依然拥有未被开采过的自然景观:海岸线边的沙漠荒岛、西部大峡谷、黄石公园、阿拉斯加的冰原、夏威夷群岛的火山等等,都成为他们的绘画主题。

以上为哈德逊河画派第二代画家托马斯 莫兰 (Thomas Moran)作品

哈德逊河画派从19世纪20年代一直延续到80年代,人们按照哈德逊画派的活动时间,将这些画家分为三代人。第一代哈德逊河画派的画家中,包括有T.道蒂﹑A.费希尔﹑T.科尔﹑H.英曼﹑C.科德曼是哈得逊河画派的第1代。第一代画家的活跃时期,与美国人的独立精神形成互相辉映。

19世纪30年代,美国超验主义(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在爱默生和梭罗等人的推动下兴起,成为美国思想史上重要的解放运动。这些文学和哲学运动,继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之后,开启了美国人精神独立的序幕,爱默生通过《美国学者》呼唤:更多地关注美国本土,追求美国本土的独创性。

而作为美国本土的第一个画派,哈德逊河画派的画家们也深受这些思潮的影响。他们开始寻求与欧洲大陆的精神母体断乳,开始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立,推动着美国民族意识的崛起。

(本文为《从巴黎到纽约,美国现代艺术》第二篇,哈德逊河画派第一部分。)

标签: # 美国 # 风景画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