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丞丞发张照片进账480万,时代真的变了

12-30 生活常识 投稿:浮生若梦
范丞丞发张照片进账480万,时代真的变了

昨天中午,有个图片开始在网上疯传。

这个说法有准确的地方,也有不准确的地方。


作为一个所谓的微博金V,我来科普一下。


首先,范丞丞的睡后收入并不是什么付费照片,而是微博V 会员。


微博早大半年前就发给我邀请了,要我填一堆表格,提供实名信息,之后粉丝可以买我的V 会员,以后我发一些会员专属的图片,文字,文章等等,只有买了会员的人才能看到。


这叫V 会员,所以60块不是买的一张照片,而是半年的会员费。


其次,480万并不是范丞丞一个人的净入,当然这个我打算放文章最后说。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


并不是脑残粉拉动中国经济


我不觉得脑残粉这个词是什么好词,也不觉得为喜欢的艺人和文化作品付费是什么羞耻。


我喜欢看迪丽热巴的剧,买过周杰伦的专辑,给美霉泰勒斯威夫特的线上歌曲出过钱,众人鄙夷不屑的罗振宇得到,我也买过专栏。


上面列举的一堆人名,他们都属于文化产业从业者,他们的文化作品,客观来说的确有高下之分,但我这里并不是要给他们排序对比。我想说的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一个有一点文化爱好的消费者,这些人都是我喜欢的从业者。


为他们付费,我丝毫不觉得我就脑残了,或者脑残粉了。


大家都是凡人,都只是文化作品的消费者,既没有创作的天赋才能,也没有创作的热情理想,我觉得就不要互相diss了,更不用动不动就鄙视这个谩骂那个,都是凡人,都是消费者而已,没什么资格搞啥鄙视链。


这里真正的问题所在是:


为什么这一次范丞丞的V 会员订阅如此火热,一夜的睡后收入能够抵得上普通小明星的一年收入?


这个,才是我们这篇文章要重点讨论的。


01


大概是2000年左右,巩俐在一个广告里,回眸一笑,露脸3秒钟左右,一句话也没说,就收了整整一百万元。


随后的2002年,姚明入选了NBA,以状元身份开始打球。


在2003年到2008年这五年里,他的代言费用大致如下:


中国联通385万美元、锐步7500万美元(10年)、百事可乐1000万美元、佳得乐500万美元(3年)、麦当劳1000万美元、苹果电脑300万美元等。


基本上在这些广告里,他什么也不用做,甚至连篮球都不用拿,台词更不用说,只需要笑一笑,露个脸就可以了。


个人品牌的财富价值,能够有多大,这是我小时候受到的第一次冲击。


我以为这已经是巅峰,但没想到,这才刚刚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品牌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我的想象力。


上面两个小伙子,据说每年,每家品牌的代言费,都要一千万。


所以他们一年的净收入能达到一个亿。


一个亿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最顶级的企业家,能赚到这样的利润就算很不错了。


反观老一辈的明星,只能穿着笨重的塑料盔甲,假模假样的摆着姿势,做着各种不入流的页游广告,喊着一刀99级,XXX绿了之类尴尬到脸酸的台词,实在是令人唏嘘。


但不论是巩俐姚明也好,还是鹿晗吴亦凡也罢,他们的财富收入,所代表的象征性意义,都远不如这次的范丞丞躺挣来的要大。


时代真的变了。


02


在巩俐和姚明的年代,想要成为名人,是非常不容易的。


你得出作品,你得连胜,你得成为一个领域内最厉害的人。


但即便这样,也不够,比如当年的刘国梁,一样是国家英雄,但乒乓球运动员的收入,是远远比不上篮球运动员姚明的,


比如当年的国产电视剧领域,有王志文和陈道明在贡献不断的精彩佳作,他们赚钱吗?很赚钱,但有巩俐姚明那样的收入吗?显然没有。


那个年代,你必须成为全国人民的焦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第一名人,才可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品牌才可能有这么大的价值。


全国也仅有一个巩俐,仅有一个姚明而已。


到了2014年后,EXO四天王归国,迅速填补起国内男性偶像青黄不接的局面,一瞬间打开了一副新势头。


不论别人怎么黑,在当时,乃至到今年,他们都是偶像中的No 1


可全国也就一个鹿晗,一个吴亦凡。


不管是巩俐姚明,还是鹿晗吴亦凡,他们的财富奇迹,大家都觉得跟我们是无缘的。


毕竟,第一的位置就这么点,哪那么容易,跟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那么,范丞丞他算第一吗?


我不知道,可能在他的领域里,算第一吧。


但是在全民乃至全社会,他绝对不算第一。


甚至就连这张截图,也不是直接说著名明星范丞丞,而是范冰冰的弟弟。


到现在,他在公众的标签,仍然不是大明星,巨星,而是范冰冰的弟弟。


当然,他的粉丝们肯定要有意见,别误会,我也希望你们的偶像能够大红大紫,对他更没什么偏见和不敬的意思,我说的只是非忠粉的路人印象。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现在这个时代,财富运营的机制出了一点问题,使得你不需要成为No 1,也有可能得到当年No 1的钱财。



2005年读者原创版刊登了一篇文章,名字我忘了,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的内容大致就是点评名人,举了两个例子:


李宇春获得了超女冠军,万众女粉丝呐喊晕倒,

贝克汉姆访华,万众女粉丝呐喊晕倒。


作者认为,不论是李宇春还是贝克汉姆,在各自的领域都不是最好的,但他们的影响力和财富热度,比最好的同行,要大的多。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是最“帅”的。


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打击,我认真仔细的照镜子,看了看自己那张实在算不得帅气的脸,重重的叹了口气。


事隔多年,我仍然能清晰的记住阅读这篇文章的那个下午,因为这篇文章的立论虽然很荒诞(一定要帅),但是它却像时空机一般,在互联网大潮尚未开始之前,便点醒了当时的我。


在未来,个人的名气,和影响力,就是一切。


它可能要比你辛苦工作,得到的回报,要大的多,多的多。


而这一切,都跟你是不是No 1,是不是最好的,是不是最帅的,没多大关系。


因为社会财富的流通途径,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


03


在2011年之前,明星不论是想要成名,还是想要赚钱,渠道和方式都非常单一。


想要红,必须要有作品,而且只能是效率缓慢,速度低下的传统渠道,要么是电视台排期,报纸杂志采访,要么是实体的见面会,见面会规模还没法太大。


能够及时的,迅速的,和大型粉丝群体立刻互动,第一手得到市场的真实意见,情绪和喜好,这种渠道在当时来说根本不存在。


而成名后想赚钱,仍然只能靠基本两样,片酬/演出费,广告代言费。


如果咖位不够,广告根本接不到,就算接,也是流水线工人的水平,一天劳务费几千块钱都算不错的。


2011年后,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微博微信等宣传互动平台改变了明星的成名方式,

移动支付改变了明星的收入结构。


现在想要红,上电视访谈,买杂志封面已经没用了,没人看。


必须买微博热搜,买公号写手。


而且以前买访谈,买封面,买过了就买过了,你看不到反馈,得不到留言,不知道市场到底怎么个反馈。


一切都是盲目的睁眼瞎,钱花的的到底值不值,到不到位,不知道。


现在买热搜买写手,你能清晰的看到浏览量,阅读数,评论数,转发量,以及留言评论,甚至你还可以花钱找人留言来控制舆论。


社会在变的扁平化,操纵人心越来越简单。


薛之谦没大红那几年,出专辑都得自费,没办法他在微博写段子涨粉,来的全是活粉,之后卖什么都很轻松,而且这些是活生生的转化,真金白银,他背后的资本方和大老板看着不断上涨的销量,高兴的都快心肌梗塞大口吞嚼速效救心丸了。


注意,明星注册微博,立刻有粉丝,那不算影响力,那是在消耗自己的现实名气,对自己没什么卵用。


像薛之谦那样能够写段子和搞怪,通过幽默深情的人设,达到源源不断涨活粉的效果,才是有效的微博运营。


同样是粉丝数量几千万,薛之谦的几千万粉,和其它明星的几千万粉,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起码在那个时候,他的粉丝是真正愿意付费支持他的,而老牌明星的微博粉丝就未必了。


目前大部分的偶像明星,基本是一个道理。


说回到收入模式,一个小明星,以前青黄不接,片酬很少,广告接不到,张口跟粉丝要钱吧,实在不好意思,开不了这个口。


而现在,不用了。


薛之谦的两个淘宝店,多少钱来着?一两千万一年——一线明星辛辛苦苦一年也就这个数,而且他还基本不上手操劳,雇人运营而已。


微博也推出了V 会员等各种项目,玲琅满目。


你说粉丝们可怜可怜我吧给我钱,大家会鄙视你,你说我喜欢摄影和写文章,一点业余爱好,会贴在微博,如果你感兴趣,就来订阅我的V 会员吧,大家互相交流,一起学习噢!


那来钱就刷刷的,而且正当合理,绝对没有粉丝嫌弃你没品。


04


这种火爆的财富狂欢,普通人有没有可能参与进来呢?


有的,而且非常有,且在未来会越来越有。


有关睡后收入这个概念,我自己就有过切身的体会。


2016年的夏秋之际,在行的分答搞限免,我之前的一些职场类问题可以免费偷听,但是我作为答主,还是能有五毛钱的收入。


每有人听我的答案一次,我就有五毛钱进账。


于是我就把这个消息在微博和知乎随口说了下。


第二天早上起来莫名其妙发现微信多了将近两万块钱。




而如果把这个所谓的睡后收入的概念扩大延展,变成不怎么需要每天按时按点的上班打卡工作,就有持续不断的被动收入。


那么我在唯库的两门课,从去年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




一共卖了83813份。


而跟真正的大V相比,我实属不值一提。


五岳散人,三家淘宝店加起来,一年赚个两三千万,毛毛雨,

科学家种太阳,在微博订阅,自己公开的数据,两三个月不到,一两百万,

Spenser,开个写作课,一周就净入了几百万。


所以看到这里,你认为我会让你赶紧开公众号,注册微博,然后我这里有个新媒体运营的课程,仅售8899,赶紧报名开始走向人生巅峰吧?


不好意思,让你失望了。


并不是这样。


一个人的成就,基本上由两方面决定的。


一方面是个人的能力,

一方面是社会的势能。


社会势能决定了这个人的成就的大部分,但社会势能,是捉摸不透的。


而个人的能力,这一点非常容易被人忽视——大家喜欢无脑努力,冷静分析讲方法论就没人在乎了。


在社会势能捉摸不透的前提下,最基本的是不要跟风,而是努力提高个人能力,慢慢等待属于自己的运气的到来。


这才是最重要的。


举个例子,同样是经营微博,我曾经跟两个朋友说过,一个是健身的大美女,我说在微博成为健身红人很简单,你多发发图也不碍你事,而且我可以帮你,这些对你以后事业是大帮助。


一个是我在香港的好友龚溢文,我也对他说,赶紧注册微博搞起来,对你帮助很大。


说了一年多了,结果前者到现在都没注册微博账号,后者已经在微博有了近20万活粉,成了金V。


对于我的朋友来说,我就是他们的势能(因为我不仅教方法,我还给他们带流量),但同样有势能,为什么两人的结果完全不同?


因为个人能力相差太多了,后者写文说话访谈视频录制样样精通,前者胸大无脑写段鸡汤都完全不会。


所以你看,其实说一千道一万,最重要的还是个人能力。


而这个个人能力,其实就是做表达的能力,你的讲话,和你写作的能力。


不要小看这个能力,这个能力在职场和生活中能够帮助你积聚极大的势能。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你们这辈子不可能成为名人或者网红,但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工作。


而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大部分也是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业绩突出的,那么到底靠什么升职?


作为下属,你得管理老板,每次老板问你问题,你都能回答的滴水不漏,井井有条,对工作的思路非常清晰,工作方法总结的条条是道,并且提出自己的工作想法和思路规划。你猜老板会不会特别喜欢你?


这靠的是什么能力?思考,深化,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下属,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傻逼老板,怎么办?这时候就要管理你老板的老板。如果你的傻逼老板做项目经常失败,而你对自己有足够自信,那么拿到新项目,你就应该直接去找老板的老板谈话。


越级沟通并不是什么大忌,大忌的是你脑子一团浆糊,只知道说老板坏话,就去大老板那里打小报告当二五仔,这才是大忌。


你需要对事不对人,自信的对大老板提出自己的想法,规划,和观点,并且有可行的案例和数据支撑,这时候大老板很可能就会让你独立负责项目,久而久之,就干脆让你取代你的傻逼老板。


这靠的是什么能力?思考,深化,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慢慢的你升职了,作为老板,你需要管理下属,要带团队。


带团队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培训和指点,是激励和教育,让一个新人慢慢被你培养成一个业务能手。


这靠的是什么能力?思考,深化,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慢慢的你又升职了,这次成了高管,压力很大,工资很多,但是高管对公司的实际价值意义又不大,随时可以被取代,被裁员。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应该到处去演讲,去上节目,去上访谈,去出书,去上杂志封面,去帮助你们公司宣传,去用你优秀的口才震慑住大老板,把你的个人形象和公司品牌联系在一起,让董事会投鼠忌器,开除你时候都要考虑半天——详见Sheryl Sandberg


这靠的是什么能力?思考,深化,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你看:


说一千,到一万,人在社会上的个人品牌和影响力,本质上,就是你的谈吐,你的表达能力,也正是这些内容,能够给人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继而发挥出你的影响力。


你必须这样在职场中积聚势能,也只有这样,当社会势能的大潮到的时候,你才有能力抓住机会,一飞冲天。


比如有机会出书,有机会上节目,都有可能让你成为行业专家,继而导流到微博或者公众号多个十万粉,十万粉不多,但足够你过的比打工的高管舒服太多了。


而为了那个时刻,你必须从现在开始,不停的练习,不断的提高自己。


与其转发羡慕讽刺挖苦范丞丞的480万,不如好好想想,你靠着什么能够挣到自己的第一套房?


所以还在等什么呢?

标签: # 能力 # 势能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