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撒网”,海外“捕鱼”

01-02 生活常识 投稿:白色衬衫
中国“撒网”,海外“捕鱼”
 


全文共5226字,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


中国大部分车企偏好与外资车企合资。他们要么走“市场换技术”、“合资反哺自主”的道路,要么勒紧裤腰带埋头苦干自主创新。而吉利这个民营车企,为何却走出一条“股权换技术”“、投资换技术”的路?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八年间,李书福两次大手笔收购,均让业内震惊——他分别将沃尔沃和戴姆勒两家著名车企揽入旗下。

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18年2月23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集团”),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于2018年2月23日获得戴姆勒(Daimler)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

这一股份的价值约90亿美元。吉利集团并未披露具体资金来源,其CFO李东辉称,这一交易资金是通过吉利海外子公司在境外结合了债权、股权和金融产品的安排。

最近五年,吉利集团的资产规模已经从2013年的1262亿元人民币,增长为2017年三季度的2446亿,翻了近一倍。

中国大部分车企偏好与外资车企合资。他们要么走“市场换技术”、“合资反哺自主”的道路,要么勒紧裤腰带埋头苦干自主创新。而吉利这个民营车企,为何却走出一条“股权换技术”“、投资换技术”的路?


1


“能不能给我一个失败的机会?”


和今天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们比起来,草根李书福的造车故事艰难而曲折。那时候可没有“放条鲶鱼进来”的政策,没有慷慨给出大片土地的地方,没有数以亿计的风投资本,没有数字化现代化的代工厂,更没有今天如此完备的汽车产业链条。

这些产业要素中,最关键的是政策红线,关乎企业生死,这让当时的民营企业家李书福对于政策、资源有了深刻理解。

1996年,33岁的李书福,买下四川德阳监狱里的一家汽车厂,进军汽车业。李书福亲自绘图、手工敲打出试制车辆,吉利的第一台汽车是在台州临海下线,当时以造摩托车的名义拿到800亩荒地。

私营企业造小轿车一开始不被许可,李书福曾当面向一位主管工业的官员请求,“能不能给我一个失败的机会?”

1998年8月8日,吉利的一款汽车下线时,李书福备了100桌酒席,遍邀各级官员出席,大多数人不敢去。2001年,吉利汽车才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拿到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准生证。

在一开始半遮半掩、小打小闹的情况下,李书福拿到了四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临海、路桥、宁波、上海。这其中,路桥、临海同属于台州市,这也是李书福的故乡、吉利汽车起家的地方。宁波基地是在收购宁波汽车拖拉机厂的情况下建起来的,而上海基地是从李书福弟弟手里买下来的。

吉利前面四个基地不大,只有几百亩。此后吉利开始真正有意识地战略布局,又有了兰州、湘潭、济南、慈溪四个基地。2006年济南和慈溪两个基地规划投资超过300亿元。

2009年3月,曾有媒体记者追问李书福在国内8大基地迅速扩张情况下具体融资渠道和资本运作情况,李书福勃然大怒,“媒体不是法院,不是,也不是公安局,媒体没有权力调查我们,我为什么要跟你讲清楚?”

当然,后来经过调解,李书福坦诚公开了其资金、融资情况:银行贷款30多亿元,从香港资本市场调用资金20多亿元,配套商欠款60多亿元,负债超过100亿元。

生产基地并非越多越好。在吉利的兰州基地,一期规划产能为10万辆,占地多达2000亩。然而,由于配套缺乏,兰州基地并没有达到预期。

2015年1月10日,兰州工厂作价5亿元人民币,作为对吉利集团与新大洋机电集团合资成立新大洋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投入,占股比50%。吉利兰州基地转而成为知豆电动车的生产线。

吉利刚开始造车时,全球主要汽车企业都已经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它们全都是清一色的央企、地方国企。按照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外资车企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不能超过两家。民营的吉利汽车势单力薄,不会是外资车企首先考虑的合作对象。

直到2017年,修订版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为汽车合资数量限制打开一个缺口,“如与中方合资伙伴联合兼并国内其他汽车生产企业以及建立生产纯电动汽车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可不受两家的限制”。这引发了新一轮合资潮,一些相对弱小的中国车企有了机会,大众和江淮、福特和众泰组合横空出世,就连此前只有一家合作伙伴的宝马,也选择了长城。

但吉利仍然独自造车。


2


收购沃尔沃之后


2010年底,吉利集团因为收购沃尔沃而红极一时。地方的支持,让吉利集团重新认识到布局选点的重要性。用生产落地撬动地方资金与资源,用资本撬动技术和市场,这或许是吉利集团日后得以发起频繁收购的重要原因。

在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的故事中,李书福用“ILoveYou”三个词向沃尔沃工会代表阐明自己比其他竞争者更好,称他爱沃尔沃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零排放、零伤亡的战略,也爱沃尔沃这一品牌,所以他会运营好这一品牌,并保障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从而获得工会代表的认可。

关系这起收购成败的另一个关键是资金,收购金额18亿美元,加上后续发展的流动资金,共计27亿美元,吉利集团自有资金只掏了25%,大庆、成都、上海、张家口四地提供了约一半的资金支持。大庆市和上海市通过国资平台以入股形式进入、退出,给出了真金白银;成都市、张家口担保、李书福本人终身反担保,吉利集团得以向几家机构贷款。

汽车是资金密集、劳动力密集型的高端制造业,落脚之处几乎都是当地支柱性产业,各地越来越看重汽车产业对于当地就业、税收的拉动作用。过去国企、特别是地方国企,最大的支持来自当地,在填满当地产能和用地之前,不太愿意看到它四处落子。

不同于衔着金汤匙出生的国企,吉利集团只能四处寻求,最初甚至连获得千亩以上的土地都很困难。跟打交道曾经是它的劣势,而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却变成了它的优势。这意味着吉利集团可以同时获得多个地方的优惠政策,且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位地方国有汽车企业的负责人对此相当羡慕,他对南方周末记者称,这意味着吉利集团在土地、资金,以及市场推广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通过招拍挂拿到土地之后,很快可以抵押贷款从银行拿到运营建设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土地成本更低、资金利用效率更为灵活,抢得市场先机。

2010年底,李书福在创业家年会上向创业者们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编著的《开创——邓小平决策改革开放史话》,他称之为自己的指路明灯,天天带着;一本是李书福自己写的《做人之道》,目前多家图书频道将其归为励志与成功类图书。

李书福在那场演讲中感叹,创业的人都是孙子。他说要感谢当年帮助、支持自己的乡长、村长、县长、区长、区委书记、县委书记、乡。而今,李书福感谢的话应该要送给那些积极招商引资的省、市领导。

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最近四年,吉利集团先后在义乌、南充、贵阳、西安、湖州五市落地,投资整车、发动机、变速箱等项目,占地面积超过1万亩,成为生产布局数量最多的一家汽车集团。


3


圈地与圈钱


几乎每一个生产基地或项目落地时,通常都是由吉利集团与当地签约,待建设完成后酌情注入上市公司。

吉利集团在年报中称,这些生产基地的建设均得到了地方的优惠政策支持,但没有披露具体情况。南方周末记者整理发现,这些优惠政策主要分为补助、税收奖励金、专项资金、迁建补偿、土地返还款等。

2013年,重庆DSI公司因并入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披露其在投产前曾获得重庆铜梁工业园区管理预拨的税收奖励金3000万元,而它前期投入的资金主要为153.96亩建设用地的土地款项约615万元、土地使用税108万元、平场费235万元,加起来不到1000万元。

吉利集团年报中,补助分散在营业外收入、专项应付款、递延收益等项目中,粗略估计吉利集团近年平均每年获得的补助在20亿-30亿元左右。


一些生产基地在建设完成之后,很快会注入上市公司。

2017年11月7日,吉利汽车(00175.HK)公告,斥18.33亿元从吉利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处收购三家公司以扩大发动机及变速器产能。

其中,收购宝鸡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代价为人民币3.1451亿元,(另加一笔免息债务9.851亿元),资产为21.76万平方米(326亩)的一幅土地,及总建筑面积约为68156.70平方米的九幢楼宇及多项配套建筑物,预期产能为每年约36万部汽车发动机及相关售后零件。

宝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官方网站显示,年产36万台(套)的1.5TD宝鸡吉利发动机项目,总投资45亿元。

另一家被收购的为浙江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代价为人民币4.95亿元(另加免息债务4.764亿元),资产为面积约为26.83万平方米(402亩)的两幅土地,及总建筑面积约为68118.63平方米的九幢楼宇及多项配套建筑物,预期产能为每年约40万部汽车发动机及相关售后零件。

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官网显示,浙江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动力总成项目,包括发动机和变速箱两块,总投资75.525亿元。粗略估计发动机项目投资应该在30亿元左右。

类似的情况还有,2016年6月吉利汽车分别以7。02亿、7.2亿收购宝鸡吉利及山西吉利全部股权,而宝鸡整车项目、山西晋中生产基地规划投资分别为72亿元、26.8亿元。

吉利集团在这几个项目上所投入的费用,要超出实际转让价格。不过,吉利集团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市值不断做大,反过来又可以让吉利集团获得更大的融资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末吉利集团拥有国内多家银行共计171.60亿元的授信额度,而截至2017年3月末,授信额度高达714.3亿元。

李书福注重金融由来已久。2002年5月,他邀请42岁的浙江省地税局总会计师徐刚出任吉利集团CEO,成为当时鲜有的“副厅级”CEO。半年后,在吉利集团总部从台州迁往杭州的仪式上,浙江省、杭州市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和上海银行等12家银行的领导到贺。

此后,他又从华晨汽车挖来了CFO尹大庆,以及现任CFO李东辉,他们主导了吉利集团对沃尔沃、戴姆勒的股权收购。

“用钱更比赚钱难。”11年前,投资了一家名为“一仔羊”的餐饮企业,才几个月就关门大吉,让李书福心生感慨。眼下,他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集团”)应该是中国最懂得“用钱”的汽车企业了。

吉利汽车2005年在香港借壳上市是吉利集团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以此作为资本平台,吉利集团先后收购英国锰铜、澳大利亚DSI股份。

2010年,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受益于上海、成都、张家口、大庆四城在资金方面的助力。这一收购开启了吉利集团的另类发展路径:在中国各地广泛布局,获得各地的优惠政策与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吉利集团海外收购的步伐越来越大,2013年收购锰铜控股全部股权,2014年收购绿宝石汽车公司;2015年投资冰岛碳循环国际公司,2017年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宝腾汽车旗下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收购卡车制造商沃尔沃集团(Volvogroup)8.2%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拥有15.6%的投票权;2018年通过二级市场收购,获得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

有了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两大海外资本平台,吉利集团的海外收购似乎更为得心应手。



当然,财技再好也还是需要企业经营业绩来支撑;规划的产能,也要靠市场需求来填满。

规模化生产,还是就近生产,各有优劣。多点布局的另一个好处,是直接带动汽车在当地的销售。

以2017年吉利项目落地西安为例,西安市制作了《西安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工作任务推进落实分解表》,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西安市国资委要求其下辖各企业助力西安吉利项目建设,购置车辆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吉利旗下产品。

西安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则在机关大院举办了3天的吉利汽车品鉴会,让“全市党政机关干部职工零距离的了解吉利汽车,宣传吉利汽车,带动西安百姓消费吉利汽车,让吉利品牌植根于西安老百姓心中”。

2018年3月21日下午,吉利汽车公布了有史以来最漂亮的业绩:2017年总营收927.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约106.34亿元,同比增长108%,汽车年销售124.71万辆,同比增长63%。

2017年吉利汽车销量的增长要归功于SUV产品的爆发,吉利汽车自2012年4月起先后推出三款SUV,2016年销量为17万多辆,2017年攀升至56万辆,与轿车销量相当,增长了近40万辆。

收购沃尔沃,某种程度上帮助吉利走了技术进步的捷径。一位吉利控股集团员工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吉利汽车的发展得益于沃尔沃汽车在技术、流程、管理体系等方面对吉利汽车的反哺,沃尔沃品牌的背书。

2013年11月开始,吉利汽车和沃尔沃就部分零部件在全球范围开始实行联合采购,由沃尔沃管理部门负责技术环节,吉利汽车负责商务谈判环节,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采购成本的节约。

沃尔沃汽车这些年最重要的任务是复兴。在吉利控股的收购逻辑中,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将是沃尔沃汽车复兴的后盾。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豪华车销量为67万辆,而沃尔沃在中国的销量不过3.05万辆,增长潜力巨大。

但七年来,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并不理想。在2017年中国豪华品牌汽车销量前十排名中,奥迪、宝马和奔驰以接近60万辆的成绩位居前三,作为10万+梯队的沃尔沃排名仅第七位,就连尚未国产、全靠进口的雷克萨斯销量都要比沃尔沃高。

同时,沃尔沃中国区营销和研发高管变动频繁,最近一年,沃尔沃亚太区企业传播副总裁宁述勇、研发总监顾建民,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市场副总裁易寒、执行副总经理向东平,沃尔沃中国研发公司总裁沈峰等相继离职。当年参与收购沃尔沃的核心团队中,只剩下一个袁小林

标签: # 吉利 # 沃尔沃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