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的食用方法 红薯的营养功效

12-28 健康养生 投稿:望风雨满楼
红薯的食用方法 红薯的营养功效

一、红薯的科学吃法

1,红薯一次不可吃得过多,可搭配一些白菜、萝卜同吃。

2,蒸煮红薯时,水中稍微放些碱,或放在盐水中浸逃泡10分钟后再蒸煮。蒸煮时间应在20分钟以上,或同米、面、豆类食物同煮,以减少氧化酶。这样就不会引起腹胀。

3,红薯不宜做主食单一食用,可以大米、馒头为主食,辅以红薯。这样既调剂了口味,又不至于对肠胃产生副作用。

4,若单一食用红薯时,可以吃些咸菜或咸菜汤。这样,可以减少胃酸,减轻和消除肠胃的不适感。

5,红薯不宜和柿子同时吃,以免引起胃柿结石。因为红薯中的糖分在胃内发酵,会使胃酸分泌增多,秘柿子中的鞣质、果胶反应会发生沉淀凝聚,产生硬块,严重时可使肠胃出血或造成胃溃疡。

红薯并非人人都爱吃,市场前景一般。红薯的做法有:烤红薯、蒸红薯、煮红薯、炸红薯粘、炸红薯条、炸红薯片、炸红薯丸子、炸红薯饼、熟晒红薯条、蜜汁红薯、蜜制红薯等等。

烤红薯,在北方寒冷的冬天里,吃上那么一个……享受呵,又香又甜。

二、红薯的美味食谱推荐

炒红薯乳瓜

主料:红薯

辅料:乳瓜、香菜叶

调料:盐、葱段、蒜末、鸡精、食用油

做法:

1、将红薯洗净去皮后切成滚刀块,乳瓜洗净去皮籽瓤后切成比红薯略小的滚刀块;

2、坐锅点火放油,油温4成热时放入蒜末、葱段炒出香味,倒入红薯块煸炒5成熟时再放入乳瓜炒匀,加入适量清水、盐、鸡精、待汤汁收干时,撒上香菜叶点缀即可。

 特点:咸甜适口,操作简便。

 提示:红薯性味甘、平。具有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健脾胃宽肠胃的功效。红薯含粘液蛋白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常食能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并能减少皮下脂肪,有健美益寿之功效。

渔家红薯条

主料:红薯

辅料:蒜茸、面包糠、青红尖椒

调料:盐、胡椒粉、鸡精、干淀粉

烹制方法:

1、将红薯洗净、去皮、切成一字条,在冷水中浸一下控干水分后均匀粘上干淀粉,青红尖椒切条,蒜茸、面包糠一起炸好备用;

2、坐锅点火倒入油,待油温至5成热时,将薯条下锅炸透,再复炸一下,至外酥内熟时放入青红尖椒,一同捞出沥干油,将蒜茸、面包糠和炸好的红薯条一起放入锅中炒,加盐、胡椒粉、鸡精炒匀即成。

特点:美观,香辣适口。

奶香红薯布丁

主料:鲜奶、红薯

辅料:香草冰淇淋、杂果、樱桃

烹制方法:

1、红薯小丁放入锅中,倒入适量鲜奶煮20-30分钟,煮至粘稠程度合适后,放入香草冰淇淋充分搅拌均匀;

2、将搅拌好的奶粥冷却,装进杯中入冰箱冷冻,食用时取出,将杂果和樱桃放在冻好的奶粥上面即可。

特点:奶香浓郁,酸甜可口。

三、红薯的7大保健功效

 1、有利减肥

现*油肉蛋奶的摄入多,运动量小,很容易肥胖,引起“富贵病”。而红薯脂肪含量低,产热少,饱腹感强的特点,恰恰符合了减肥者的基本要求。

每100克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产生99千卡热能,大概为大米的1/3,因此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如果将其作为主食,可以有效减少其他食物的进食量,进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此外,红薯还能有效阻止糖类变为脂肪,有利于健美。

2、预防胆固醇过高

经常吃红薯可以改善与抑制体内胆固醇,因为研究发现红薯抑制胆固醇的作用是其他食物的十倍。如果你的胆固醇很高的话,可以适当多吃些红薯。

3、辅助控血糖

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白皮红薯提取物后,其胰岛素敏感性得到改善,有助于控制血糖。

4、降低中风风险

红薯是绝对的“高钾低钠”之王。研究发现,红薯等富钾食物可将中风的风险降低20%。

5、辅助降血压

红薯的辅助降压效果主要归功于其中富含的钾元素。因为钾和钠是影响血压高低的重要元素,如果人体摄入足够的钾,就会促进血液排泄掉多余的钠;食用富含钾的食物,还会促进体内矿物质水平的均衡,并最终起到一定的辅助降压作用。

6、养护关节

红薯中含有丰富的黏蛋白,对养护关节有一定好处。

7、防癌抗癌

红薯提取物,能有效抑制结肠癌和乳腺癌;熟红薯的抑癌率高于生红薯。

四、红薯的营养分析

红薯又叫白薯、甘薯、番薯、山芋、地瓜等,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健康食品。红薯不仅味道甜美,而且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及钾、镁、铁、硒等10多种微量元素。据测定,每500克红薯约含蛋白质11.5克、糖14.5克、脂肪1克、磷100毫克、钙90毫克、铁2克、胡萝卜素0.5毫克,另外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与尼可酸、亚油酸等。其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含量分别比大米高6倍和3倍。特别是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这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

红薯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功能。据《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古代文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活血、暖胃、肥五脏等。当代《中华本草》说其“味甘、性平,归脾、肾经”,“补中活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