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重在养五脏

01-01 生活常识 投稿:我找回了孤
养生重在养五脏


五脏即肝脏、心脏、脾脏、肺脏、肾脏"。祖国医学将人体的一切生理机能都归纳到这五大系统之中。五脏生理功能正常,则机体少生疾病,健康长寿;若五脏功能失调,则体衰多病,容易短命夭折。因此,重视保养五脏,可以延年益寿。

保养肝脏

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有调节人体血液与情志活动的作用,与春季关系密切。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或见精神抑郁,或见情绪亢奋。

保持心情愉快:肝喜条达疏泄,若恚怒气逆,情志不舒,则会肝气郁结,肝区胀痛,气血失去流畅,甚至大怒则气逆,怒动肝火,或肝郁侮土,影响脾胃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因此,调达情志,保持精神乐观开朗,避免焦虑紧张,防止郁怒伤肝,是肝脏养生的第一要点。

注意合理膳食:酸味饮食有滋养肝脏之作用,经常适量食用对肝有益。但不宜食酸过多,否则反而伤肝;肝病应忌辛,特别是春天更不宜多食辛温燥热之食,以免助火。凡患一切肝病及肝火上升引起的头痛眩晕等,应绝对戒酒,否则对肝脏危害最大。肝藏血,故凡有养血滋润之性的食品如瘦肉、肝、鱼、豆制品及大枣、枸杞子、番茄、黄瓜、西瓜等宜适当多食。

防止疲劳过度:肝藏血而主筋,若疲劳过度则耗伤肝血不能荣筋,故凡患肝病及眩晕、肢体麻木挛急等,应劳逸适度,防止过劳。

 保养心脏

心主血,主人体的精神,神志活动,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与夏季关系密切。

防止暑热伤心:夏季暑气当令,烈日酷暑,腠理开泄,汗液外泄。汗为心之液,心气最易耗伤。因此夏季一定要做到神清气和“心静自然凉”,避免大汗淋漓,以使心神失养。

避免大喜伤心:喜则气血流畅,心旷神怡,但大喜则会使心身涣散,心神浮越。《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而致疯,《说岳》中笑死牛皋,都是大喜伤心所至。现代医学认为,患心脑血管等严重疾病之人应防止过度兴奋激动,否则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这与中医的观点是一致的。

中医还认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因此预防惊吓伤及心神也是很重要的。

重视养护心液:心主血脉,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防止发汗太过、用脑过度耗伤心血及跌扑, 产后等失血过多,是维护心脏功能正常的重要方面。否则心失所养, 会导致心悸, 怔忡, 失眠头晕等症。

合理膳食:大枣、桂圆、茯苓、百合、人参等药食均有养心作用,心虚神怯者食之有益。夏季更应注意选择有清热解暑,益气养心之类食品如黄瓜、番茄、西瓜、苦瓜、赤小豆、绿豆、荷叶等。不宜多食煎炸滑腻与助火之品,以免心火内生,诱发疮疖等症。

注意休息:劳累过度则耗伤心气,损伤心血,特别是冠心病、心肌炎等患者,在疾病发作期间尤应注意休息。若心悸、浮肿等病情严重,还应绝对卧床休息,以防诱发心肌梗塞。


保养脾胃

脾胃主纳食消导与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湿,湿重则伤脾, 与夏秋之交关系密切。

节制饮食:《内经》说:“饮食自倍,脾胃乃伤。”适当节食有利于健康长寿。暴饮暴食,饥饱不匀,或嗜吃肥甘,或进食生冷,或饮酒过度等,易致脾胃受损,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防湿伤脾: 脾喜燥恶湿, 温盛伤脾, 特别是8~9月夏秋交接之时,湿气有余,脾阳最受伤。运化失职, 导致伤食、腹泻、腹痛与关节疼痛等, 因此夏秋季节应防止涉水淋雨,贪凉而坐卧湿地,大汗后用冷水洗浴或大量进食冷饮等使脾阳受损之举。藿香、佩兰、苏梗、荷叶、薏苡仁、山药、茯苓、白扁豆、赤小豆、绿豆等药食,有芳香醒脾,健脾除湿之功,适当食用有防病保健之良效。

防思虑劳倦伤脾:中医认为,忧愁思虑劳倦伤脾,令人焦虑不安,不思饮食,神倦体疲。又认为郁怒伤肝,肝气横逆,脾土受伤,则气机升降失调,可引起腹泻腹痛等症。因此,应时刻重视调达情志,做到开朗乐观,避免忧思郁怒,注意劳逸结合,这是脾胃养生的重要方面。

 

保养肺脏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与秋季关系密切,寒冷燥热之邪最易伤肺。

固护肌表:肺主一身肌表,风寒暑湿爆火六淫之邪皆可伤肺,致卫外不固,诱发(或加重)外感、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甚则成为其他系统疾病之祸根。要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加减衣服,并适当进补,固护肌表,预防风寒等外邪伤肺,此是肺脏养生之首要。

滋燥润肺:肺喜润而恶燥,燥热之邪最易伤肺。特别是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尤其是中秋之后),风力大,汗液蒸发快,常令人皮肤干裂,皱纹增多;或口干鼻燥,咽痒咳嗽,干咳少痰,甚则夹有血丝;还可见毛发脱落,大便秘结。因此,深秋气候转燥时,应注意室内保持一定湿度,避免剧烈运动使人大汗淋漓而耗伤津液。秋天饮食也应贯彻“少辛增酸”与“防燥护阴”的原则,适当多吃些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百合、银耳、萝卜、秋梨之类。年老体弱之人晨起食用百合莲子粥或银耳冰糖粥、鲜生地汁粥、杏仁川贝粥、黑芝麻粥、红枣花生糯米粥等,益胃生津,养肺固表,大有裨益。

防忧伤肺:忧思惊恐等七情皆可影响气乱而致病,然其中以忧悲伤肺最甚。人常悲愁,则机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耐受能力下降,表虚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而生病。现代医学证明,常忧愁伤感之人则易患外感诸症。特别是深秋时节,气候变化大,面对草枯叶落,花木凋零的景象,在外游子与老年人更易引起悲愁伤感,从而使抵抗力下降,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与其他心血管疾病等复发或加重。因此秋天应特别保持内心平静,精神愉快,以保养肺脏。

补脾益肺: 中医非常重视培补脾胃(土)以使肺气(金)充沛,腠理密固(即中医所谓“土能生金”),少生疾病。故平时脾胃虚衰之人,宜食用人参、黄芪、山药、大枣、黄精、百合、莲米、甘草等药食以补脾益肺, 增强抗病能力。

预防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肺气宣降。若大便秘结不通,大肠传导功能失职,由肺气壅闭,气逆不降,致使咳嗽,气喘,胸中憋闷等症加重。平时应适当服食蜂蜜、香蕉、黑芝麻及纤维性食品以预防便秘,这是益肺保健的重要一环。


肾藏精, 主骨生髓, 为先天之本, 与人之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密切相关。

顺应四时: 冬令内应于肾, 故冬三月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卧以养人体阳气, 晚起以养阴精。冬令主寒, 寒能伤肾, 故应“去寒就温”,预防严寒的侵袭。但应注意不可暴暖大汗以防损伤肾阳。

避免房劳: 正常和谐的性生活有利于健康长寿,但绝不可纵欲,尤其是当酒醉、劳累、病中、经期与大病初愈等情况时不宜进行性生活, 以免使肾精扩散,影响健康长寿。

防恐伤肾: 肾主生殖机能, 肾司二便。中医认为“惊则气乱, 恐则气下”,惊恐伤肾会导致遗精早泄与二便失禁, 因此应保持精神安静平和, 精神内守, 以 免造成惊恐伤肾。

合理进补:根据“冬主闭藏”,“冬藏精”的自然规津,冬令进补最能扶正固本,使营养物质最大限度地贮藏体内,以滋养五脏,有助于阳气的升发,增强抗病能力。

总的进补原则是保阴潜阳, 以食补为宜。如表现为头晕耳鸣, 失眠健忘,五心烦热, 口干咽燥, 津亏便秘, 腰膝酸软, 盗汗遗精等肾阴虚者,平时宜常吃些枸杞子、黑大豆、黑芝麻、海参、甲鱼、龟肉、银耳、百合、蜂蜜、鸭、鹅肉等, 不宜吃辛温燥热油腻煎炸和刺激性食品;如症见形寒肢冷, 精神萎靡, 筋骨无力, 腰膝酸软, 喜温喜按, 小便清长, 阳痿早泄,夜尿多, 浮肿等肾阳虚者,宜常吃些胡桃仁、冬虫夏草、桂圆肉、蜂王浆、紫河车、花生米、豆制品、羊肉、狗肉、虾类、骨髓,鸡肉、蝮蛇肉及以人参、鹿茸为主药的中成药等, 不宜吃寒凉性食品。

中医认为“咸能伤肾”, 故平时饮食宜清淡少盐,特别是肾炎等病症见浮肿者,更应节制钠盐的摄入。劳倦也能伤肾, 特别是中老年人, 尤应避免“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防止过度疲劳与跌扑骨折等的发生。

标签: # 脾胃 # 特别是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