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比你想象中的要厉害,只是老年有点老糊涂了......

01-03 生活常识 投稿:陪着眼泪
钱学森比你想象中的要厉害,只是老年有点老糊涂了......

1

今天的人们,可能意识不到钱学森有多牛。

 

人们说到某个名人的成就,用的最多的词是“国内著名的”,而钱学森则是“世界著名的”。

 

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美国人曾评价他一个人能顶五个师,而毛说他比五个师还要强。


美国火箭专家克拉克评价:中国归国学人当中,无人重要性能出钱学森其右。

 

克拉克所言不虚。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1960年,钱学森回国后五年,我国第一枚仿制型导弹“东风1号”发射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邓稼先主要是在制造原子弹、氢弹上有功,而钱学森的主要贡献在于运载火箭上。没了运载火箭,再牛逼的导弹、卫星也发挥不了功力。


如果不是钱学森这样的专家当好奠基人,我国导弹技术、航天技术绝没有今天这样的水平。

 

当年钱学森回国,并不是很顺利。得知他想回国,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工作的证书。


美国海军部次长听闻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之后,移民局抄了钱学森的家,还把他本人关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凉的小岛上。白天,他被无休止地审讯,夜里也不让他睡觉。


钱学森被关押了15天,体重减少了15公斤。最后,还是加州理工学院送去1.5万美元保释金后,他才被释放。


美国海关设置了重重障碍阻止他回国,没收他的书籍和笔记本,甚至把他软禁了5年之久。

 

又是非常重视知识分子和人才的周,在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时,要求钱学森回国,但被拒绝。之后,周一直密切关注着钱学森的回国问题,经多方沟通,终于促成此事。


1955年9月,钱学森携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踏上了回国的旅途。

 

▲钱学森一家,很和谐美好的样子


美国一开始为何扣留钱学森?因为他们怀疑他是红色间谍,而且他掌握了大量军事机密。

 

当然了,钱学森本人很牛逼,也是原因之一。


他曾经撰写出美国首部全面系统论述喷气推进原理和导弹性能的长篇报告《喷气推进》,后来这篇报告成为美国空气动力学研究生和军事工程师必读的教材,在美军内部被奉为经典。


▲学霸钱学森的手稿,来了解下?


在美国,钱学森也做出了不少贡献,有人评价他“使美国成为世界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之一”。

 

二战后,德国失败,已加入美国国籍的钱学森还审讯了另一位德国导弹大师——鲁道夫·赫曼,获得不少绝密技术信息。后来,美国联邦调查局认为钱学森所知的机密信息五年后就会变得过时而没有用处,才放他回了国。 

2


钱学森是辛亥革命那年出生的。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曾留学日本,民国时期在教育部任职。


钱学森三岁随父母进京,接受正规的现代教育。三岁的时候,钱学森就能背诵很多古诗词,还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计算出一些加减法。

 

上小学的时候,每次他和同班同学比赛扔纸飞机,总是扔得最远的一个,而且还非常准确。那时候他已经懂得,把飞机折得有棱有角,能减少空气阻力。

 

小学毕业的时候,钱学森的各科成绩名列前茅,成为老师培养的重点学生。别人是学霸级的人物,而钱学森是“学神”。


据说当年他上课时几乎从不听讲,只看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书,但每次考试他都能遥遥领先其他学生。别人考及格都很难,而他几乎可以拿满分。

 

▲青年时代的钱学森萌帅萌帅的


钱学森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经认识了自己后来的妻子。其实,何止是“认识”,两人还差点成了“兄妹”。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与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忘年交,两位父亲还都去过日本留学。

 

蒋百里的名头,要比钱均夫大很多。他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时候,轻松夺魁,在所有日本毕业生面前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剑带走了。


▲蒋百里,1938年病逝。他是一个性子特别烈的人,曾经因为自己的主张得不到官方支持,他觉得自己愧对学生而当着学生的面拔枪自杀,后来被侍卫救了下来。他不是军事家,而是一个军事教育家,虽然名叫将军但实际上没有兵权。


从日本留学回来后,蒋百里去了德国留学,回国先后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及代理陆军大学校长,还当过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他出版的军事论著集《国防论》非常有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白崇禧等人。

 

1923年,蒋百里带着夫人和五个漂亮女儿到钱均夫家聚会。钱学森的妈妈看到这五个女儿,很羡慕,因为她只生了钱学森一个儿子,一直盼望着自己家里也能有个女儿。


▲蒋百里和他的日本妻子、女儿们。蒋百里的夫人也就是蒋英的妈妈是日本人,她非常爱蒋百里,嫁给丈夫以后就跟日本切断了联系,日本侵华时她痛斥日本,还跟随女学生一起跟中国伤员包扎伤口。蒋百里去世后,她独立抚养五个孩子长大,不让孩子们学日语。这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日本女性,请记住她的名字:佐藤屋子。

 

钱妈妈提出来想过继一个女儿过来,蒋妈妈欣然同意,就这样,4岁的蒋英被接到钱家,并有了一个新名字——钱学英。不过,蒋英只在钱家呆了几个月就闹着回家,因为12岁的干哥哥钱学森不跟她玩。

 

不过,在一次家庭聚会上,钱学森与蒋英一起唱《燕双飞》,让两家人觉得这俩孩子挺般配,有意让他们结为秦晋之好。

 

▲少年时代的蒋英,也很萌啊


钱学森后来考上上海交大,毕业后去了美国留学。蒋英也跟着父亲游历欧洲,先是去了德国学习钢琴,后来又去了比利时学声乐演唱。

 

在比利时,蒋英被介绍给蒋纬国,不过两人没成。据说是因为蒋纬国要回国做事,担心没空谈恋爱。

 

▲年轻时的蒋纬国,帅炸


▲当然了,钱学森的颜值也不差


40年代,钱学森和蒋英各自在海外镀金,都取得不小的成就。蒋英于1943年在瑞士一场各国女高音比赛中名列第一,为东亚获胜之第一人。钱学森也和导师冯·卡门共同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小有名气。


▲钱学森当年真是牛上天的人物,自由出入美国五角大楼。这张照片里,有三个著名的科学家,左一为钱学森的师祖普朗特,后来为希特勒效力;又为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为美国效力;中为钱学森,后来为中国效力。二战后,钱学森和冯卡门审讯他们的师祖普朗特。


1947年的上海,钱学森归国,这时的他已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很多人想给他介绍对象,甚至有托蒋英做媒的。蒋英也郑重其事地帮着牵线搭桥,岂料钱学森看中的是自己。


那时,钱学森应邀在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一次学术讲座,蒋英一个人去听了。讲座结束后,钱学森突然提出送蒋英回家,并跟蒋英表白:“跟我去美国好吗?”蒋英很是吃惊,回答他:“不行,我有男朋友了。”钱学森说:“我也有女朋友,但从这儿就开始,你的男朋友不算,我的女朋友也不算,我们开始交朋友。”

 

当时两人是不是都有男女朋友,我们无从知晓。我们只知道,后来他们相爱了,结婚生子了,相濡以沫走过了六十几年。

 

据说蒋英跟钱学森结婚时,她姐姐表示反对,因为钱学森是个“书呆子”,以前带女朋友去参加聚会,结果在半路上把女朋友弄丢了。

 

婚后,蒋英也见识到了钱学森书呆子的一面。他经常吃完晚饭就跑到自己房间里去看书、搞研究,不搭理新婚妻子。蒋英对此没有太大的怨言,她很会自己找乐子,结交了很多朋友,到后来连钱学森的朋友都很喜欢跟她玩。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想回国却被软禁,蒋英一边带孩子,一边应付特务的纠缠。钱学森也体谅太太的辛苦,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做饭给老婆孩子吃。

 

▲蒋英的美貌真不是盖的

 

钱学森回国后,受到重用,经常受周、毛接见。在大陆,他享受的是副总理级的待遇。


1957年,中国和苏联还没闹掰,在军事技术领域有广泛的交流。钱学森被派往苏联考察,但苏联方面嫌他职务太低,毛、周马上授予了他中将军衔。


文Ge时期,钱学森很多同事受到迫害,他自己也如站针毡。周知道后,立马拟写了一份


▲周和钱学森,周是真的很爱才



▲毛和钱学森

 

他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一有时间就往实验室跑。而那时钱学森的工资只是象征的一点,只勉强可以维持生活。可你知道他在美国的年薪有多少吗?大约是10万美元左右。

 

有人算了这样一笔帐:50年代的10万美元,购买力相当于是现在的90万美元(当时一辆福特轿车价格不到2000美元),差不多是人民币600多万。钱学森放弃那么优越的条件想回国效力,真的只是出于一腔爱国热情。


蒋英说,钱学森回国后,经济上并不宽裕。他原本爱好摄影,后来觉得玩摄影太烧钱,索性把相机都封存起来了。

 

那时候,钱学森做的很多工作,需要严格保密,对家人都不能讲。有时候,他会神秘失踪很长一段时间,最长的时候几个月杳无音信,家里的事情全靠蒋英。

 

蒋英也有受不了的时候,跑去国防部问:“钱学森到哪儿去了?他还要不要这个家?”


大概是因为钱学森在外出差太久,有好事者编排出了蒋英出轨的“剧情”,出轨对象还是李双江(没错,就是跟梦鸽生下轮奸酒吧妹的“李天一”那个李双江)。

 

要我说,这可真是子虚乌有,没有任何其他史料和证人可以佐证。

 

蒋英是谁?是民国名流蒋百里的女儿,从小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她的丈夫是大名鼎鼎的钱学森,而且当时是对男女问题非常敏感的五六十年代,她疯了要去搞婚外恋?还是跟一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歌手?


特别是上面这段话,写得无比猥琐和低俗,真是“造谣不需要成本”!


大概是人们都不愿意相信世上有比较纯粹和长久的婚姻,所以总得要给名人编排一些狗血剧情,以满足自己的猎奇心。

 

事实上,钱学森和蒋英的感情,可能要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好。


▲老年的蒋英和钱学森


钱学森成为了一个划时代的科学家,蒋英自己也没有闲着,没有成为丈夫的附庸。她也有自己的事业,回国后她最初在实验歌剧院担任艺术指导和独唱演员,后来到音乐学院任歌剧系主任、教授。

 

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钱学森尽量抽出空去听、去看、去评论。1991年,钱学森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荣誉称号,在现场他深情地感谢了妻子。


钱学森是这样评价妻子的:


“蒋英是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的。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也要感谢我的爱人蒋英同志。”

 

钱学森晚年获得了很多奖,他曾诙谐地对蒋英说:“钱归你,奖(蒋)归我。”


在家里,蒋英基本上无条件支持自己的丈夫。钱学森得到的大笔的稿费、百万的奖金要捐出去,蒋英二话不说,坚决支持。

 

2009年,钱学森去世,蒋英难过了许久。2012年,她也走完了自己的生命历程,赴黄泉陪伴老伴去了。


文Ge时期,很多知识分子、文化人受到波及,而钱学森和蒋英则受到了特别保护。蒋英也没有被安排去农村,而是留在了学校。

 

这一点,真不难理解。钱学森毕竟是当局花了很大代价才请回来的人,自然得好好保护起来,何况他做的是关乎全国安全的大事儿。

 

文Ge时期,整顿的主要是思潮,搞文化、搞思想的文科生比较容易受波及,搞研究、搞技术的理科生相对比较安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不是也起源于此呀),而钱学森就属于“相对比较安全”之列。

 

钱学森最受人诟病的,就是他曾写过“亩产万斤”的文章,吹捧过“大 跃%进”。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他也有相对比较油滑的一面,这或许也是他得以保全的原因之一。

 

▲钱学森当年发表的文章


▲他是钱三强,也是两弹一星元勋。虽然也姓钱,但跟钱学森没啥关系。他是从法国回来,参与建设新中国的科学家。当年,是他推荐邓稼先去研究原子弹、氢弹的。在研制原子弹期间,他也曾立下汉马功劳,但因为为人比较刚直不阿,说话直来直去,看不惯官僚作风,大运动来时他被迫靠边站。后来,他去了中科院工作,1992年去世。如果钱学森也是这种性格,周再想保他,估计也没辙了。


改革开放后,钱学森着力于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说“特异功能”和“气功”的本质原理是人类运用意念对人体或者其他物体进行控制。当气功达到高级阶段,发功者就可用意念传递消息或者改变物体的构成形态,这种意念力可以超越空间乃至时间的限制。钱学森认为这些意念力现象可以和量子力学平行研究,是未来人类科学的发展方向。

 

这一点,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显然是很荒唐的。在钱学森的站台下,当时的一把手都不好明确反对、封杀当时流行全国的气功以及各种功。


▲80年代特别流行的信息锅,人们相信把这种锅顶在头上,能接受到天地的信号、能量场,也是特别好笑。


也许,将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这些东西会产生更加颠覆性的认知(毕竟你没法证实它有,也没法证实它没有),但就站在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看,人们还是普遍认为钱学森是老糊涂了。

 

钱学森一生做人有四条原则: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他几次将国家奖励的巨额款项捐献出去,几十年如一日住破房子、用破提包、穿旧衣服。他曾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改革开放以后,美国多次邀请钱学森出访,都被他拒绝了,而且他再也没有返回过美国。他觉得美国当年那样对待他,是他的耻辱,所以此生都不愿意去。当时,胡 耀 邦还劝过他“可以出去走走”,最后还是拿他没辙。

 

1989年,国际理工研究所授予钱学森“小罗克韦尔奖章”,这是现代理工界能入选的最高荣誉等级,钱学森是当时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但是他不肯到纽约领奖,后来还是中国驻美大使代替他领奖的。

 

你看,人牛逼到了一定程度,就是可以这么任性。

 

评价一个人,不能求全、求完美,钱学森身上有过的瑕疵并不影响他的光辉。从来没犯过错、人格完美的人你见过吗?反正我是没有。


相比邓稼先的纯粹,钱学森似乎显得暗淡了一些;但相比杨振宁的“精致利己”,钱学森又很值得称道。总体而言,钱学森的牛逼,是今天的我们所想象不到的。就冲着放弃优越条件回到国内建设安全屏障这一点,他也值得被我们铭记。


对了,钱学森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呵呵,钱老已经死去多年,而我们的教育办学模式有半点的改变么?民国时期我们培养出那么多的科学家,他们出国深造后冒死也要回国、宁肯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也愿意呆在条件艰苦的国内搞科研,而我们现在呢?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标签: # 美国 # 百里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